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5日,温州越剧团代表剧目《荆钗记》和最新创作大戏《大唐骊歌》将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上演。

《荆钗记》是南戏经典剧目,“四大传奇”之一,堪称温州越剧团扛鼎之作。“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写在江心寺门口名传千古的对联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它出自南宋名臣王十朋之手,而越剧《荆钗记》正是根据王十朋的经历创作的剧目。它讲述了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和邻近朔门巷女子钱玉莲以木头荆钗为聘礼,结为夫妇。后历经生离死别,终于在元宵夜千盏红灯映亮瓯江时,夫妻以荆钗为凭,重新团聚。该剧曾荣获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剧本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编剧、导演、演员表演等十项优秀奖,以及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和导演、舞美、表演等六项文华奖。

《大唐骊歌》则是温州越剧团2013年创作的剧目,获得了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它是由国家一级编剧张思聪根据太平公主与薛绍故事创作的,温州越剧团“梅花奖”得主郑曼莉出演武则天,中国越剧节十佳新秀、越剧团当家小生黄燕舞出演薛绍,青年演员邵梦岚出演太平公主。张思聪初看电视剧《大明宫词》时,被剧中太平公主的这段故事吸引,他通过将这段纠葛的感情挖掘和深化,再结合越剧本身的细腻动人和诗情画意,打造出这部感人至深的《大唐骊歌》。
国家一级演员、温州越剧团副团长黄燕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荆钗记》是温州越剧团的一个巅峰之作,那么《大唐骊歌》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想观众如果看完这两部越剧,会爱上越剧,也会爱上温州越剧团的。”
虽然这是温州越剧团首次来天津演出,但黄燕舞表示,剧团与天津戏迷其实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1998年温州越剧团受文化部邀请到北京演出新编南戏《荆钗记》,天津的越剧爱好者专门到北京给我们三天的演出捧场。2000年,我们团到山西大同、呼和浩特等地巡回演出时,天津的戏迷朋友得知我们的火车经过天津,半夜两点多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天气在站台上等我们,还给我们送了鲜花和礼品,见面时间也就短短的10分钟,但是我们深深感受到天津戏迷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真的特别感谢他们。”当时见证了这一幕的郑曼丽则表示,当时答应了戏迷朋友会来天津演出,却一直没能来,觉得特别对不起天津观众。这次《荆钗记》除了两位主演,其他角色都是原班人马,所以真的是赴约而来,也算是圆了多年的一个梦。
■本报记者
李新蕊 文/摄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