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31期】政民零距离

(2013-08-01 14:56:24)
标签:

优抚对象

张士敏

政府部门

余年

人们

杂谈

分类: 政民零距离

【城市话题】

             啤酒节商味儿浓 狂欢不应该少了文化

    7月19日,第12届天津“国际啤酒节”在津湾广场开幕。众多啤酒厂商的加盟,使广大中外游客及本市市民可在17天内充分享受畅饮乐趣。开幕以来每日揽客上万,日销售额超百万的啤酒节成了市民与商家的“狂欢节”。然而,我们在欣喜之余是否也需要冷静思考,连续举行了12届的“啤酒盛会”,似乎缺少了一些应有的文化气息。
   【狂欢:啤酒节遍地开花 百家争鸣】为适应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旅游、娱乐、消暑需要,进一步丰富本市夏季夜生活,本届天津啤酒节将延长至17天,而且不设门票,充分让利于民,让更多市民游客更从容地来此消暑纳凉、饮酒娱乐。据组委会介绍,本届啤酒节将围绕着弘扬啤酒文化、繁荣餐饮、繁华夜市、文化展演、旅游观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形成本市夏季消费市场新热潮,为百姓提供一个夏季休闲纳凉狂欢的消费娱乐场所,共有9家厂商入场经营,其中国际品牌4家,国内品牌5家,经营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
    中国的啤酒节最早是从1991年青岛啤酒节开始的。青岛啤酒节至今举办了23届;大连“中国国际啤酒节”举办了13届。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啤酒节数不胜数,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小城,几乎都有啤酒节。中国“啤酒节”近年来可谓遍地开花,内容形式上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重视:多部门联合保障 打造旅游品牌】本届啤酒节设在津湾广场,紧靠滨江道、和平路,公交地铁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便于及时集散游客;比邻海河,与天津站隔河相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津湾广场更以其优雅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欢乐氛围。
    为方便市民消费娱乐,组委会专门在各啤酒厂商周边安置了40个临时卫生间。同时,津湾广场开启有700多个车位的地下车库,并协调在啤酒节场地周边设立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啤酒节组委会要求各参展单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要求,同时联合公安、消防、交管、工商、卫生、质监、环保、市容、综合执法等单位,针对展位外溢、车辆拥堵、违规用电、垃圾清理不及时以及食品在贮藏、摆放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苗头,现场巡视,定时检查,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坚决清理出场。
    【吸金:啤酒节吸引众多市民 销售额猛涨】啤酒节开幕以来,津湾广场每晚客流如潮。据不完全统计,到啤酒节休闲消费的市民游客日均达万人,每天的销售额超过百万元。据厂商负责人介绍,啤酒节开幕以来,每晚7:30上座率就超八成,门口挤满了等待入场的顾客,有些桌子前后要接待2~3拨客人。较往届而言,消费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人均消费在百元以上。
    天津啤酒节不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啤酒商结结实实地赚了一把,也给商业区的商家带来了无限商机。啤酒节开幕以来,金街上花枝招展,除了众多啤酒商的展台外,其他商品的展位也星罗棋布,金街商家借着啤酒节的人气,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大酬宾”、“让利促销”、“季末减价”的条幅随处可见。一家大型商场的销售部经理讲,这两天营业额上升了40%,晚上的生意尤其好,为此该商店已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
   【疑惑:商业气息过浓 似乎少了文化】
    和许多市民一样,陈红艳在啤酒节开幕后,也准备去感觉一下,可走到啤酒节活动现场时,听到嘈杂声音,她选择了离开。后来听了市民的抱怨,陈红艳认为,这不像啤酒节,真正的内涵没有体现。国外的啤酒节虽然投入不大,却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啤酒节应办成文化交流,而不是商业炒作,整体来说啤酒节有待改进,第二年参与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举办节庆活动,文化是灵魂。啤酒节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地的民俗文化,一类是因民俗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听音乐会喝啤酒似乎不太合适。但如果是一些地方的民俗表演,大家会觉得很有感觉。发掘本土的特色文化,并且形成其独特的吸引力,这是一个地方举办节会活动的文化立足点。有了丰富的文化形式,才能吸引天下的识酒之士,从而积淀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而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过程。德国的啤酒节能让到场的人尽情狂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时间的积淀和各方面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精心的策划和设计。
   【观点:渲染天津特有民俗 彰显文化内涵】《政民零距离》“网民智囊团”成员张士敏认为,天津的啤酒节似乎缺少了文化的渲染,商业气息和氛围比较重。无论从主办方还是商家,更多地把它看做是一次宣传商品推销品牌的商机,一场娱乐,而没有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今年的啤酒节选址在津湾广场举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不仅带动了津湾广场的人气,而且津湾广场大气洋气,又濒临海河,给这种节日增加了高雅的气氛。借助这种气氛,不妨尽情地渲染天津特有的洋楼文化,在意风街、小白楼的1928、西站旧楼广场等处搞几个分会场,增加人们的文化享受。
    另一位“网民智囊团”成员尚洁则认为啤酒节应超脱啤酒的意义。她觉得啤酒节要突出主题性,这个主题要牢牢把握天津地域特色展开。在场地选择上不应只局限于场地的大小、布景的美观,还应增强场地本身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的构成更多的要唤起参与者的共同文化取向。其次,要突出亮点。这个亮点既有知识含量、科技含量,又要有一定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最后,要突出参与者的地位。多年来的啤酒节大多都是啤酒加烧烤加节目表演,缺乏互动性。大家消费的不是啤酒而是消费啤酒所带来的快乐。组织者应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多体现参与者的价值。
   【结语】啤酒节引入中国短短20余年,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各地。地方积极组织、商家极力参与,一时间啤酒节活动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衡量一届啤酒节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是应该看到其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如果单纯为拉动经济一味进行模仿和炒作,一定形不成品牌效应。一个封闭的系统产生不了伟大的文化,而一个城市的啤酒节也离不开这座城市的文化韵味。啤酒节作为大众品尝的文化盛宴,也应具有鲜明特色与文化气质。

