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羹汤度暑伏

(2014-07-24 16:39:16)
标签:

羹汤

段儿

暑伏

天津人

齐活

分类: 老菜说吃食

   唐人岑参有诗曰: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指的就是现在这个时节。天气溽热,湿度大,气压低,潮湿汗闷,周身不爽,更是茶饭不思,饮食无味。古人体会得很准,每当这个时候,就“忽思”羹汤了,“忽思”其实就是身体的需要和食欲的感受。除了上次说过的清素菜蔬,汤就是我们顺利度过伏夏的妙招了。

  古人说的汤和我们现在喝的汤不一样,古代指热水,或是汤药。这在南方方言中还有体现,侯宝林相声《戏剧与方言》就讲过,上海人所说的“面汤”实际是洗脸的热水,不是我们用挂面或手擀面煮的汤。

  其实“羹”在远古是指肉汁,到了中古时期(南北朝以后)才指所喝的羹汤。那就对上了,岑参说的莼菜羹和我们现在的莼菜汤应该就是同款了。不过北方人很少吃到新鲜的莼菜,十几年前我招待浙江的同学,在南开大学校园内的一家知名餐厅特意点的“西湖莼菜汤”,竟被人家毫不客气不加掩饰地指斥为“神马破汤,毫无鲜味!”可见做得有多差劲。所以至今莼菜汤之类也不是我们北方餐桌上常见的羹汤款式。

  以往天津人所说的汤与广东人的汤也有所不同。广东的明火靓汤要九熬九制,药材、食材混煮,款款效用不同。天津的汤简单得多,馃子汤——剩馃子放干硬了,切块儿,用开水一煮,放点儿酱油,撒点儿芫荽末儿,齐活!鸡蛋汤——烧开水,鸡蛋打散甩在水里,加盐调味儿,点上点儿香油,齐活!饺子汤——煮饺子的水,因为面粉混入,渐浓,天津人就着碗底儿剩下的醋,盛上饺子汤,吸溜吸溜喝起来,号称“原汤化原食”,齐活!这些所谓的“汤”都是为了配合主食,喜欢的也只是一些传统的偏好,说不上什么味道和营养。

  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渐高,秋冬养生粥,羹汤度暑伏。掌握几款味道清润的羹汤,是熬过盛夏的好办法。

  其一,丝瓜鸭架汤。天津人爱吃烤鸭,喝鸭汤。在禽类熬制的汤中,鸡汤燥热,鸽汤温补,都不适合,而唯有鸭汤清热不燥,夏天喝最是适宜。从烤鸭店带回的鸭架子斩件儿,加葱结和拍松的姜块儿,入冷水中,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熬40分钟,加入撕成条儿的平菇和去皮的丝瓜段儿,再煮10多分钟,调味即可。

   其二,冬瓜干虾汤。老天津人爱喝冬瓜丸子汤,从今天健康的角度看,猪肉丸子热量大,容易发胖,而干虾钙多肉少,更有益处。中虾晾成的干虾能存放好几年不变质,洗净加葱段、姜片和一点儿新会陈皮,起到去腥提香的作用。大火煮开,转中小火20分钟。把连皮切成片的冬瓜,倒入锅中。继续中小火煮10分钟,冬瓜皮软烂后,加盐调味儿。注意三伏天,喝带皮煮的冬瓜汤,既清热怯火,又降脂稳压。

  其三,竹荪棒骨汤。棒骨汤人们常用,敲骨煮髓,喝汤补钙,苦夏时节,加点竹荪,则是高端营养款式。把棒骨砸裂,用水洗净表面,加入凉水,大火烧开后保持几分钟,血水和杂质就都煮出来了,这个过程就叫“飞水”。将飞过水的棒骨用温水冲洗干净,重新换一锅凉水,把棒骨放进去,记得水量要一次加足,因为炖汤的中途不能再临时加水。竹荪不要雪白的,大部分是用硫磺熏白的,最好是淡黄色的。提前用水泡发,挤干,换水,再发,剪去硬头儿,放入熬好的棒骨汤内,配上甜玉米段儿、平菇丝和虫草花,再煮上10分钟,鲜香盈室,降燥祛暑。

  其四,双耳杂菌汤。黑木耳和银耳泡发择洗干净,入鸭汤煮20分钟,再把平菇、白玉菇、茶树菇、金针菇、鲜香菇该撕条儿撕条儿,该切块儿切块儿,该斩段儿斩段儿,一起放入汤内煮熟,撒芫荽末儿出锅。营养丰富,清爽素净。

                              天津老菜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