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张克的逐梦人生
标签:
电视报表现力韵味想法这辈子 |
分类: 津门星空 |

1962年,张克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父亲张春和是远近闻名的老旦名票,嗓音高亢,有“铁嗓老旦”之称。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学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1975年,在落榜了多次后,张克仍然选择追逐梦想,再次报考天津市戏曲学校,而这次,他成功抓住了万里挑一的机会,终于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进入戏校不久,张克就面临了第一项挑战——倒仓。嗓音的限制让他暂时唱不了戏,却未能阻止他靠近舞台的脚步,在此经历的八年龙套生涯,对他来说刚好是一个默不作声的积淀期。一次,张克放学回家的途中碰到一个老大爷在路边听《文昭关》,古朴醇厚的杨派唱腔久久萦绕在他耳际,自此他暗下决心:将来要能唱戏,我一定要学杨派!巧合也好,注定也罢,张克便从此结下了和杨派老生的缘分。
除了自身的刻苦努力,人生的转折往往还最需要机遇。1986年,经引荐,张克荣幸地拜到了四位名师:程正泰、谭元寿、马长礼、丁存坤。“按理说都是一个师父收多个徒弟,我这种同时一人拜四个师父的,在梨园里可能还是第一人。”程正泰是杨派创始人杨宝森的入室弟子,在他的口传心授下,张克学到了地道的杨派唱腔和代表唱段《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洋洞》等。谭元寿是如今谭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尤其是其老生唱法对各派影响深远,和他学习了《定军山》、《阳平关》、《将相和》、《龙凤呈祥》等唱段后,张克发现借鉴其他流派的唱腔不仅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更能丰富自己对唱段的表现力。于是,一鼓作气,他又相继跟丁存坤学习了《四郎探母》、《文昭关》,和马长礼学习了《大登殿》、《武家坡》等唱段。“别人总会奇怪我跟这么多老师学,会不会混淆自己的流派风格?在我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每个老师会教给你最精华的部分,而作为学生,一定要会把这些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融合进自己风格的流派唱腔里,这样博采众长的演绎,才会既不失去自我又让人耳目一新。”
张克不是爱张扬的人,即便谈到个人的辛酸经历,他也总是一笑而过。一次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失空斩》,正唱到“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一句时,站在城墙上的张克忽然听到头顶一声脆响,没等他反应过来,破碎的灯泡片已然哗啦啦掉进了他的袍子里。高温玻璃片立刻烫伤和割破了他的后脖颈和脊梁,看着台下齐刷刷盯着自己的眼睛,张克没有半点迟疑,表情从容,淡定地继续演唱,听得入迷的观众甚至都没有发现台上的事故。还有一次是在沈阳演出《文昭关》,一声“爹娘”的叫板话音刚落,全场突然停电了,张克灵机一动,率先稳住了自己的情绪,从座位上起身,慢慢走到台前,静静地吟唱“一轮明月照窗前”,在他争分夺秒地稳定观众情绪后,工作人员点上了汽灯,整个演出秩序井然,戏迷无一不被张克大气从容的气场所震撼。
优秀的演员不仅能掌控舞台,更重要的是能掌控自己的状态。三伏天,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被高温灯泡炙烤着表演,无疑是对演员最大的考验,厚重的戏袍常常浸满汗水不说,头上箍着的帽子时常勒得人头晕。“有一次热得我中暑了,头晕得厉害,在后台扶着柱子狂吐,吐完转身又上台了。唱戏就得要敬业,不能让观众为你个人的遭遇埋单啊!”

人生总是充满变换,只有在顺利的时候抓住机遇、在低谷的时候勇敢坚持的人,才能最终成就自我。就在演出生涯看似蒸蒸日上之时,张克发现自己的声带有些疼痛,每次唱到嘶哑立刻下台喷药,久而久之,声带开始出血并形成息肉。切还是不切?张克开始纠结,嗓子可是戏曲演员的命根子,如此精密的手术,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断送正在上升期的艺术生命。“那段时期自己也很脆弱,有过彷徨和无助,但最终我还是去做手术了,总不能一直逃避啊,还好后来手术顺利。”不能唱的日子他就在心里分析唱腔,琢磨唱词,等嗓子稍微恢复些后,他又开始尝试吊嗓并逐渐加大力度。2009年10月,阔别舞台已久的张克再次出现在中华剧院,久违的灯光和伴奏让他内心激动不已,刚一张口,台下瞬时掌声一片。“我都能看见前排观众含着眼泪的目光,那是心灵的沟通,写满了想念和激动,我当时就想我这辈子算是属于舞台了。”
因为嗓音嘹亮又不失杨派韵味,张克被业内称为“亮嗓杨派”,重回舞台后,戏迷们发现“亮嗓杨”不仅回来了,还带回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2010年3月,张克首演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定军山》,他用宏大的中音揉进杨派的醇厚,运用杨派特有的鼻腔共鸣,把一个老将军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十几年前,张克凭借《文昭关》一炮而红,二十几年后,央视《空中剧院》录制了张克的《伍子胥》全剧。这期间,他分别获得了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梅兰芳金奖提名奖”、“文华表演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全国青年演员汇演“荣誉奖”、2001年上海“白玉兰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和文化部多次颁发的全国汇演“优秀演员奖”。不仅如此,张克还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和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面对荣誉,张克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话:“观众的厚爱永远是我的动力。”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戏曲演员为了在台上完美地呈现角色,常常要付出外人难以想象的辛劳。记者问他有没有职业倦怠期这么一个槛时,张克爽朗地一笑:“当然,每个职业都会有这个阶段。我总结我们京剧演员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学戏的时候很兴奋,激动地急于展示;第二是学到自己厌倦,感觉到头了,怎么也悟不出新东西了;第三是悟出来内在的东西了,懂得融进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舞台上展示经内心洗刷过的唱段,这个时候身心愉悦,觉得别有一番洞天。”
张克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刚从杭州演出回来感触颇深,因为遇到了一位92岁的铁杆老戏迷。“他拉着我的手说:‘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动力就是听你的戏,每个唱段都让我兴奋、痴迷,你的戏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长寿啊!’这番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能让观众心生力量,丰富每一颗心灵,或许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吧!”
最近,张克不仅要忙于2013央视戏曲晚会的排演工作,还正在为央视《空中剧院》十周年纪念准备剧目,除此之外,他还要每天奔波在各个城市的大小剧院演出中,几乎没有任何休假时间。“我觉得我是个幸运儿,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和厚爱。艺无止境,我希望用我的戏服务大众,传递给观众温暖和力量,这是一个京剧演员的本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