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超:未曾远离排球的世界

(2013-05-16 14:46:21)
标签:

电视报

训练方法

领奖台

学校

专业队

分类: 津门星空

    在体育方面,天津女排就是天津人的骄傲,从最初的起步到如今的辉煌,一批批天津女排姑娘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在讨论天津女排的时候,有个名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她便是天津女排前主攻手吕超。她的职业生涯见证了天津女排从起步到夺冠的历程,退役后她又成了天津电视台排球评论员,她说自己从未离开过排球的世界。

吕超:未曾远离排球的世界

出身体育家庭  从小天赋出众
  见到吕超时,记者惊讶于她的身高,1.85米的身高,让吕超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有点鹤立鸡群。吕超的身高遗传自父母,吕超的父母都曾是天津职业篮球运动员,哥哥在初二时就被天津男子手球队选走,随后进入国家手球队,出生在这样一个体育家庭,吕超在11岁时个头就已经长到1.78米。
  尽管吕超的身体条件以及素质都适合当运动员,但吕超的奶奶并不希望她从事运动这一行。“奶奶在世时并不希望家中唯一的女孩也从事运动行业,因为我爸爸妈妈以及哥哥都是运动员,所以她知道运动员的职业伤对人身体的伤害有多大。”尽管如此,传承自父母的运动天赋让吕超自小就喜欢运动,而对排球她更是情有独钟,她喜欢排球打在空中那种轻盈的感觉。
  吕超出色的身体条件很快吸引了很多篮球队教练的目光,八一篮球队曾几度上门动员她,甚至给她下了录取通知书。“我父母都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在他们那个年代,他们打篮球还是比较有名气的。他们的队友就知道了我,于是希望我能去练篮球。他们跟我父母说,‘听说你们有个女儿,身体条件非常不错,可不可以来练篮球,我们的待遇很好的。’”得知自己女儿能有机会打篮球,吕超父母的喜悦自不待言,然而吕超却表现得没那么积极。那时,她已经开始练习排球了,她说自己那时真的不喜欢篮球,对篮球也提不起兴趣。“逢到有篮球比赛的日子,我父母就看得津津有味,有时表现得特别激动,我就不然,坐在旁边面无表情,撇着嘴说没意思。”对于篮球比赛毫无兴趣,但面对排球比赛,吕超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基本场场不落地观看。那时正是中国女排创造五连冠的时候,郎平那一批队员正在赛场上挥洒自己的青春,而这也或多或少激励了年少的吕超。
  说到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排球,吕超说自己早在七八岁就已经接触到了排球。“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吕超重复了一遍,继续说道:“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塘沽体校的一个教练跑到我们学校,直接把我叫出去,希望我去练排球。那时我就接触了排球,从此喜欢了排球。”
  在塘沽体校练了几年,11岁时,吕超考上了天津市体校,她只身来到了市区。尽管哥哥住在天津,但整日忙于球队的训练,对她很难照顾到。在市体校苦练了四年,年仅十五六岁的吕超随同其他队员一起被选入了专业队。“我们这一批队员身高、素质都不错,当时天津女排队伍不是很完整,等于说我们体校这批队员被一锅端,全部进入了专业队。”

吕超:未曾远离排球的世界

    两夺全国联赛冠军  巅峰中因病退役
  进入专业队后,吕超先是打了青年队的比赛,之后进入天津队打乙级联赛。吕超刚进天津女排队时,天津队的成绩并不好,甚至连乙级队都不是,之后她们便从乙级队开始打起,之后打甲B、甲A,最后打成了全国联赛冠军。“我们可以说是从排球的最底层打起,一层层打了上来,一直打到全国冠军。”
  这一段的奋斗历程是艰难而漫长的,那时天津女排还没打出什么成绩,队员生活过得非常艰苦。“现在球队都有很好的福利待遇以及医疗配置,我们那时什么都没有,比赛或者训练受伤了,哪里疼了都是自己蹲地上揉揉。”在天津女排艰难的前进历程中,当时任天津女排教练的赵雪琪对队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开始时,吕超和其他一些队员一样,对赵雪琪教练的带队理念并不能全部理解。“当时她对我们特别严格,我们看到她头都疼。等到大了以后,回过头再去想,教练那样严格要求我们,真的是对我们好,很多东西都很受用。比如关键时刻和对手的争分,打这些关键分,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即使你技术再好,你的心理素质不行也打不好。”之后,天津女排又经历了王德学、常良才、王宝泉等教练,吕超说她们那一批队员经历比较坎坷,遇到了很多事情,各种的训练方法、各种教练的带队理念她们都知道,到最后她们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队友就是想拿联赛冠军或者是全运会冠军,有的就是想进国家队。最后,我们这些老队员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目标了,但我们还特别齐心,关系处得特别好。”
  2003年与2004年,天津女排两夺全国女排联赛冠军。在两个全国联赛冠军中,吕超说夺取第一个冠军是最难的,但也是让她最难忘记的,当时她激动得痛哭流涕。然而在那时,吕超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显现出一些问题。“那一阵我是发着烧打比赛的。我发烧的可怕之处在于,我发烧了但我没感觉,只是出汗特别多、眼睛疼,可是我感觉不到难受,我还想练。”2004年,天津女排成为卫冕冠军,但那个赛季吕超的状态并不是很好,那一年的天津女排自信却很足。“从教练到我们队员都有信心拿这个冠军,感觉好像是我们已经拿过了一次冠军了,到了第二次,这冠军就应该是我们的,拿到了就不想再撒手。”
    两季夺冠后,因为常年高负荷的训练,吕超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后被诊断为结缔组织病。“我当时状态非常不好,没有力量。我们训练时做防守一般是二十球一组,做个五六组很正常,可是我做到第五组的时候基本就爬不起来了,不是我不想爬起来,我的腿就跟空了似的,下边什么感觉都没有。”在训练中,吕超还练晕过两回,出的虚汗之多连她自己都看得害怕,冬天训练时,脚下的一片地面常常被她的汗水打湿。时任天津女排教练的王宝泉便带着吕超去找曾为他做过手术的主治医生。“到了那边,医生看完我的验血报告就说不能再练了。我听完就傻了,我没想到这么严重。”这一消息对吕超打击非常大,当时她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术、经验,都处在人生最好的时候。她直言那是她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挫折,整整困扰了她两三年。“那年正值全运会,离全运会还有三个月我打不了了。我当时特别难受,心里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向别人说明白。”她停顿了一下,摆摆手说道:“那一段我是真的不愿再提了。”

