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作品与人品——访著名画家梦玉

标签:
电视报著名画家记者采访爱心理工学院 |
分类: 津门星空 |
许多熟悉梦玉的人都知道,梦玉早年学画时师从书画大家爱新觉罗·溥佐。说起从师缘起,梦玉告诉记者,文革期间,她随全家下放农村,邻居恰巧是当时同样被下放的溥佐。“我开始并不知道这个老人是谁,但能感觉出在当时的环境里,老人的文化气质和生活方式与众不同,而且他为人忠厚,人缘极好。当时村里很多孩子都和他学画,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很快也去跟着老人学了。后来我才听别人说,老人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堂弟,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宫廷画画家。”
梦玉当时年仅12岁,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她跟着溥佐学勾线,学画石头花草,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画家打下了坚实基础。上世纪70年代,梦玉全家回城,溥佐也回到天津美术学院任教。回城后,梦玉继续向溥佐虚心学画,同时得到了溥松窗、何海霞等多位书画名家的悉心指导,绘画水平日渐提高,颇得溥佐赏识,之后又从溥佐先生最器重的学生变成了他的儿媳,溥佐还赋予她家族姓氏爱新觉罗,名师高徒就这样成为了一家人。从此,梦玉更是深得溥佐真传,画艺日益精进。“我跟溥佐先生学画多年,不仅和老人学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学到了如何做人。比如,溥佐先生作为天津美院的终身教授,60多岁时仍然坚持继续任教,有时候还要带学生去北京看美术展览,虽然回来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但老人不管多晚仍然坚持作画,这样的敬业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1998年,梦玉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溥佐为画展题写了四个大字“下笔有神”,并亲自到画展讲话,为梦玉加油鼓劲。2002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梦玉出版了《梦玉画集》,记者在这本画集中看到,溥佐不仅亲自为画集题写书名,而且在画集收录的梦玉第一幅作品《神骏图》中,溥佐更是欣然题词“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对梦玉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梦玉不仅从溥佐老先生那里学习继承了宫廷画的精髓,同时也把宫廷画艺术继续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2012年10月,梦玉和儿子爱新觉罗·伯骧在天津水上公园举办画展,母子展出了精品画作50余幅,众多市民慕名前来,梦玉母子现场签售画集,并向书画爱好者热情传授技艺。梦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儿子伯骧由于自幼生活在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画,“伯骧的老师知道他出身画家家庭,所以经常让他为同学们演示画画,经常是我前一天晚上教他,第二天他就到学校里演示给同学们。”2002年,伯骧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继续读研究生,现在是天津天狮学院艺术系的一名美术教师。和母亲一样,已成为优秀青年画家的伯骧也长年研习宫廷绘画艺术,擅画马、山水和兰竹。梦玉说,现在伯骧与她同住一个小区,母子俩虽然都已是成名画家,但是仍然经常互相切磋书画技艺。
我国自五代时期开始在宫廷设绘画机构,北宋时期宫廷画创作盛况空前,宫廷画过去只为宫廷皇族少数人创作、欣赏,倡导“高贵典雅、工笔重彩、细腻传神、法度严谨”的画风,如今已成为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梦玉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工笔宫廷画创作已不多见,但这些年来她数次到欧洲、东南亚和国内多个城市讲学、办画展,发现宫廷画现在仍然受到各地美术爱好者和普通百姓的欢迎。“宫廷画艺术风格鲜明,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艺术毕竟是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如今的宫廷画应该面向普通百姓,让大家喜闻乐见,雅俗共赏。”
爱新觉罗家族先后涌现上百位卓有成就的书画家,溥佐是其中的画马高手,梦玉多年来得其真传,因此也以画马著称,同时擅花鸟,兼山水,继承中注意出新,工笔、写意收放自如。古今擅画马的画家很多,例如徐悲鸿笔下的马大多奔腾咆哮,狂放不羁,而梦玉笔下的马体态丰腴壮硕,神情闲静从容,不论是单骑、双马还是马群,或林间嬉戏,或悠然休憩,具有典型的宫廷特征。“朋友们经常开玩笑说,我画的是‘不干活儿的马’。”梦玉笑着告诉记者,“除了画马,我的画作里还经常出现太平鸟、喜鹊、梅兰竹菊,我希望通过我的画表现快乐的生活,表达人类的美好情操和对吉祥幸福的向往。”
经过多年的努力,梦玉逐渐以独具风格的宫廷画自成一家,日益受到业内外瞩目。翻开《梦玉画集》,可见著名文艺评论家滕云为该书作的序,他对梦玉和她的绘画艺术给予了中肯评价:“梦玉的画作题材较为广泛。她画马不造龙骧腾跃之势,而写气定神闲之姿;她画鹰不作猛鸷攻击之状,而处休憩容与之时;她的仙鹤在松树下徐徐起舞;她的珍禽依栖岩树,犹居金丝银络御笼间;她染梅枝劲且丰,绘牡丹艳而腴;她的兰清润,停停正植,不在风中离坡;她的竹娟秀,节叶分明;她画山少见峥嵘荦确,画水难得急泻狂奔……在她画中可窥见其超尘脱俗和持真守朴,倾注仁善之关切。她淡泊宁静,意在明志和致远……”
如今的梦玉不仅是一位画家,同时还是一位大学教授。她从自己的画室走上了大学的讲台,给学生们讲美术史,讲书画技法。2009年,梦玉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创作和教学心得,编写出版了一套四册《兰竹菊梅》教学丛书,详细讲解花鸟画绘画技法,成为指导学生美术学习的教材。
梦玉半生勤于书画创作,至今已40年,她告诉记者,有时候创作书画时达不到满意效果,自己会非常苦恼,然后想方设法寻找艺术灵感,而当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她也会很多天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近年,梦玉为了更好地给以马为题材的画作点染画面背景,开始刻苦学习山水画创作。“喜欢一件事就要坚持去做,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我相信天道酬勤。画家就像运动员,荣誉的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画家,多年来,梦玉创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无论是抗击“非典”募捐,还是资助各地灾区,无论是书画家义卖笔会,还是全市助困活动,梦玉每一次都积极响应,慷慨相助。在2004年天津市爱心助学慈善晚会上,梦玉捐出了自己耗时一个星期创作的《双骏图》,作品拍卖所得使三位贫困学子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深造。2010年,为了表达对残奥会运动员的尊敬与支持,梦玉更是一次捐出了自己的10幅画作。在梦玉家中,记者看到一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奖牌,这是梦玉获得全国第二届慈善人物荣誉时,中华慈善总会为表彰她为慈善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她的。2004年,天津女子画院成立,梦玉应邀担任画院院长。画院成立8年来,梦玉每年都会组织几十名女画家举办画展、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画院还获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大爱无疆”助残先进单位奖。“慈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溥佐先生生前非常热心慈善事业,经常把自己辛苦创作的画作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老人的善举对我影响很深。一个画家好不好,不仅要看他的作品,同时更要看他的人品。”因为长年热心慈善事业,梦玉被圈内外誉为“慈善画家”,2005年,梦玉被评为天津市第一届“慈善之星”。
采访梦玉两天后,记者偶然得知,从2006年起,梦玉与儿子伯骧一直默默资助照顾伯骧的一位患白血病的同学,这位同学2008年不幸病逝后,梦玉与伯骧仍然继续照顾其父母,并表示将一直照顾两位老人直至寿终。而对于这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梦玉只字不提。“一个画家好不好,不仅要看他的作品,同时更要看他的人品。”此刻,这句话犹如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