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省市蟋蟀斗勇  八省台直播联动  天视都市频道成功举办“秋虫博弈 城际大赛”

(2011-11-10 13:37:00)
标签:

王久阳

蟋蟀

天津电视台

比赛

频道

文化

分类: 特别策划

    斗蟋蟀是民间特有的文化生活,11月5日、6日,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举行了“秋虫博弈 城际大赛”——京津冀鲁四省市蟋蟀电视大赛。都市频道联合了全国省级都市新闻协作体七家兄弟台,通过直播的形式,将蟋蟀文化第一次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展现。为使观众了解这次比赛的台前幕后,本报记者全程跟踪采访了本次比赛。

四省市蟋蟀斗勇 <wbr> <wbr>八省台直播联动 <wbr> <wbr>天视都市频道成功举办“秋虫博弈 <wbr>城际大赛”

挖掘民间文化深厚内涵
  斗蟋蟀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媒体兴起的现代社会,还没有哪个主流媒体对这种比赛进行过直播。说到这个创意的来源,本次比赛总策划人王久阳对记者介绍,开始时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做这个活动,当时只是想尝试做一个与天津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但在一步一步的探索和摸索中,最后确定要做这个节目。
  “为什么我们想首先尝试蟋蟀文化呢?首先从技术上来讲,蟋蟀比赛所占用的空间并不大,我们只需要对镜头进行调整就行了,比如使用高倍、高速的镜头,就能将它打斗的细节动作很完整很清晰地表现出来。虽然蟋蟀只是一个很小的昆虫,但我们还是用专业赛事的拍摄方法来表现它。”她表示,选择斗蟋蟀作为津味文化系列首选项目的另一个原因是,蟋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亚洲才有斗蟋蟀的活动,在欧美是没有的,他们根本不了解这样的活动。蟋蟀最早
在《诗经》里就有专门的记载,古人对此有专门的研究。斗蟋蟀最早始于唐代,不过那时都是一些权贵在玩。到了宋代,斗蟋蟀活动繁荣起来,到了明清就比较普及了,一般老百姓都能接触到了。但是近一百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斗蟋蟀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而只是停留在一种民俗的地位。“斗蟋蟀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比如蟋蟀的品种、性格特征、饲养方法,它不单单是昆虫学,而是和其它学科相交叉的,包括饲养蟋蟀用的器皿,现在也已经成为艺术收藏中专门的一类。此外,一些书画艺术作品也涉及蟋蟀,而且很多都是名家名作。”
  正因为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斗蟋蟀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民间的游戏,它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组织比赛活动过程中,大家越发觉得蟋蟀文化非常有意思,可做的文章很多。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做斗蟋蟀这个活动,也是想给喜欢蟋蟀文化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对这种文化的热爱有一个健康释放的渠道,而不是作为一种地下博彩活动。王久阳表示:“我们媒体应该承担这种责任,对这种传统文化应该是一种弘扬。通过咨询和探讨,我们也找到了一群愿意将蟋蟀文化推向主流品牌的蟋蟀爱好者。这个圈子里的人对这个文化的理解,与我们媒体想要做的角度是非常契合的,因此操作起比赛来也没有那么复杂。”

四省市蟋蟀斗勇 <wbr> <wbr>八省台直播联动 <wbr> <wbr>天视都市频道成功举办“秋虫博弈 <wbr>城际大赛”


以专业精神直播赛事
  要将斗蟋蟀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面临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蟋蟀毕竟是一个很小的昆虫,要将它在电视上以画面的形式来展现存在一定的难度。斗蟋蟀不像斗牛或者别的体育竞赛项目,只要镜头拍摄到,观众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斗蟋蟀必须要高清的画面,观众才能看到细节。为此,都市频道使用了多台摄影设备,其中包括高倍镜头和高清镜头,这样就能将蟋蟀打斗的动作清晰地呈现给观众。
  记者现场看到,在蟋蟀进行打斗的时候,有多台摄像机进行摄影,其中有一台是高倍镜头,另一台则是高清镜头,高倍镜头负责将蟋蟀打斗的画面清晰地表现出来,而高清镜头则能在直播中将打斗的精彩画面进行回放。本次活动做了三场比赛,从效果来看,基本能将比较清晰的打斗动作呈现给观众,包括声音的清晰度、画面的清晰度,保证了观众收看的效果。
     为了扩大本次比赛的影响力,活动主办方力邀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湖北电视台经视频道、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等省市频道,与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播出。2006年,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全国多家强势频道组成全国影视新闻合作体,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十多家省市级频道。这次活动,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联系了另外七家省市台频道联合报道,并称之为“直播联动”。因为考虑到不仅北方人玩蟋蟀,南方人也很喜欢蟋蟀,只是饲养的方法和斗蟋蟀的规则不同,因此这次活动邀请的这七家媒体,分别来自南北不同地区,扩大了传播的地域。

