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希:朴实无华地走完辉煌的一生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者俱乐部 |
路希原名段春华,1928年生于河北省青县。他16岁时投身革命,1945年至天津解放期间参加地下党工作,任“津委会”学运部交通员,负责传递信息、情报。1949年以后,路希在天津军管会“天津青年工作委员会”当宣传部干事,因为他手风琴拉得好,擅长吹拉弹唱,后来被调入第三宣传队。解放初期,路希跟随文工团宣传队走上街头,用扭秧歌、大合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是在这期间的实践和磨练,路希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也为后来形成他贴近百姓、贴近观众、贴近生活的表演方式打下基础。
路希从年轻演到年老,八十多岁时还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六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路希在导演、编剧和表演等各个领域留下了光辉的印记,他演过的话剧多达八十余部,塑造过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无名英雄》、《叶尔绍夫兄弟》、《渔人之家》、《在那一边》、《蔡文姬》、《雷雨》、《骆驼祥子》、《风华正茂》和《望天吼》是他艺术生涯留下的一连串轨迹。路希生前每当被问起究竟扮演过一些什么人物形象,他总喜欢简单回答或者用“记不起来了”作答,但观众记忆里他塑造过的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却不可磨灭。
钟海回忆,自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刚进入天津人艺时,面对着已经德高望重的路希充满敬意。那时候的路希不仅在表演上取得一定成绩,更在创作领域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路希创作的以教育改革为主题的话剧《风华正茂》在全国掀起一阵热潮,当时刚进入天津人艺现已成为著名演员的陈道明也曾在其中饰演学生的角色。此外,路希还导演并主演了《血溅津门》、《啼笑因缘》等多部影视剧,尤其在《血溅津门》中塑造的地痞恶霸袁文会的形象至今为人乐道。虽然不是出生、成长在天津,路希却将这个天津恶霸演绎得活灵活现,后来在谈及这个人物时,路希告诉钟海,这主要得益于他在解放时期担任交通员时,为了传递情报走街串巷,仔细观察、揣摩过天津老百姓的语言生活习惯,对那时候天津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而且他小时候还曾见过袁文会,所以在出演袁文会时也能抓住人物特点,演绎得丝丝入扣。之后,路希在《大决战》等影片中所塑造的任弼时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舞台上的路希特别敬业,排练的时候一丝不苟,面对有难度的戏份也从来没特殊要求。钟海记得路希有一次演挨打的戏,路希要被其他演员勒着脖子来回拖拽,这对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人来说必定很吃力,但路希从来不多说什么,总是认真地排练一次又一次,观众看到路希的表演都以为他是五六十岁的人。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天津人艺为“抗震救灾”紧急排练演出活动,任务急、工作量大,休息日都不能休息,需要加班排练。路希二话没说,不顾年老、身体状况毅然出演。他在排练时非常投入,每次排练都激动地流泪。路希原本就有糖尿病,大家担心他的身体,劝他注意,排练时省点劲儿,但他说:“那些战斗在抗震一线的工作人员的事迹太让人感动了,我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路希带病坚持工作的精神更让人为之动容。
路希参演的最后一部话剧是钟海创作的以曹禺为主题的《灵魂的石头》,那年他已经八十二岁。高强度的排练让年轻演员的身体都有些承受不住,更何况是出演主角的路希,大量的台词、紧张的戏份让已经上年纪的路希有些吃不消,在排练的时候还出现了咳嗽等身体不适应的情况。剧中经常有需要人物连滚带爬、情绪激动、现场下跪的场面,钟海体恤路希身体不适,排练时不让他跪,但路希为了更真实地演绎角色,“扑通”就跪下了,这让钟海很是感动。临近话剧上演时,路希的身体渐渐支撑不住,整场戏演下来就显得有些困难。为了路希的身体和整部话剧着想,钟海不得已在最后时刻把他换了下来,让一个年轻点的演员代替路希出演曹禺,路希改任艺术指导。
多年以来,不管剧院排了什么新戏,路希都会挤出时间认真观看演出,看后还主动找演员、导演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具体意见。对路希来说,演戏不仅仅是演戏,更要融入自己的创作在里面。对中青年演员,路希体现了深情的关爱。每次天津人艺招收新学员都要先进入一个班里学习,第一节课就是由路希来讲,他会帮助学生理解天津人艺的历史、革命传统、演戏风格,帮助年轻演员分析角色、创作人物,带着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将天津人艺的精神传承下去。钟海说,路希对于一个剧组、对于剧中的演员来说,就像“定海神针”,将大家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创作出一个优秀的话剧共同努力。
“认认真真演好各种角色,老老实实走好人生之路”,这是路希的信条,而他也正是如此走完了自己辉煌而朴实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