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三立百年诞辰系列活动“悦想悦哏儿”中国相声群英会于8月30日、31日在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马志明、姜昆、侯耀华、常贵田、李金斗、王佩元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携众多相声新锐登台献艺,为观众带来两场包袱不断、笑声连连的精彩节目。在演出现场,“马三立”是被大家提及最多的三个字,众多老艺术家更是谈及与他的不解之缘,以缅怀这位相声界泰斗。

马六甲:爷爷一直都在
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也是其中一场演出的主持人,马三立的嫡长孙马六甲可谓感触颇多。“我爷爷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六,阳历八月三十日,此次演出当天恰巧是他百岁生日的正日子,还是星期六,可谓天作之合。看着场内座无虚席,听着观众阵阵掌声,我真的很感动,天津观众太捧马家了。”马六甲回忆起与爷爷相处的日子,以前的场景历历在目,他甚至觉得爷爷一直都在,“我爷爷离开已经十一年多了,最后一次在天津人民体育馆举行的告别舞台演出也过去十三年了,但我总觉得他没走。无论是平时翻开相册,还是听他的录音,或是看到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演绎他的作品,以及这次的中国相声群英会,我都感觉他依旧在我们身边。更让我感动的是,虽然他走了这么长时间,但是观众仍然对他年年不忘,甚至这种热情随着时间流逝反而是与日俱增的,我觉得这对一个相声演员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光荣与荣幸。马氏相声传承至今已经一百二十四年了,作为后人,我会继承爷爷的遗志,把笑的艺术发扬开来,让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文化,我想要是他在天有灵也会欣慰的。”
王佩元:为了我,他破了例
著名相声演员王佩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三立是他艺术路上的老师,教会他很多。“我从1961年进入天津曲艺团就守在马老身边,他教给我的节目太多了,光是包袱的讲究就有很多种,什么单包袱、双包袱,正翻包袱、反翻包袱,使了抛、抛了使、边抛边使,其中学问可大了。”随后,他还讲述了自己与马三立的一段趣事:“马老对我非常喜爱,喜爱到什么程度呢?马老是回族,1989年我结婚是在登瀛楼举办的婚礼,按理说回族是参加不了的,但他破例来了。那天马老打头炮,他跟我说给他配合着点,他不喝酒,于是就用高脚杯悄悄倒了一杯白水放在那。婚礼一开始,由马老讲话,‘今天佩元大喜,我破例来到这个地方,我不能吃,只能用一杯酒表示祝贺,我不喝酒,但今天我也干了它。’说完一饮而尽,还冲我说怎么样?我马上喊了一句,‘爷爷,好水量!’马老当时就笑了,‘怎么喝酒喝出水来了’!”
常贵田:一个人的活爷爷
相声界第一位“将军”常贵田第一次见到马三立是在72年前。“我今年72岁,说到第一次见到马三立老师,还是在我满月的时候。我的父亲常宝堃(艺名小蘑菇)给我办满月酒时,马老师给我画了一幅画,上面是五个蘑菇,旁边题字‘蘑菇喜添蘑菇丁’。不过那时候马老师刚开始练画,他的画实在不敢恭维,蘑菇画得像翻个的荸荠。这幅画我们一直收藏着,最后却在那场文革浩劫中被烧毁了,真是太可惜了。”说起与马老师的相处,常贵田表示,他其实心里一直有个未解之谜:“我五六岁时跟着父亲去后台,见到马老,父亲让我叫他‘活爷爷’,其实那时候他才二三十岁,没比我父亲大几岁。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叫他活爷爷,曾经有次开会我本来想问他的,结果错失了那次机会,就再也没有答案了。所以他就是我永远难忘的活爷爷,永远一个人叫的活爷爷。”
姜昆:马三立就是相声
“我的老师马季说,马三立先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为什么他会提出这种说法?我觉得是因为马三立老师的艺术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他的相声里没有大道理,没有泾渭分明的错与对、是与非、善与恶,他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通过他独特的理解,以老百姓的口气把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矛盾呈现在了舞台上。我们一般人说相声是演员为相声服务,而他则是相声为他服务,他理解的相声和相声的真髓是现在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谈及他对马三立的认识时这样说道。“除此之外,马三立老师在做人上也是没得说。我跟他虽然差了好几辈,但他从来没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孩子。记得他生病时,我去医院看他。到了那,他让所有医务人员过来,让大家跟我合照,还说‘今天不是姜昆来看我,是我带大伙看姜昆’。看到他跟大家之间那种最亲切、朴实的样子,我真是难以忘怀,他对普通老百姓的感情一直是实实在在的。”
■本报记者李新蕊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