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手册 十问与肿瘤标志物相关的那些事

标签:
肿瘤专家防癌体检 |
分类: 养生保健 |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是指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在正常或良性病变时几乎不产生或只是低水平产生,通过对患者的器官组织、体液(血液、腹水、胆汁等)以及尿粪排泄物等进行检测而发现。
二问:为什么要测定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具有其他物理检查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人们能利用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血液或分泌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医生通过数据分析,结合临床体征,可以作为肿瘤筛查、鉴别诊断、病情检测、预后判断的一种途径。
三问:常见肿瘤指标有哪些?
多种新的肿瘤标记物还在研究中,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十余种,如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胃蛋白酶原Ⅰ和Ⅱ、鳞癌相关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15-3、CA125)等。
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并非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虽然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能够发现一部分早期肿瘤,但每项检测都有它的局限性:有些指标过于敏感,在脏器有急慢性炎症或良性病变时,指标也会明显升高;而有些指标特异性差,医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每个病人的个体也有差异。比如,消化系统脏器比较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种类繁多,其中一个器官发生肿瘤会伴有多个肿瘤指标的升高。这些消化道肿瘤指标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简称AFP),癌胚抗原(简称CEA),糖类抗原CA19-9,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糖类抗原CA72-4、鳞癌相关抗原(简称SCC)等。因此,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确诊率,达到精准的定位。
五问:肿瘤标志物值升高就意味着罹患肿瘤了吗?
有些病人看到体检报告上数值轻微增高,就认为自己得了癌症。我们说,病理结果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这些“癌指标”只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仅有一个肿瘤指标轻度升高,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应到正规医院再次复查,由医生根据病人病史、家族史等情况,进一步进行影像学及内窥镜等相关检查。有时,健康人也可能有肿瘤标志物升高,而一些肿瘤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没有升高。因此,应科学理性对待检测结果,不要谈“肿瘤指标”色变,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六问: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有一定的患病风险。此时应做进一步检查,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观察、联合相关影像学或辅助检查,定期复查,观察指标波动情况。医生则会根据异常指标分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针对性地检查、排除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可能情况。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手术、化疗或者放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治疗后可能下降,恢复至正常。如果已恢复正常的指标再次升高,则病情有进展的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七问:哪些人需要检查肿瘤标志物?
年龄大于45岁,符合以下因素其中一条的人群,应该做一年一次的防癌普查:1.家族遗传因素。2.疾病因素。例如长期的乙肝、丙肝病史者肝癌发病率明显升高。3.职业因素。如果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或者工作环境污染严重。4.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嗜好。如吸烟、酗酒等。5.地域因素。如广东是鼻咽癌、肝癌的高发地区。
八问:检测指标受哪些因素影响?
肿瘤标志物在标本采集、保存和检测时需要注意相应的影响因素。例如,前列腺按摩、穿刺、导尿、直肠镜检测后可使PSA升高;肝肾功能异常和胆道问题可使CEA、碱性磷酸酶(ALP)、细胞因子升高;妇女月经和怀孕期CA125和CA19-9升高,孕期AFP明显升高等。再有,血液标本采集后,酶类和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易降解,应及时检测或低温保存。实验室应确保设备校准,控制误差,测定结果才能准确。
九问:不同肿瘤标志物对应哪些病种?
甲胎蛋白(AFP)是公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也常见于活动性肝炎、肝癌,某些胃癌或肝转移的病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均可增高,如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糖类抗原CA19-9对胰腺、肝胆管癌、胃癌及胆囊癌具有高敏感性;糖类抗原CA72-4在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中都会升高;鳞癌相关抗原(SCC)与最常见的肺癌和食管癌相关;男性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明显升高者,需排除前列腺癌的可能;糖类抗原CA125与卵巢癌关系密切。
十问:肿瘤标志物还有哪些作用?
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的早发现,还可以用于疗效评价。一方面肿瘤标志物可用作器官定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指标,另一方面,由于肿瘤标志物水平反映了体内肿瘤负荷,肿瘤细胞的残留量,因而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在随访中,通过与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判断肿瘤的进展程度、诊断复发或预后评估。研究表明,升高最明显的肿瘤标志物用作疗效评价和随访指标更合适,并且由于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动态迁移。因此,肿瘤标志物指标连续升高比一次高值具有更有意义,可提前1~6个月发现癌症转移和复发。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