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总是能带给人最难忘的回忆,记录下那时那地魂牵梦萦的独特滋味。儿时几分钱一支的棒棒糖要比如今的生日蛋糕香甜,几毛钱一根的冰棍儿要比进口巧克力诱人。在奉行快餐式生活方式和消费速度的当下,情怀满满的手工作品最消磨时间,也最磨炼心性,比如曾“嗡嗡儿”响彻大街小巷、人人皆爱的熟梨糕,几十年如一日的手工制作、打磨、改良、创新,成就了两代人的事业,也树立了传统小吃的时尚品牌。

提起秀泽熟梨糕的张浩,不少人起初是因为流传于网络的“最帅熟梨糕哥”这一称呼认识他的,后来发现,一年的工夫,中山路美食街、大悦城、爱琴海、永旺等各大商场和超市的美食广场都出现了挂着这么一枚鲜红招牌的古色古香的小推车,造型创意十足,不管是招牌还是张贴的海报、宣传画和食物图案,都出自美院毕业的张浩之手——原创手绘。拨开人群扎进去一瞧,满眼五颜六色的调味瓶包围着一只只刚出炉宣软白胖的熟梨糕,张浩根据顾客口味,设计了包罗巧克力、炼乳、抹茶、蓝莓、黄桃、芒果、香芋、蔓越莓、豆沙、红糖、黑芝麻、酸梅粉等既传统又创新的各种口味。与此同时,桌上还摆着一个金灿灿的龙嘴大铜壶,口感醇厚的茶汤,铺着满满的瓜子儿、葡萄干儿和青丝玫瑰,一勺下去唇齿留香。

说到为何能在一年内把简单的传统小吃熟梨糕包装成走进商场的时髦美味,张浩说这并不偶然,而是多年来从父辈积累下的实力和情怀推动他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创新而成。装木甑、翻米面、放蒸锅、抹小料……一只只软糯的熟梨糕热腾腾出炉,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饱含着两代人对它的热情和心血。
因为从小看父亲做熟梨糕,张浩对这门手艺并不陌生,耳濡目染的他对这种情怀也感同身受,“卖熟梨糕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一种消磨时间、贩卖情怀的体现,我能感觉到那时的父亲特别满足,生活因可以为别人提供美味而变得越发有滋有味起来。有一件事情做,有一种爱好催促着自己不断发现它的亮点,从而也改善了我们家的关系,大家有各自关注的事情,其乐融融。”辞去了稳定的国企工作,骑上摇摇晃晃的小推车,脱下了西服,穿上了工装,抛下了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开启了坎坷未知的小事业,张浩不仅在做熟梨糕、茶汤,也会制作手工月饼等小吃,用父母名字中的字来命名。熟梨糕不仅是舌尖上的童年,更是被他寄寓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将生活中的不如意揉捻成团,上甑、开蒸,随着袅袅白烟幻化成水蒸气,留下洁白纯净的米胚,挤上调料,或绮丽如红花,或青翠如碧玉,有甘有酸,有咸有涩,若干种可能性也意味着生活可能被赋予的各种惊喜。

想要一探熟梨糕的美味与文化内涵吗?关注本报官微“非常7加1”抢福利,更多惊喜等着您!
■本报记者
赵晓颖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