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与各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天津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秉承“文化惠万家”的活动宗旨,着力打造全民文艺盛宴品牌,从而使大家对艺术节的关注热度持续升温。

活动开始至今,围绕全运文化系列、京津冀及区域文化交流、文化品牌活动、全民阅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五大板块,覆盖全市的文化惠民活动近四十大项,配套近千场演出、展览、培训等项目,获得市民的好评。
从10月起至年底,是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最高潮阶段,一大批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开展中。公共文化品牌活动主要包括第十一届滨海文化艺术节(京津冀艺术欣赏季、滨海新区首届国际版画创作营);第十一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京津冀家庭戏曲曲艺大赛决赛及三地巡演、“传承好家风——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三地摄影展”);第七届社区艺术节(首届京津冀新广场舞展演)。这些活动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辐射京津冀,呈现天津群文活动风采,促进与各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群星璀璨”创作活动与艺术实践(音乐、舞蹈类)以及群文干部专业技能交流与展示活动,将集中展示我市群文战线工作者艺术成果。
市民文化艺术节在静态活动方面,进一步深化艺术创作,加强文化跨省交流合作,天津市群众文化美术摄影书法新作品创作展,天津、贵州文化(群艺)馆美术干部创作交流展将于年底前完成。天津图书馆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协同天津市各区公共图书馆,推出线上答题竞赛活动。
非遗活动方面,由文化部、教育部组织指导,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木版年画研修班”开班,20名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将在高等教育的平台上,通过35天的非遗研修,提升传承人的人文艺术修养和传承水平,促进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如今的群众文化热点覆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京津评书会、“梦想家”动漫电竞周、“全城寻声”天津首届有声艺术汇决赛、唱吧APP在线嗨唱、网络歌手大赛、“温暖冬季”民谣音乐会等,这些优秀项目被文化部发展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收纳进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进行多平台直播和录播,方便大众参与、分享,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更广泛的人群领略到本市群众文化的风采,让市民文化艺术节真正成为津城的文化节日。
■本报记者 赵晓颖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