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与天津同为京剧发展史上“四大京剧码头”之一,20世纪初,京剧行内有“北京学成,天津走红,上海赚包银,烟台来验收”的典故,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京剧传承的共同使命使两个城市有了深厚的文化链接。近日,“梨园芳华——烟台京剧艺术展暨京剧雅集”在天津美术馆举行,以“讲故事”的方式将京剧这门舞台表演艺术用展览的视觉传达形式呈献给广大观众,展览将于10月22日结束。

本次展览选择了最具胶东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剪纸、面塑、绘画、脸谱等来呈现京剧人物和京剧故事,同时又借以文献史料等内容,以京剧与生活、京剧与绘画、京剧与传承为脉络,生动再现中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展览在空间设计上以“图、品、文、物”相结合的方式,将烟台“京剧码头”的缘起、发展、兴盛历史完整地串联,通过展览展演、雅集交流等活动,详实呈现京剧艺术在烟台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历史发展脉络。


展览开幕式后,来自烟台京剧院的演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京剧雅集表演,包括《谢瑶环》选段、《四郎探母》选段、《锁五龙》选段等等。京剧演员王莎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在天津美术馆表演的京剧《谢瑶环》选段上个月刚在山东省戏曲红梅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能够把烟台获奖的京剧带到天津很自豪,也希望更多的戏迷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戏曲文化。展览现场,一位妈妈带孩子看京剧面塑时,认真地给孩子讲解一个个故事,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女儿特别喜欢听故事,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甚至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产生影响,所以我带她来看京剧展览,给她讲述这些传统京剧故事,就是希望她能从中学到东西,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更多人去普及推广。”
本报记者 李新蕊 文/摄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