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又一突破性作品  评剧《红高粱》演绎戏曲“大片”

(2015-01-29 17:48:43)
标签:

娱乐

评剧

《红高粱》

张曼君

曾昭娟

分类: 娱乐前沿

      根据莫言《红高粱》系列小说改编,由张曼君执导,曾昭娟领衔主演,孙路阳、王昆、剧文林主演的评剧《红高粱》从立项、筹备到彩排历经三年时间,日前终于要跟广大戏迷朋友见面了。主创人员在演出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谈到了对这部作品的期待,也希望能够得到观众认可。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又一突破性作品 <wbr> <wbr>评剧《红高粱》演绎戏曲“大片”

探索中寻找方向

      在评剧发展的一百多年来,天津评剧院也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路程,这其中也一直在探索和突破。天津评剧院院长蒋连升在读到为何推出《红高粱》时表示:“十二年前,天津评剧院在与张曼君、盛和煜排练剧目《凤阳情》时,新的创作模式和思维便为剧院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股新风。随后,囊括了包括文华奖等所有文化奖项的《寄印传奇》更是一个巨大突破。2012年,在排练评剧《赵锦堂》时,我就已经跟张曼君导演、曾昭娟副院长讨论下一部戏要做什么。大家经过再三讨论以及深思熟虑,确定了《红高粱》这部作品。当然,很多人会怀疑,这部作品是否适合评剧来演绎,演员能否塑造剧中人物,评剧观众会不会接受这个作品,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阻力和动力。在这期间,我多次去北京与莫言老师接触,最终签署了改编《红高粱》版权的协议。三年时间,为了能够将这出戏呈现出来,导演、编剧在文本的二度创作中费尽心思,要剧本转换创作角度、找准人物的精神内核、把握时代的脉搏、处理虚实的关系。这四点最终完全融入到了作品中,它好看的故事、动人的情感和好听的唱腔会给观众一种看大片的感觉。这部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天津艺术作品也在新年打响头炮,1月30日在天津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摆脱不了的纠缠

      张曼君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评剧版《红高粱》与影视剧版本完全不同,它在保留原著文学性的基础上,将一个地方戏的土、俗、市井气嵌入舞台,使之与时代对接,有了新的亮点和看点。同时她表示,排演评剧《红高粱》一开始对她来说有很大压力,对于剧本的想法和演员的挑战使得她迟迟不敢接下这个作品。“其实这部戏能成源于曾昭娟对我锲而不舍的‘纠缠’。当她告诉我要做这出戏时,我特别惊讶地问她‘你演九儿?你能演?你敢跟我穿缅裆裤吗?你敢在舞台上把小棉袄翘起来吗?你敢弄个破袋子带头上吗?她说,‘我敢’。”后来为了这出戏,她去机场接我,好吃好喝地让着我,最后把我送走时,我跟她说,‘娟,这出戏咱不排啊。’说完了她也不吱声,蔫蔫地就回去了。而我回家之后眼泪就开始往下掉,觉得自己好残忍。我以为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哪知没过一会她电话又打来了,‘张导,剧本你看了吗?’又来了……”

不枉来人间一趟

     在得知曾昭娟要出演九儿时,很多人提出了质疑,“曾昭君能演这种戏吗?她生活中是一个有板有眼的人,怎么会演这种戏呢?”但是对于曾昭娟来说,九儿却是她非常想挑战的角色。“九儿就像高粱酒,浓烈、奔放、让人回味,她有最原始的野性,她敢爱敢恨敢生敢死。当家园被外族侵略时,她用女性柔弱的身躯去唤醒沉睡的民众,拿起刀枪与日本人抗争,这种朴素的家园意识也彰显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张曼君导演的引导下,我把握了九儿成长的几个段落,第一幕是美,第二幕是媚,第三、四幕则是烈,九儿整个人生过程就像高粱向酒裂变到发酵的过程。在表演上能遇到这样一个角色,对我来说是幸运的。我希望自己在有限的艺术年华里,能做出有价值、有探索的作品,不枉从事这个职业,不枉来人间一趟,也希望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一点点脚印。”

                                        ■本报记者 李新蕊文/摄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