四省市蟋蟀斗勇 <wbr> <wbr>八省台直播联动 <wbr> <wbr>天视都市频道成功举办“秋虫博弈 <wbr>城际大赛”


  记者了解到,这次比赛是京津冀鲁四省市蟋蟀大赛,说到为何单选这四个省市进行比赛,王久阳对记者解释说:“华北蟋蟀品种比较优良,真正能打比赛、能出成绩的蟋蟀都是来自这个地区。尤其是8月底,蟋蟀爱好者都会到这些产地去购买,对当地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
  这次比赛尤其是天视都市频道对比赛的直播,让天津的蟋蟀爱好者感到特别自豪,因为全国其他省市还没有哪个主流媒体以这样的力度来扶持、宣传蟋蟀文化。“我们是全国第一家电视台以电视直播方式,让广大观众享受到斗蟋蟀的画面,这从形式上、技术上都是全国首次。为了扩大比赛影响力,我们组织四省市联赛,而且和其它七家省市媒体联合播出,规格非常高。我们要将本次活动传播出去,这也是对天津民间文化很好的宣传。”
  这次活动邀请到来自山东宁津蟋蟀文化博物馆、天津蟋蟀文化交流中心等蟋蟀界的多位知名人士,活动的裁判和引斗师在国内也非常著名,这些蟋蟀界权威人士的参与无疑增加了这次比赛的专业性。“这些有影响力的权威人物能参加,本身就是对这次比赛的肯定,他们的到来代表着业内对我们这次活动的重视,也说明我们这次活动具有相当高的级别。”

四省市蟋蟀斗勇 <wbr> <wbr>八省台直播联动 <wbr> <wbr>天视都市频道成功举办“秋虫博弈 <wbr>城际大赛”


努力做成文化品牌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斗蟋蟀毕竟是一个很小众的活动,电视台要做这个节目,有没有担心过观众可能不爱看?对此,王久阳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或者更年轻的观众,对斗蟋蟀的记忆相对来说淡一点,因为城市化生活在他们生活中已经占了主流,但是再往上一辈,尤其是男人,他们小时候基本都有玩蟋蟀的记忆,就算现在不再接触这些,但至少能唤起他们的共鸣。这就像踢足球,不一定我踢足球我才看足球。因为这个文化本身是相通的,对这个东西的理解是认同的,所以这不存在任何障碍,这就是我们这个活动的观众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玩蟋蟀的人越来越多。在现场,记者碰到一个山东的参赛代表,他本身是一位农民,近年来因为玩蟋蟀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开始养蟋蟀了。“蟋蟀其实挺好养的,我一般就给它们喂玉米棒子,买的人多,所以销路也很好,我自己不仅养,也跟着一起玩蟋蟀了。”记者同时了解到,有一些喜欢蟋蟀文化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蟋蟀,经常不舍得拿出来斗,只是自己养着,成为一种纯粹的喜好,而很多人不玩蟋蟀并不代表他们对此不感兴趣。说到本次活动是想做得娱乐一点还是更专业一点,王久阳表示:“从活动角度讲,斗蟋蟀本身就是娱乐性的,集观赏与趣味性于一身,大家可以在活动中修身养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又要发掘它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这两者兼而有之,并不是单一的目的或效果。”
  记者了解到,对于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来说,这次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斗蟋蟀活动电视化。为了达到一种专业效果,他们用最好的机器,最好的设备,将斗蟋蟀节目化、电视化、直播化。“这好比法国网球公开赛或者环法自行车比赛,观众会觉得直播更有竞技感、现场感,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的就是现场激烈、紧张、不可知、不可预测的效果。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比赛和结果。这些才是人们关注的东西,也是竞技比赛直播的魅力。”
  据悉,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明年准备将斗蟋蟀做成一个品牌。今年都市频道做了三场比赛,而自然条件下的蟋蟀到了10月底就已经很难看到了。现在一些蟋蟀的爱好者将优秀的品种进行交配,这种人工饲养的蟋蟀叫“白虫”。有一些蟋蟀爱好者就是斗这种蟋蟀的,因此全年都可以进行比赛。但是如果从比赛观赏效果讲,还是秋天的比赛比较好看。明年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准备将这个品牌拓展成一个赛季,按照比赛的赛制来举行这一活动。王久阳表示:“对普通大众而言,我们是给他提供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对于那些喜欢蟋蟀、斗蟋蟀的人而言,则是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我们希望这个比赛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引起不同人的兴趣和共鸣,同时希望能将斗蟋蟀活动做成一个品牌。”
                             
          本报记者 贺雄雄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