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天津女排主力,杨洁一直为广大球迷所喜爱,在她将近18年的排球生涯中,经历了天津女排最初的建队,并伴随着天津女排一路成长。天津女排成为1983年以来第一支在全运会比赛中卫冕的球队,并在职业联赛中六次折桂,而杨洁正是这神话般成绩的创造者之一,是天津女排一路走来当之无愧的功臣。记者和杨洁见面时,她刚带伤为南大学生上完课,虽然略显疲惫,但言语间透露出已身为老师的她对校园生活状态的喜爱和享受。

少时结缘排球五年成最佳拦网
和大多数运动员家庭一样,杨洁的父亲是篮球运动员,母亲打过一段时间的排球。天生也好,遗传也罢,杨洁和姐姐的运动细胞都很发达,两个人从小就爱各种运动。因为住得离体育馆近,杨家两姐妹放学就爱到馆里打会儿乒乓球,而说起为什么最后打上了排球,杨洁憨憨地一笑:“就是因为家里没人看孩子。”因为父母是双职工,杨洁和姐姐放学后总是得找个地方待着,由于之前打乒乓球的体育馆搬了,无奈的俩人巧合之下拿起了排球,而这一拿,杨洁就拿了将近18年。
“其实最初我打排球完全是为跟着姐姐,她当时跟赵雪琪教练学过,我就跟着她玩,结果没想到我最后从事了这个。”说起排球,杨洁的眼睛格外有神采,虽说排球不是最初自己的最爱,但至少它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青春期以至于大半人生,排球是她最熟悉和最习惯的,所以在退役后她选择到大学任教排球课。
杨洁12岁那年进入体校,是比李珊大一届的体校排球生,当时和她同届到最后活跃在场上的还有吕超。体校的生活对杨洁来说算不上多么艰难,用她的话说,年轻气盛,虽然也会磕碰剐蹭,虽然也会流血流汗,但对她来说,这是成长的必然。1992年,杨洁正式来到天津体工大队,成为天津女排的一员。
当时的天津女排算不上一支齐整的队伍,队里人手不足、队员水平不成熟、设备不齐全,甚至两年内换了五任教练,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因素预示这支队伍日后的辉煌。然而,初到这里的杨洁看到这些并没有气馁和失望,每次训练都自主要强,只用了五年就拿到了全国排球联赛的单项奖,成为最佳拦网手。这背后,是杨洁不愿多说的努力,每当别人问起,她总先抛出自己的缺点:“我就是因为其他方面差,才在技巧上想办法弥补的,我就是排球场上的一片绿叶,得知道怎样把自己的角色做好。”
杨洁说因为自己的身高限制,最初弹跳后总是拦不到球,为这个王宝泉没少训她,“我当时也自己起急,成天成天地练拦网,不知道哭过多少次。手脚磨破、胯骨磨肿是常事,但一上场就什么都忘了,全身心投入比赛。每一次大家都团结一致备战,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一个请假不上,因为一旦人员不同,队形和配合都变了,往往再训练一天也白费。”

