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读者迎新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2015-12-24 19:02:59)
标签:

天津广播电视报

天津广播电视报读者生

60周年

分类: 特别策划

共庆六十华诞  相约美好未来

《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读者迎新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天津广播电视报》是相知相伴的同路人

《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读者迎新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六十年,对于历史而言,可能是一瞬间。对于读者而言,对于报纸而言,可能是一个时代。”六十年前,《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了,六十年后,“《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迎新文艺演出”与读者如期相约。1221日,数百位与《天津广播电视报》共同成长、共同见证的忠实读者,用欢声笑语,用动听音乐,用美妙舞姿,联手奉上了一台精彩感人的迎新演出。

说是读者,更像是家人;说是演出,更像是大家庭的一次亲切聚会。作为在读者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天津媒体经典品牌,读者与《天津广播电视报》之间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与我同年出生,与我一起成长,历经春寒酷暑,走过雪雨风霜,六十年是一个甲子,如今我已两鬓斑白,读你要戴上老花镜,读你像品浓浓的茶香,而你却依然飘着墨香,走进千家万户,依然雀跃着,奔向大街小巷……”就像读者白水在他特意为《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而创作的诗朗诵《情结》中写的一样,活动当天到场的读者大多是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天津广播电视报》陪伴他们走过了几十载春华秋实,渐渐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

  “小时候,我家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父亲最爱听的广播节目是《阅读与欣赏》等文艺类节目,哥哥、姐姐也都有他们爱听的节目,我最盼望听的是音乐节目,于是我们全家每周都必须买一份《天津广播电视报》,作为我们全家收听节目的权威指南。那时的‘广播报’还只是黑白版,只有节目单,我们全家人用红笔分别在自己喜爱的节目下面标注记号,然后按图索骥,准时收听自己最喜爱的节目。”65岁的白水深情地回忆起他和《天津广播电视报》的不解情缘。

  张淑春和老伴宁锡亮三十多年来搬家数次,但从未放弃阅读《天津广播电视报》的习惯,“每周如果不买《天津广播电视报》,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即使一家家报刊亭问,也要找到《天津广播电视报》。刚搬到东丽区的新家时,因为小区配套不完善,我们老两口就坐着公交车出去买《天津广播电视报》。”张淑春朴实的语言透出对《天津广播电视报》的眷恋。

  在这些读者眼中,《天津广播电视报》之于他们,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报纸,更蕴含着浓浓的感情,他们不仅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更是和报纸相知相伴的同路人。

                                               ■本报记者 张明昭

                                                本版摄影 李新蕊

《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读者迎新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读者拥有开心的密码

活动现场,75岁的读者张宝华老人精神矍烁,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根本看不出他曾经两次身患重病。

      几年前,两次身患脑梗的张宝华成立了福乐康劲松艺术团,从小就喜爱文艺的他被大家推举为团长,十几位和他有相同爱好的古稀老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弹琴、唱歌、跳舞,年龄、病痛再也不是问题了。张宝华老人说,此次《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演出为喜爱艺术的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了开心的密码。

  圆梦艺术团的团长温国安自豪地说,他们在这次演出中,共被选中四个节目:管弦合奏《欢迎曲》《我和我的祖国》和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二重唱《祖国之恋》。圆梦艺术团为了这次《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的演出,排练了很长时间。艺术团中年龄最大的王登科72岁了,在排练中从未缺勤,即使在老伴摔伤时也是安排好老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排练现场。

  家住和平区的读者向荣老人与《天津广播电视报》相伴三十多年,她热心为这次报社的迎新演出推荐了舞蹈《雨巷》、古筝合奏《渔歌唱晚》《小小竹排江中游》三个节目,都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本报记者 张明昭

《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读者迎新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报纸的节日 读者的盛会

    本次迎新文艺演出的所有节目均由本报忠实读者演出,现场气氛热闹非常,读者通过多才多艺的文艺表演表达了对本报的支持和热爱。

  演出一开始便是一段由知青年华舞蹈队带来的开场舞《张灯结彩》,阿姨们身着花袄红裤,拎着红灯笼扭起腰身,欢快的曲子和舞蹈让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开场舞之后是两曲管弦合奏,圆梦艺术团的叔叔阿姨带着乐器上台,演奏了《欢迎曲》《我和我的祖国》,一时间管弦齐鸣,引起观众一片喝彩。在梦圆艺术团的伴奏下,身穿彩色礼服的迟美艳独唱了《我和我的祖国》,潘文洲、刘晓莉演唱了二重唱《祖国之恋》,声乐和器乐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如果音乐沟通的是人们的情绪,那么用文字沟通的便是情感。热心的读者白水和红艳为庆祝《天津广播电视报》六十周年生日特别创作了诗歌《情结》,情谊深长的诗歌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全场。

      俏夕阳舞蹈队的阿姨们身着绿衣,手持红球表演了舞蹈《美丽心情》,恰如冬日里的“俏夕阳”般色彩斑斓。随后,福乐康劲松艺术团带来了两支节奏明快的民乐合奏《喜洋洋》《步步高》,表达了广大读者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各种乐器在叔叔阿姨手中律动,汇集成了美妙的声音。天津老年大学学员班带来的舞蹈《雨巷》让人眼前一亮。除了舞蹈,天津老年大学带来的两曲古筝合奏《渔歌唱晚》《小小竹排江中游》余音袅袅,让人意犹未尽。除了读者演出外,本报读者生活馆员工宋亚娜也上台演唱了一曲《好运来》,祝福所有的读者在未来生活中都能交好运。随着九九风乐队演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和《友谊地久天长》,本次文艺演出圆满落下了帷幕。

  在演出的空隙,本报读者生活馆书画吧的成员带来自己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作为报纸创刊六十周年的贺礼,表达了读者的祝福和期望。同时,还有许多热心读者献上锦旗,感谢本报多年来的陪伴。

                                                      ■本报记者  贺雄雄

 《天津广播电视报》创刊六十周年读者迎新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各界嘉宾共话本报美好未来

   本次演出中,除了数百位读者参与外,众多街道社区、养老院以及相关单位也来道贺。对于这种由读者主导演出的文艺汇演,他们均表示形式很新颖,充分发挥了读者的积极性和文艺才能,希望以后能将这种形式引入他们所在的社区和单位。

  南开区养老中心院长李静表示,她带来了南开区养老中心所有入住老人对《天津广播电视报》的祝福。“《天津广播电视报》不仅是读者的家,而且是爱老、为老的先锋团队,我希望以后报社到南开区养老中心组织类似活动,丰富我们那里老人的文娱生活。”她表示希望结合两方优势,为老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河北区新开河街道办事处宣传科长尚红表示,作为街道办最基层的办事人员来参加这次文艺演出,心情特别激动。他表示,今年本报深入各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扶老助贫的活动,开展了很多回馈读者的公益活动,为老年朋友带来了便利和帮助。对于本次文艺演出,她表示老年朋友和读者能参与进来非常好。“我们街道每个社区都有歌舞队,以后有机会他们也可以参与进来。”

      读者生活馆负责人彭正鸿表示,报纸伴随很多读者从年轻到中年再到老年,一路走过来,读者对报纸是很有感情的,本报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读者很满意。“我们建立读者生活馆这样一个平台,就是为了让读者置身其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同时他表示,读者生活馆将陆续再开三个分馆,将报纸的服务全面落地,为读者服务得更加系统化、深入化。

 

                                                         ■本报记者  贺雄雄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