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称谓大全:敬辞与谦辞

(2010-08-02 23:36: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文学★

敬辞
“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咱中国是礼仪之邦,特别在古代,最讲究文明礼貌乃至称呼,在古汉语中各种尊称尤为突出。现将古人经常用到的主要敬称,尊称,谦称列举如下:
 
1. 称对方的亲属的敬称 尊称
     父亲-----令尊,尊公,尊大人.
     母亲-----令堂,太君.
     妻------(专指嫡妻)令正.
     妻父-----冰翁.
     兄弟-----介弟,昆玉,昆仲.
     兄------令兄.
     弟-----令弟.
     儿子----令郎,令嗣,公子,哲嗣,少君.
     女儿----令爱,玉女.
     女婿----令坦.
 
2. 称自己亲属的敬称 尊称 谦称
     父或祖-----太公.
     父亲-----家严,家尊.
     母亲-----家慈.
     妻子-----拙荆,荆室,山荆,荆妻,山妻.
     儿子-----犬子,小犬,息男,豚儿.
     女儿-----息女,小女.
 
3. 对老人或前辈,长辈的敬称 尊称
     丈人,丈人行,丈母(长辈妇人),翁,涵丈(用于书函中),阿公,阿婆(妇人),大人,老丈, 老伯,老爹,父老,艾.
  
4. 称自己的谦称
     在下,下官,下走,鄙人,鄙夫,侍生,后学,小人,小可,小生,小号,不才,不肖,不佞,不敏,牛马走,愚,蒙,巨,寡人,寡君.
  
5. 一般对人的敬称(包括同辈友人)
     左右,台端(这二者多用于书信中),诸位,先生,兄台,仁兄,仁弟,大弟,夫子,夫人,阁下,大驾,足下,孺人贤.
 
补:对自己丈夫的尊称 谦称:才郎,郎君,君子,夫君,君
 
敬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
 
2 关于谦称(各位一定要搞清楚,说错,理解错都满丢人)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这个文明古国的谦敬之风。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说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说自己的女儿“小女”。说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说自己的妻子“内人”、“贱内”。说自己的东西时也用谦称,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荜”、“舍下”。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浅见”。表演技艺时说“献丑”,自己的功夫为“三脚毛”。在别人之前发言不忘说“抛砖引玉”。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谦称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见识浅、品德低的一类词。比如“愚”是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仆人”,仆人身份多低。帝王的“寡人”是“寡德之人”。“犬子”就更不用解释了。古人用这些“不好”的字眼来表示谦虚在古文中随处可见。例如: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童子何知,躬逢盛饯”(《滕王阁序》王勃说自己是小孩子,小孩子知道的肯定少) 
--------------------------------------------------------------------------------
 
3 关于谦称(各位一定要搞清楚,说错,理解错都满丢人) 
 “敢竭鄙怀,躬疏短引”(《滕王阁序》)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之上”(归有光《山舍示学者》“区区”有见识浅陋的意思) 
谦称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称呼对方就不能用这些字眼了。古人称对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复数有“二三子”。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君王呼臣子为“爱卿”。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高论”。别人的文章为“大作”,称呼兄为“兄台”、称呼弟为“贤弟”,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别人的徒弟为“高徒”。别人的家为“府上”。称呼和尚为“高僧”、“圣僧”。尊称老师为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尊称在古文中非常常见,例如: 
“今媪之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不直呼秦穆公,而呼他的手下是对穆公的尊称。) 
从上面可以看出,尊称和谦称正好相反,多数用表示美好、高贵高尚的字眼来表示。这些表尊称谦称的词汇应该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许多词汇还在使用。 
................................................................
下面是一些古代对女子的称呼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