十八载职业生涯幸福而满足
在其他人眼中,杨洁身高不是最高的,身体素质也不是最好的,尤其是力量。在她印象中,每次训练力量的课程总是她做不来做不好,看着队友们各有各的优势,承受着教练殷切的希望,杨洁决心另找诀窍,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她选择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用“巧”取胜,经常是不经意地轻轻一点,球就落进了对方防守的空档。这对杨洁的空间感要求非常强,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迅速的反应能力,还要有敏捷的思路,及时发现对手弱点。杨洁每次上场前都会比其他队友多想几套方案,根据场上赛事情况,精准地抓住机会,打破对方节奏,改变他们已经习惯的自己的作战方法,让对手频频计算失误。
球场上的杨洁不嚣张不个性,乍看没有显山显水地突发猛攻,每一次表现都没有过于高调地被关注或寄予厚望,但每一次发挥又都一如既往地平稳而优秀。怪不得有人评价,纵观整个比赛,杨洁的发挥是最稳定最让人放心的。也正因此,天津女排的历任教练对她都器重有加,尤其是王宝泉。
王宝泉是杨洁进入天津队以来碰到的第一个教练,而她印象中王指导的形象更多的是当年那个年轻气盛幽默亲切的大哥哥。那年,杨洁刚来到天津队,各方面身体素质都不适应,因为看好她,王宝泉对她的要求便更高。“他的脾气一直挺火爆,但是来得快去得快,场上严格地训话,下来后还可以跟我们一起说笑打闹,只是后来因为生病的缘故,包括后来角色的转变,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他才变得更加严苛。但对我来说,每个关键时刻都少不了他,第一次是他一手把我拽进了天津队手把手训练,第二次是在2001年我想离开的时候又是他把我拉了回来,第三次是2009年他向郎平教练推荐了我去恒大女排。”
回忆自己参加的最难忘的赛事,杨洁说是2003年天津女排在全国女排联赛中的第一次夺冠,那是跟强手八一女排的一场“殊死搏斗”。备战会上,王宝泉教练没有给大家太多压力,只笑着嘱咐大家打开心了就好。“看大家都那么紧张,王教练还玩笑般地说没事,多笑一笑,反正你们也没八一队水平高。”在关键的第五局,八一女排一直占据主动,最终天津女排依靠两次有效的拦防以25:23拿下这场惊心动魄的冠军之战。这当中,杨洁完美的跳发球和巧妙快速的拦网功不可没。“我印象特深的是当时我发球时,李珊走过来说‘没问题啊,放开了发!’那场比赛下来大家都哭了,不光是因为开心,更因为几代人的梦想在我们身上实现了,觉得自己身上有种使命感,那种激动和充实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杨洁说像这样的比赛很多,领导的支持、队友的鼓励、教练的投入……每一次夺冠,她都感觉到满满的幸福和温暖,那种成就感夹杂了使命完成后的满足和辛苦拼搏后的回报。
说到满足,杨洁特别给记者讲了自己在将退役时被郎平选中到恒大女排的经历。“除了王教练推荐,郎指导也一直挺喜欢我的,她也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式人物,那段时间跟着她,我学到更多的是怎样做好一个教练。”郎平的执教方式既有严厉传统的一面,又有不少创新的自主式东西,训练中自带威严,“她从不需大声训斥,我们每个人都很服她,不管哪个队员受伤了,训练完后她都会去宿舍带着药看望,和我们一起聊天,特别温暖亲切。这对现在做了教练的我来说,帮助特别大。”

南大情结终实现
说到到南开大学女排执教,杨洁说是因为自己一直有一个情结。“我姐姐原来在南大上的大学,之前我经常过来找她玩,可以说从小我就非常向往到这里。天津女排之前和南开大学女排有合作,我还代表南大女排打过不少比赛呢!”没能到南大上大学,代表南大女排打球后依然没能多在此久留,几次三番,直至退役,杨洁的南大情结才终于实现。
2011年,杨洁来到南开大学担任起南大女排教练并教起了排球课,杨洁说自己的担子更重了:“做教练要思考的东西会很多,每个队员的特点都得掌握好,特别是大家来自祖国各地,如何使她们形成一个整体,安排他们训练,包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我的责任比过去单纯当队员更重。”话语间,杨洁指了指自己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腿,“前两天运动的时候腿伤了,平时走路都疼得不行,奇怪的是上课的时候还能给他们做示范,可能太投入了,居然没感到不适。”说完,爽朗一笑,在她看来,能够每天和学生相处的时光是开心的,不仅心态年轻了,还经常能交到可爱的朋友。“每天走在校园里能看到很多自己的学生,看着他们从零基础到最后顺利通过考试,我也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之前还有个学生说自己一直是天津女排的球迷,一路看着女排成长,每当学习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拿我们当榜样,这样一路坚持走来,终于考上南大,我知道后特别感慨,自己能带给别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很棒。”
如今的杨洁不仅是南大的教师,也是一个两岁小姑娘的母亲,回到家的她做的最多的就是陪伴女儿,“家务我包揽,做饭我老公包揽。业余时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我不会规划她未来一定做什么,看她个人喜好。能陪伴孩子健康地长大、陪伴学生快乐地成长,我已然很满足了。”
■本报记者赵晓颖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