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梅花情 为有暗香来——访梅花大鼓名家王喆

标签:
电视报白纸出版社出版教授修养 |
分类: 津门星空 |

从小制定人生目标大约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曾有过的经历,王喆也不例外,自小就能歌善舞的她梦想着今后成为一名歌唱家,于是刚上初一就为自己定下毕业后要上音乐学院附中的目标。但生活很多时候并不是按计划行事。就在王喆刚上初一不久,天津曲艺团到她所在的学校招团带学员,独具慧眼的曲艺老师一眼就看上了还在做音乐梦的小王喆。“我只是喜欢唱歌,曲艺?不了解,不感兴趣。”老师许诺两年后将要建全国性的曲艺学校可以继续深造,执拗的王喆一连三个摆手地拒绝了。说宿命也好说赶巧儿也罢,初三毕业那年,音乐学院附中只招几个插班生,人员基本内定,想考需要再等一年,恰逢当时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成立,曲校老师到王喆所在学校招生,校方再次把这个能唱能跳的文艺特长生推荐了出来。“我犹豫了很久,最后妥协了,想着进曲校也算半只脚跨入文艺界了,以后找机会再转成唱歌就行了呗。”几场初试复试下来,王喆顺利考入北方曲校,成为了建校后的第一批学员。
刚进曲校,每个学员被要求先学唱一段京韵大鼓《长征》,然后根据嗓音条件分配专业,王喆就这样跟梅花大鼓首次结缘。“想来很奇妙,第一次人家招我不去,第二次却自己乖乖考了进来。”说是顺利入校,但这其中也有周折,因为王喆的父母起初并不赞同她从事这行。“他们观念保守,觉得曾经的年代艺人地位低下,所以不让我考试,户口本要不出来了。”好说歹说,王喆才在报考最后期限拿到了户口本。“现在可不同了,现在只要一有我演出,我妈就提前好几天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提醒他们准时看电视。”王喆朗声一笑,笑容里挂满幸福。
从北方曲校毕业后,王喆便来到天津市曲艺团工作,但最初的一年并未给她划分专业演出门类。当时由于团里京韵大鼓的表演人才较多,而梅花大鼓的演员相对短缺,王喆便从两边跑变成了专攻梅花大鼓演唱。
王喆是属于比较有灵气的孩子,学艺那几年,在她看来似乎并没什么太难以逾越的困难,她把现代的发声方法融入传统的鼓曲演唱,经常演唱的曲目有《黛玉葬花》、《摔镜架》、《黛玉悲秋》、《钗头凤》等,既有传统韵味又清新隽永,高昂处如险峰叠翠,低回处似流水潺潺,配以精准的动作,传神的表情,形成了柔美温婉、细腻清雅的独特风格。尤其是她在表演《红梅花开》时更有气韵,点染丹青,当场挥毫绘制一幅“红梅图”,声腔与绘画浑然一体,将这门雅致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极致。
“从1986年开始我就跟着赵老师学习,朝夕相处了二十年,从‘一张白纸’到慢慢像模像样,而在我状态最好、进步最快,能够成熟驾驭演唱的时候,老师不在了。”说到此王喆难掩悲伤哽咽流泪,这是她始终不能释怀的一大遗憾。为纪念恩师,王喆总结心得收获,出版并发行了一张个人专辑《守望梅花》并举办了个人演唱会。舞台上,状态极佳的王喆声情并茂地演唱,舞台下座无虚席,观众的情绪被她的演唱提上来推下去,她的每一个行腔都丝丝入扣,让人或微笑叹息或泪眼迷离。“那个时候,我多希望赵老师就坐在台下,为我鼓掌,哪怕是批评也好,遗憾的是我再也看不到了。”在王喆看来,这种感觉就像赵老师倾尽心血为她量身出了一份考卷,而当她费尽周折地答完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人来收取答案了。不久前,适逢赵学义老师的忌日,王喆特意与赵老师的家人和老师的学生一起前去祭拜,以寄托无限的哀思。
除此之外,王喆在京韵大鼓方面也颇有才华,得到京韵大鼓名家孙书筠的喜爱和口传心授,表演起来形神兼备,被冠以“小孙书筠”的美称。
王喆在成功的道路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著名弦师韩宝利先生——恩师赵学义老师的爱人,韩老师带领的乐队托腔保调的伴奏、默契的配合,让王喆每每提起都面露珍惜,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特别享受与韩老师合作的每一场演出,正是在这段期间,我的演唱日臻成熟。”
在艺术上,王喆有着自己清楚的定位和技艺要求,乐于一丝不苟地追求完美,无论外界多么浮躁,依旧保有自己的一份坚定和泰然。而生活中的她则更多的是随性,平时喜欢欣赏话剧、歌剧、交响乐、流行音乐,看似与民族艺术毫不搭界,但她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从不同层面可以得到陶冶和补充。
谈到曲艺的发展现状,王喆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今娱乐形式多样,人们的选择多了,口味也各异,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有曲艺的魅力?怎样吸引更多人知道、喜欢曲艺?我们这一代传人身上担子很重,所以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天津的观众懂曲艺,爱演员也捧演员,但个别观众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希望曲艺能有一个健康的良性的生存环境。”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但王喆却认为,艺高反而人胆小。年少登台似乎从不知道何为紧张何为担忧,或许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成熟些后就有变化了,观众期待不同了,王喆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每次演出都小心翼翼,生怕出现瑕疵,再加上性格比较爱追求完美,那段时期,王喆总觉得自己的发声方法在打架,“嗓子状态很差,上台又怕忘词,几乎抑郁了。”于是,对艺术不断追求新高的王喆便选择来到天津音乐学院深造,向男高音歌唱家赵振岭老师学习声乐。如今,王喆自己也成为了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的客座教授,开设了“曲艺模唱”课程,和学生们教学相长,与有艺术梦想的孩子们分享所学所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王喆安然淡定的生活观点、谦虚低调的处世作风的写照,也是她孜孜追求的艺术风格。在繁华绚烂的时尚世界里,她安于寂寞,忠诚地守护着梅花大鼓这枝民族艺术的奇葩,并尽最大的努力使它开得更美艳。王喆和她的梅花大鼓,就像雪后一枝独秀的寒梅,悄然怒放,用一缕淡雅的幽香愉悦着知音者,同时也幸福着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