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广播电视报
天津广播电视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928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指挥家易娟子:两次转身之后的遇见

(2013-09-12 16:13:44)
标签:

电视报

而是

内容

和音

第一个

分类: 津门星空

    易娟子,国家一级指挥,是活跃在交响乐舞台上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女指挥家。现任天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天津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天津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爱乐协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理事。她成功指挥数百场交响音乐会,先后受邀指挥并担任多个交响乐团常任及客席指挥,与国内外许多著名演奏家及乐团合作演绎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中外作品。2009年获国家人力资源部和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奖章,2008年获得天津市文化系统首届十佳优秀青年人才贡献奖。

女指挥家易娟子:两次转身之后的遇见

    童年与小提琴为伴
  易娟子出生在西安的一个音乐家庭,从小生活在很浓的艺术氛围当中。父亲是小提琴演奏家,母亲从事声乐工作。“我生活的大院里有不同的文艺团体,有交响乐团、歌剧团、芭蕾舞团、话剧团、京剧团等等,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就是不同的排练室和练功教室,晚上常常跟着父母去剧场看他们演出,音乐、舞蹈和舞台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岁半的时候,易娟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学习小提琴。那时候正是玩的年纪,本来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得正开心,结果被父亲叫回家练琴,这让易娟子觉得很郁闷。“小朋友刚开始学习拉小提琴,都会有新鲜感和兴趣,但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艰苦枯燥的练习让兴趣几乎荡然无存,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一些很高难度的曲子了,现在看来是不适合那个年龄的,高难度的技术练习让那个年龄的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慢慢会对练琴有了一些抵触心理。”为此,易娟子还想了很多招数来逃避拉琴。“父亲出门时让我在家练琴练到三点再出去玩,那时我刚学会调闹钟,等父亲一出门,我就把表调到了三点,便开心地跑出去玩了。结果,刚出门玩了一会就碰到父亲,他还奇怪,怎么一会的功夫我就练完琴了,一瞧钟表恍然大悟,看我把时间调快了是又气又乐。”
  10岁时,易娟子主动跟父母要求学弹钢琴。“一方面有兴趣,一方面也是为了逃避拉小提琴。弹钢琴可以占去一部分时间,这样我就不用每天拉五六个小时的小提琴了”。再加上之前学了那么多年的小提琴,对基本的乐理知识已经很熟悉,所以易娟子学习钢琴进步飞快,也让她很有成就感,没事还能用钢琴自编一段曲子自娱自乐。

