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长喜:相声如马蜂 不能没有“刺”

(2011-08-25 14:57:18)
标签:

文化

侯长喜

天桥

相声

马三立

娱乐

分类: 读者俱乐部

   “相声演员必须要爱护相声,因为相声就如同我们碗里的饭菜,你可以适当往里放些佐料,但是绝不能放脏的东西,否则就不能吃了。”8月20日上午,相声名家侯长喜在天津图书馆为观众讲述了自己与相声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同时针对目前的相声表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座开始前,侯长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侯长喜:相声如马蜂 <wbr>不能没有“刺”


  “我小时候家住北京天桥附近,所以很小就开始听相声了,记得第一次听的段子是《反正话》,乐得我把裤子都尿啦!那时我才六七岁。”侯长喜告诉记者,童年的耳濡目染对自己后来走上相声表演之路影响很大,尤其在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再传弟子后,他对相声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把握。“相声属于市民文化,首先要能逗人乐,其次要能使人有所收获,而讽刺就是相声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之一。我觉得相声就像马蜂,必须要有讽刺这根‘刺’,如果没有了‘刺’,马蜂就成苍蝇了。”
  侯长喜告诉记者,作为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再传弟子,他不仅从马老身上学到许多表演技艺,同时马老对相声表演的认真执著也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值得他和现在的年轻相声演员虚心学习:“马三立先生每次演出都非常认真,出发前先在家里把整个段子默念一遍,在去剧场的路上心里再默念一遍,到剧场后台再和搭档预演一遍,这样精心磨合出来的段子能不好吗?另外我注意到,马三立先生有的相声作品虽然表演了很多年,但是段子里的台词几乎一句都没有改过,甚至连手势都几十年不变,为什么呢?因为相声表演需要严谨。”说到相声的现状,侯长喜认为:“现在的相声表演往往随意性太强,这对相声的发展不利,容易使相声偏离轨道。另外,现在的相声内容过窄,真正有功力的作品太少。相声演员必须要尊重相声,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表演的内容不能过于低俗,否则就是糟蹋观众,同时也是在糟蹋演员自己,更是在糟蹋相声。”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侯长喜不仅一直活跃在相声表演舞台,同时创编了《反骄破满》、《黄粱梦》、《没劲》、《广告漫谈》、《愿者上钩》等大量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作品。“相声演员应该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是说相声,二是写相声,如果只有一条腿走路会走不踏实。”
                                    ■本报记者  张久森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