吕超:未曾远离排球的世界

    舞台上展身姿  荧屏上做评论
  不能打排球的日子,吕超就待在家里养伤,整天在家单纯地睡觉、吃饭,没有任何的活动,心里郁闷到了极点。在这种情况下,吕超的一个朋友建议她参加《时尚中国》精英模特大赛。“我是真不想去,我还跟他开玩笑,问有比基尼吗?他说有,我说我更不去。他就说,你把心态放松,你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你不一直想穿高跟鞋吗?你在舞台上边穿,没人说你。我就说好吧。”
  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当时吕超对模特一窍不通,甚至连高跟鞋都没有穿过,而此时距离比赛正式开始只剩一个月的时间。吕超的朋友便替她找了个专业的老师,她便跟着人家去学,为此她还特意跑去北京买了高跟鞋。“按照我身高比例来说,我的脚并不算大,但天津就是没有我这么大号码的高跟鞋,最后只好跑到北京去买。”模特在台前的华丽多少掩盖了她们在台下的辛酸,才练了一天,吕超就发现这并不比自己练习体育轻松。“我脚后跟都磨烂了,贴了两个创可贴才不透过来。大家几乎都歇了,我还在走台,比我们练习排球还枯燥,练习排球时还有对抗,而这就是一直在走。后来一听到那种节奏的曲子,我都要吐了。”参加模特比赛,吕超纯粹是为了散心,根本没有想到拿奖。宣布奖项的时候,吕超就站在队伍的最后边,因为实在太累了,她踢掉两只高跟鞋,光脚站在地板上,还跟左右的人逗乐。“报的第一个奖项是最佳形象奖,就是那种特殊奖,我想如果能拿这个奖就不错了,结果那个也没我,我就说那没戏了。我还跟他们逗,说晚上去哪里吃呀?结果旁边有个小男生一拉我衣袖,说道‘快!快!叫你呢!’我还没反应过来,他一指我又说道‘你,你,赶紧穿鞋!叫你两遍了!’我光着脚直接就往上跑,后边的男生在后边就喊我,‘穿鞋呀!’我赶紧穿上鞋,又上去了,整个比赛中我都没崴脚,走到领奖台我崴脚了,‘呱唧’一声摔在地上了。”因为获得了此次《时尚中国》精英模特大赛华北赛区冠军,很多公司都想签约吕超,但都被她回绝了。“我不想太深涉足这个行业,毕竟我的年龄和脾气秉性不适合在娱乐圈里发展,我当时的想法还是回到排球行业,或者做一些与排球有关的事情。”
  2005年,在天津电视台主持人王喆的邀请下,吕超做起了排球评论员。说到最初当评论员,吕超说自己开始时说得并不好,即使现在也有很多说得不尽如人意。从球员到评论员身份的转变,让吕超明白了比赛和评论之间的区别。“我刚开始说的时候,地方色彩还比较强烈,一心向着天津队,后来才慢慢明白,排球联赛是全国性的,不仅有我们的球迷看,对方的球迷也会看,只说自己队员好说人家队员不好肯定不行,一定要放在对方球员的角度去想,所以到后来我也在一点点改。”对于那些给她提出建议的的声音,吕超表示自己很乐意倾听。“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微博上,我希望有人给我提意见,如果我说话措词不好或者言语偏激,你都可以跟我说,我都可以改。当然我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还是力求将比赛说得精彩,让观众懂得每个球的意义。”
  最近,吕超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她说这不是自己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酝酿了许久的梦想。“大概两三年前就有这想法,这跟家里也有关系,从哥哥2008年因病猝逝后,我就觉得,人活着是为了社会为了自己,等到百年之后,人就是一把灰,但并不是说你对社会就没有帮助了,你留下的眼角膜也许可以让别人重见光明,别人移植了你的眼角膜能看见了,其实也是你在看。”吕超说自己并不愿意宣扬这事,对她而言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她说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她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损献中来。
                            本报记者 贺雄雄

                            (转摘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