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原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秘书长,曲艺理论家,著名作家孙福海先生在津开山门收徒沈之骅,并在张家口代师收徒王连福。此次收徒拜师活动首开全媒体时代传统艺术与新型传播媒介有机结合的先河,在曲艺界第一次采用了网络“摆知”的拜师形式,别具新意,紧跟时代。

拜师又称“摆知”,尤其是相声界历来有拜师的传统,拜师一是让同行业者知道新组建的师徒关系,二是在拜师仪式上,让徒弟更多知晓相声界的行规、传统和艺德。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孙福海先生提议,他的这次收徒活动采用新媒体形式,省掉了繁文缛节,在网络上“摆知”,也为曲艺界树立了一种新风尚,传递了正能量。
1961年至1964年,孙福海在红桥区曲艺团学习相声表演,师承相声大家杨少奎。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弘扬天津曲艺文化,著有散文随笔集《心中的歌吟》和长篇纪实散文集《逗你没商量》《不用偷着乐》《爱你很容易》《嘛叫天津人》等。此次孙福海收天津广播电视台相声广播编辑、主持人沈之骅为徒,成为杨少奎先生的再传弟子。沈之骅自幼喜爱曲艺艺术,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艺》杂志特邀通讯员,多年来在天津相声广播领导的帮助支持下,专门从事曲艺新闻报道和评论工作,努力钻研曲艺理论知识,得到了孙福海先生的悉心指教。
此次网络“摆知”,常贵田、李金斗、李伯祥、魏文亮、王鸣禄、陈小平、刘文步等相声名家都发来贺信,对孙福海网络收徒新风给予高度赞扬。
■本报记者 刘杨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