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体育盛事 传播奥运精神 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成功报道伦敦奥运

标签:
体育 |
分类: 特别策划 |
准备充分
作为全国省级电视台都市新闻协作体常务秘书长台,此次奥运采访,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四川、黑龙江、安徽等六家电视台一起报道,互相配合,互通有无。出发之前,协作体其他台的记者来到天津,就选题、信号传输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沟通。与其他专业的体育媒体相比较,都市频道在资源以及采访权限上有所欠缺,但他们策划了很多方案弥补这一缺点,《我拍奥运》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拍奥运》是将10台小型摄像机派给运动员或者嘉宾,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拍摄奥运会。为了确保采访万无一失,都市频道记者许鹏和王怡带了两台摄像机以及三台编辑机,确保人手一台,并留有一台备用。
虽然准备很充足,但到了伦敦,面对全新的环境以及时差,在开始的几天,记者多少有些不适应。记者一踏上伦敦,就开始了采访报道的活动,尽管奥运会还没有开始,但是他们还要对运动员的备战、奥运会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报道,常常一天中奔波于几个场馆之中,虽然每天传回来的片子只有一条,但是辛苦程度甚至超过了开赛后每天传三条片子的劳动量。
侧重报道天津运动员
作为天津媒体,在报道奥运会的过程中,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及都市频道在内容上虽然各有所侧重,但报道的大方向却是一致的,即以报道天津籍的运动员为主,其次是中国其他省市的运动员,再其次则是全球知名的运动员。
陈一冰是天津籍著名运动员,他在奥运赛场上的一举一动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男子团体体操的决赛,电台记者马建不仅现场观战,并在赛后对陈一冰进行了采访。“我们从另一个场馆赶过去时,比赛已经没什么悬念了。我进去时,全场观众群情激昂,后来才知道这也是英国史无前例的冲金项目。在采访陈一冰的时候,能感觉到他作为中国男子体操队领军人物那种的豪气和霸气。我请他用天津话跟观众说两声,他也很配合。”与电视媒体相比,电台更强调声音的重要性,通过声音表达稿件的内涵和运动员的情感,所以声音要更凝练。采访之后,记者会写出文字稿,文字稿中会留有“话口”,适时地插入运动员的话语,然后录制出来,做成MP3格式,通过邮箱发送回来。
由于采访权限所限,天视都市频道并没有拍摄到陈一冰比赛的画面,却采访到了陈一冰的父母,这其中充满了意外之喜。《我拍奥运》板块所用的10台机器,其中5台在出发前就已经分发出去,剩下的5台机器被都市频道记者许鹏随身携带着,每天都充好电,调好格式。那天,在体操馆外,许鹏已经守候了两个小时,远远地看到有两个穿着中国红衣服的人走过来。“我也是瞎碰,过去一看,居然是陈一冰的爸妈,所以特别兴奋。因为之前采访过他们,所以彼此都认识,我就先对他们进行了采访,然后将小型拍摄机器给了他们,让他们以他们的视角拍摄儿子的比赛。”当天的采访由于记者准备充足,取得意外之喜。那天的视频最后被剪辑成一个节目,起名为《一冰爸妈观赛记》,陈一冰父母看比赛的整个过程、现场的叫好反映、陈一冰夺金时大家的表情,都一一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作为电视媒体,体育频道更强调将现场最鲜活的场面传递出来,如何才能和运动员亲密接触成为对记者最大的考验。与中央电视台相比,虽然对赛事直播的方面稍逊,但在赛后对运动员的采访中,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在时效上有时甚至超过了央视。在体育频道的记者力争和运动员当面交谈。按照规定,运动员赛后必须第一时间接受央视的采访,其次接受新浪的采访,央视与奥运会有合作,而新浪则花了大价钱,甚至将运动员的父母都请到现场观战。但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于天津籍运动员的赛后采访,基本都抢在央视前边,陈一冰、佟文在赛后都是第一时间接受了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采访。即使没有第一时间采访到,在运动员赶往接受新浪采访的路上,天视体育频道记者也会拦下他们,抓紧一切时间对他们进行专访。天视体育频道不仅采访了运动员,对其教练也进行了采访,在保障实效性的同时确保报道的深度。 采访期间吃住行
在伦敦采访期间,吃住行成为了记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天津电台的两位记者住在指定的宾馆里,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记者则和别的电视台记者一起租住在一栋小楼里,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两位记者则住在留学生公寓内。尽管住地各不相同,但距离场馆都比较远,即使坐地铁,单程也要花上一个小时。对于伦敦奥运会的交通,记者们普遍反映挺好。一般下了楼后,走不了几步,都有到达各个场馆的车辆。伦敦的地铁网络非常发达,这为记者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在各个地铁站内,都会有路标,上边清晰地标明各个场馆的所在位置,同时还会有志愿者进行引导。天视体育频道还联合别的几家电视台一同租用了三辆汽车,用于出行采访。
伦敦奥运会的赛事安排得非常紧密,一天之中,记者往往要赶往两三个场馆进行采访。晚上采访完后,回到住处就已经是午夜了,写完稿、编辑完片子就已凌晨二三点了,然后再通过网络传输过去。在出发前,记者曾担心伦敦的网络速度达不到传输片子的速度,但是到了伦敦后才发现,那边的网络速度还是很快的。对于有报道称伦敦奥运会的网络速度比较慢,天津电台记者马建作了解释,他说这是因为有些记者可能没有购买奥运会专用网络,因此才产生了这种情况。尽管这样,一条片子传输回来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等将所有片子传完就已经是早上五六点钟了,休息不到一个多小时,九点多的比赛就要开始了。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记者都感觉到累,对此都市频道记者许鹏感触最深:“我走着或者拍摄时没事,一旦坐下来就会立马睡着,有时坐地铁,拽着拉手就站着睡着了,地铁‘哐当’一响又醒过来了。”
尽管每个场馆都为记者提供了吃饭的场所,但紧张的采访工作让记者根本赶不上吃饭的时间,只能在路上碰到商店时,进去买个三明治垫垫肚子,而三明治吃多了,胃口又会觉得有点凉。每天凌晨两三点往回传片子的时候,是记者唯一有空吃饭的时间,但他们住的地方离饭店都太远,而晚上地铁已经关闭,打车又实在太贵,最后常常是以一包泡面解饱。带去的几箱泡面陆陆续续被记者吃光了,吃到最后,有些记者一看到泡面就会反胃。
作为天视体育频道的领队,副总监李勇强每天都要和其它领队商谈选题、统筹安排车辆和人员的调配,最大限度节约经费。此外,他更要确保大家的饮食和营养,记者们都没时间去吃饭,但有条件的话,他依然会在住地备一些牛奶、面包等。“我们最后做得还不错,生病的情况只发生了一次,是三个记者闹肚子,这也是因为伦敦那边温度比较低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