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相声演员要求非常严格,招考专业相声演员时,眼睛小点都有可能被淘汰,因为老先生们觉得这样会影响在舞台上跟观众的交流。所以当闻笑轩找到我说要学习相声,而且得知他们是盲人相声演员时,我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去看了他们的演出,发现他们虽然舞台表演欠缺,但是语言的尺寸把握非常准确,听得出来这是费了一番工夫练出来的。这让我很感动,当时就决定要帮助他们。”参加天津广电网络爱心公益联盟成立暨首场公益演出的天津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青年相声演员裘英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盲人学习相声非常困难,因为看不到,不仅无法查阅资料,对于一些舞台技巧更无从学起。“健全人学快板可能看几遍就大概知道怎么打板,但是盲人不行,因为他们得靠摸。他们摸的时候我又没法打板,就只能一点一点掰着手教他们动作要领,虽然比一般人费工夫,但是因为对相声的喜爱,大家都毫无怨言。”因单纯的爱好而进入相声这一行当的裘英俊,对于闻笑轩盲人相声演员对相声的热爱感同身受。
裘英俊从小就喜爱相声,五六岁时就开始听广播,模仿说相声,十多岁开始正式学习。“我的启蒙老师是李金宽、郝辰,1998年跟着张志宽、李少杰学快板书,后来遇到了我的师傅姜宝林,跟着他学了很长时间,到2006年正式拜姜宝林为师。”裘英俊表示,那时候学相声条件特别好,“以前老先生看到好的相声苗子都追在屁股后面教,因为当时学相声的人不多。不过,跟着老师学是一方面,还需要偷师,需要实践。我记得当时众友相声艺术团刚成立的时候,我跟着李金宽老师学习,所以能进后台。当时舞台侧幕只有第一排能看见一点儿老先生的脸,于是我在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去占座。演出开始我就一直盯着老先生们看,哪个包袱好得记下来;哪个活没看懂,等老先生一下台就问,他们也都特别热心教我。”

十几岁时,裘英俊参加津门曲会时就拿了一等奖,后来参加《鱼龙百戏》节目获得了“十大擂主”第一名,当被问及为何当时没有上曲校专业学习相声,反而上了南开大学金融系时,裘英俊笑着说:“因为我学习好啊!”不过随后他又解释,那时候相声市场不好,上曲校也未必能成得了专业演员。“我当时纯属爱好,业余时间跟着老师学习、演出。我十几岁去二宫演出,骑车要两个多小时,演一场才挣一块多钱。当时没人觉得这行能挣钱,老先生也经常说不要因为相声耽误正事,所以后来我就上大学了。”
不久前,知乎网站的一个帖子里,南大若干个“不着调”的同学中,裘英俊赫然在列。“其实我毕业的时候已经签约一个银行了,但是当年刚刚成立的相声广播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要不要去实习,我就去了。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相声,突然有一天我能去播相声,这个梦想竟突然实现了。”不过,这也得益于裘英俊多年来对于相声的热爱——他是南开大学相声社的骨干,在校园演出时从七八成座到满座,甚至包厢都站满人,直到被天津广播电视台发掘。“喜爱相声,就不会计较它能够带给你什么,喜欢就行,恰恰也是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我才能坚持下来,直到现在小有收获。”
谈及此次参加天津广电网络爱心公益联盟的相声公益演出时,裘英俊表示:“跟闻笑轩的演员接触时,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非常坚强、乐观、阳光。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把快乐与坚强带给更多人。我们要一起努力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快乐。”
■本报记者 李新蕊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