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奶奶”蔡明当评委:期待大赛出新人


记者:作为专业人士,您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喜剧环境的现状和喜剧人才成长?
蔡明:我其实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我对参赛选手或年轻演员都是以鼓励为主,即便是对他们有要求,也会比较委婉地提出来。我不是一个特别严厉的、铁面无私的老师,跟我在荧屏上演的“毒舌”形象不一样,生活里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觉得选手们是需要鼓励的。我也年轻过,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一个老师对我有一句肯定、一句鼓励,我会特别高兴,而且对自信心的培养特别有好处。我很感激在成长道路上有那么多老师帮助我、鼓励我、肯定我,才让我有信心走到今天,所以我也会这样对待选手们。
记者:您参与了27年央视春晚,最默契的搭档是谁?最喜欢怎样的搭档?最期待这次大赛出现怎样的新面孔?
蔡明:我跟郭达合作了20年,他觉得春晚压力太大了,自己退出了。这两年大家看到我和潘长江合作,还有一些年轻演员,像潘斌龙、贾冰、大鹏、华少、王宁、常远、岳云鹏等。其实我觉得搭档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对喜剧的理解和呈现有一个共识,对喜剧有一致的认可、喜剧观念相同,所以我希望在这次大赛里发现新的面孔,让他们能够登上更大的舞台。
记者:您经常和不同的搭档擦出火花,有没有想过从这次大赛里再选一两位年轻搭档?
蔡明:我其实每次在大赛里都可以看到新鲜的面孔,很多现在大家喜欢的演员都是大奖赛出来的,比如邵峰、沈腾、于恒等等。这些年我也在注意推新人这件事情,我觉得人要50岁前创业、50岁后育人,我在做这件事,也会继续努力。
记者:您怎么看本次大赛参赛选手的创作能力?
蔡明:他们都是一个个团队,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有些作品演员就是创作者。我非常欣赏这些有创作能力的演员,因为演员是二度创作,要在剧本之上赋予角色很多东西才能让作品立体起来、让角色有血有肉,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演员的创作力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除了这次大赛外,您还在忙什么?听说您最近有个称呼叫“开心奶奶”,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称呼的由来吗?
蔡明:得到“开心奶奶”这个称呼是因为过去的27年春晚,我陪伴了80后90后长大,现在他们都长大了,有很多人已为人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知道他们现在都特别忙,忙一天回到家里哪有精神再给孩子讲故事,而且讲什么、怎么讲他们也不擅长。我就特别会讲故事,蔡明阿姨老了,可以升级做“开心奶奶”了,让我来给他们的孩子讲故事,陪伴小朋友长大。一个心理学家说过,一个道理给孩子讲一万遍不如讲一个好故事,所以我就开了一个“开心奶奶”的公众号,现在是刚刚试听阶段,再过一个月正式上线。我用了半年多来筹备,已经攒了好几百个故事了,有睡前故事、性格培养、情绪管理,每个童话故事都有意义,我希望听我故事长大的孩子能变成善良、宽容、勇敢、正能量的孩子。我有一个心愿,也算是目标,想在有生之年给孩子们讲一万个故事,我一定会做到,我一定会努力的!
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我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看童话书。以前在车上看书我会头晕,现在我爱上了堵车,一堵车我就可以看书了,包括等红绿灯的时候也抓紧时间看,所以我现在手边永远有一本童话书。我还去医院的急诊室收集真实的病例,因为宝宝成长中有可能面对危险和意外伤害,这些很多是可以避免的。我让编剧们去写故事,把这些意外伤害的案例编成故事,我再讲给小朋友听,这样的话,家长也就知道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安全长大。我们北影厂有一个老导演叫谢添,他无论走到哪儿都会从箱子里拿出一条红领巾挂在墙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谢添导演说,“无论你是演员也好,艺术家也罢,无论长到多大,都永远要保持一颗童心。用童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你会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人们相信美好和希望”,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所以我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相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