 

【我与《政民零距离》的故事】

           小小社保卡 背后大文章

    我是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村民陈景林,自从《政民零距离》开通后,我就始终关注它,经常从里面接触到一些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觉得特别亲民。
    2012年8月的一天,我从这个栏目里看到了一篇关于“补办社保卡仅需45天”的答复函,恰巧我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个帖子对我触动很大。我的社保卡丢失近一年了,一直没有补办下来,我就想也从这里试一试,但又担心会惹来更多的烦恼。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试试。2012年8月12日,我以《补办社保卡11个月仍没补下来》为题向市人力社保局进行了求助。发帖后,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会不会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没想到第二天,我就得到市人力社保局的答复,工作人员根据我留下的电话号码和我取得了联系,向我核实一些情况。随后几天,市人力社保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协调联系,逐个环节查找原因,最终于2012年9月5日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政民零距离》栏目确实做到政府部门与网民的“零距离接触”。不仅解决百姓的急事、难事和一些对政策不明白的事,还实现了政府部门与百姓网上互动交流。《政民零距离》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顺畅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大大加强了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网友 陈景林

 

  【网民留言办理单位】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它离百姓太近、太近。感谢网民对我们工作所提的建议,这里面有对我们的期待、理解和支持!——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网民智囊团】久拖11个月未决的难题,通过《政民零距离》的传递能够圆满解决,很容易想象出网民陈景林那难以掩饰的喜悦感。“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政民零距离》栏目所带来的感动更多时候就体现在这一点上。同时,网民朋友的诉求也能使政府部门不断梳理工作流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政通人和奠定基础。
                                                                           ——李敏龙

网民留言

    网民:请问使用按揭贷款购买的住房能否提取住房公积金?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答复:使用按揭贷款购买的私产房,可以办理一次性及住房还贷提取,网民需要待贷款办理完且正常还款后再提取公积金。具体要件如下:1、身份证;2、住房公积金卡;3、《房产买卖协议》;4、房地产权证;5、契税完税证明;6、借款合同;7、贷款还款凭证;8、职工本人签署的同意查询其征信信息的《授权书》一份(可到柜台填写)。
    网民:请问享受老年人生活补助待遇需满足哪些条件?到哪个部门办理申领手续?
    市人力社保局答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具有本市正式户籍、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和无社会养老保障待遇、年满60周岁的低保优抚对象,可以享受老年人生活补助待遇。且按月领取老年人生活补助待遇的优抚对象,其优抚待遇标准不变;低保对象,在审批或复核低保资格时,其领取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待遇,“十二五”时期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根据上述规定,建议市民到户籍所在地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请领取老年人生活补助费。

                     登录北方网www.enorth.com.cn

                     天津政务网www.tj.gov.cn浏览详细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