女指挥家易娟子:两次转身之后的遇见

    两次华丽地转身
    凭着深厚的小提琴、钢琴基础以及创作能力,易娟子考大学时被小提琴专业和作曲专业同时录取了。“那时候西安音乐学院还没有设立双学位,我只能选择一个专业。”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选择似乎让她本该与小提琴相伴一生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第一个转弯。说到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易娟子说:“小提琴我已经学了十几年,也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而作曲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音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带来更多的惊喜,而且,即使学习作曲专业,我依旧可以练习小提琴,并未放弃。这样一举两得,所以我选择了作曲系。”
  学习作曲让易娟子更容易从整体上去把握音乐,她可以从作曲家的角度认识理解乐曲的创作内涵和精神世界,这也许是她仅仅作为演奏者在以前无法从理性上认识的,而恰恰这种理性的认识更丰富和壮大了她的感性世界。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本应五年毕业的易娟子提前一年毕业,留校在作曲系做了教师。从小就一直生活在排练室和剧场的她,突然成为了一名教音乐理论的老师,这让她有些不适应,“觉得好像离音乐远了”。
  也许是音乐本能的驱使,易娟子放弃了大学里教师的工作,做了另一个重大抉择——学习指挥。“其实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指挥了。我的指挥启蒙老师是父亲的好友和同事、陕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朱指挥,因为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里,他从我小时候就经常听我拉小提琴、弹钢琴,后来我考作曲系时他还曾辅导过我和声课程,他觉得我的音乐天赋和音乐基础学习指挥非常好,便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指挥,我当时就是觉得好玩,欣然答应,就开始学习指挥了。朱老师还鼓励我多向其他的指挥家求教,之后我又到中央音乐学院跟随徐新教授学习指挥。”
  在课堂上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严格的指挥技术学习后,与乐队的排练和磨合是指挥要经历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后,易娟子来到天津,成为了天津交响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和助理指挥。“也是因为想和乐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才做小提琴手的。”可恰恰在乐队中担任第一小提琴的这几年,对易娟子以后的指挥工作帮助巨大。“早期的指挥都是从乐队中走出来的,而现在的指挥基本都是在学校中成长的。我在学校中成长,又在乐队中演奏小提琴多年,这或许是我的优势吧”。
  刚入团时,易娟子并没有机会从事指挥,而是担任第一小提琴的工作。慢慢对整个乐团有所熟悉之后,团里才开始让她做一些助理指挥的工作。一开始,其他乐手对易娟子做指挥并不太信任,毕竟大家只知道这个姑娘是拉小提琴的,什么时候做过指挥?但经过几次交流磨合以后,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也产生了信任感。“很感谢乐团的领导和每一位演奏家对我的信任,这种信任和帮助才让我真正站到了舞台上。在作为指挥的第一场演出时,我用尽全力投入其中,身上的水分仿佛全被蒸发了,感觉人已经冒烟了,哈哈,等下了台之后已经不能说话,嗓子干得发不出声来了。”有一段时间易娟子更是频繁转换角色,一会在舞台上指挥乐队演奏,换一场又坐到台下拉起了小提琴,忙碌的生活让她感到既充实又快乐。
女指挥家易娟子:两次转身之后的遇见

    女指挥家的追求
  在舞台上磨练一段时间以后,易娟子认为自己在专业指挥上还要进一步提高,于是她又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研究生,师从指挥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徐新,读研究生期间,易娟子思考最多的就是,“什么才是好的指挥?什么样的指挥才能更接近音乐?”易娟子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作曲家将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与哲学的思考注入音乐中,尤其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中,音乐是有逻辑性的。如何诠释这种逻辑,如何传递音乐中的哲学认识和精神价值,这是我想要去做的。音乐不是情绪和情感的随意堆砌,仅仅追求情绪的宣泄和渲染那音乐就是空洞的。”
      易娟子深入细腻地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勾勒音乐内在的逻辑性发展,通过清晰准确、优雅细腻且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指挥,体现情感和精神的力量以及音乐的价值。她坚定自然、优雅大气、行云流水般的指挥气质和风格也深受乐迷的喜爱和赞赏,刚柔相济的指挥风格和气质被称赞为既具有西方音乐文化精神、又具有东方的审美内含,是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作为女性指挥家,在舞台上的跨度往往更大。作曲家大部分是男性,他们的作品也多从男人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女性指挥在柔和刚的跨度上把握恰当。”如何从柔到刚或从刚到柔,这其中的度也是易娟子通过几百场演出一步步实践、捕捉到的。
      国内很多指挥界专业人士在看完易娟子的演出后表示,她的指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一位指挥的高度专业性和对作品的深入探究,也体现了一位优秀指挥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追求及驾驭能力。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更评价说:“易娟子带领着乐队使其具有了严谨、冷静的德奥艺术风格。”
  2008年,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家”迎奥运专场音乐会中,易娟子与美国音乐家进行了合作,他们对于一位中国女性指挥家能在一场包含多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作品的音乐会中,对作品和乐队把握如此准确的指挥感到吃惊和钦佩。2012年10月,易娟子受邀赴美国演出,演出结束后许多美国观众留在大厅不愿离去,就是为了等着跟她道一声感谢,而他们给予这位中国女指挥家经久不息的掌声,也成为了音乐厅多年未见的热烈场面。
  易娟子说,作为指挥家,女性的身份也许更容易收获观众的注意和喜爱,但也会受到更多怀疑,“大家会觉得,女指挥家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更出众的地方?其实从能力上来说,男女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这种疑惑让我必须时刻清醒地面对现实,必须对自己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观众从心底产生认同感,才能对得起观众。”
                      本报记者 李新蕊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