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数据源:http://e-info.org.tw/node/87486
拜托,少吃肉吧!─我读《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我喜欢喝咖啡,因此,也很关心咖啡背后的环境问题。每一种食物,从遥远的产地,飘洋过海来到我们面前,中间的曲折旅程,不单是碳足迹与水足迹而已,还有更重要的「虚拟水」。随著作者周游世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更能从书中各式各样的直方图及折线图,了解穷国和富国从「水」引发的粮食及经济问题。「虚拟水」,是作者在文章中经常用到的概念,例如一杯咖啡含有140公升的水。意指从栽种、生产、运送、包装等所需的水量,因为这些是消费者看不到而又真实存在的,故称「虚拟水」。虚拟水没有反应在价格上,故经常被忽略,这是在探讨环境问题时,有可能被避而不谈的外部成本,就像全世界都在消费由中国制的产品,却把环境污染留给他们。耗水最多的东西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对,食品生产!竟然用掉世界上水资源的80%以上,想不到吧!简单结论就是:我们需要少吃肉,多吃蔬菜,并能珍惜食物。尤其像中国与印度、巴西,这种举足轻重的大国,饮食习惯其实是牵动着整个世界的水资源利用。举例来说,早餐的吐司用80升的水,苹果用70升的水,培根呢?480升的水,是不是差很多?作者还介绍埃及、衣索比亚、巴西、中国的水源问题,及各国的经济能力如何能提升或降低水的利用价值。如果国家的经济实力够强、够多元,即使再贫脊的土地,照样饿不死人,甚至还有能力出口食物。所以,自然资源的充沛与匮乏,不必然绝对会限制一个国家的发展,有钱就会有水,当然这背后有强大的多元经济、稳定政治、良好制度等鹰架可支撑!穷国只能无奈的让宝贵的水,一点一滴的遗漏,完全无能为力掌握并利用它。当一个国家大量进口食物,总会害惨当地的小农。但却也同时喂饱饥饿的人民。但本地农人的辛苦耕耘,因为价格拼不过进口的低廉,若没有适当的补助及稳定的社会制度,如何赖以为生?进口食物,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可以救急,但并非长久之计,只会让自己国内的农业更加萎缩。这是很值得我们政府用心思考的问题。水,不是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也不是打开水龙头就自然会有的东西。在很多贫穷的地方,许多妇女要跋涉长途、冒着身体被侵犯的危险,才能取到干净的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超过数亿人无法取得干净的饮水。但在台湾,每学期末,仍见许多毕业生用打水仗来庆祝,我曾经亲眼看过从打水仗开始,一直到结束,两个水龙头的水没有停过!我们何曾有幸,不需用头顶着脸盆去远方取水,更不会因要取得干净的水供一家人使用而被强暴,但这些都是发生在世界穷困地区的事实,我们有多少本钱,可以对环境继续挥霍自如?我们没有巴西的亚马孙河,没有美国广衾的土地,但是如果能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浪费的态度,还是可以省下许多宝贵的水!许多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虚拟水!(网络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