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二伯”——记天津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张晨

(2011-06-30 15:59:24)
标签:

文化

张晨

天津

相声

广播

娱乐

分类: 封面人物

   话说“二伯”——记天津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张晨

    甲:照片上这人您认识吗?
     乙:不太清楚,不过看着倒挺喜庆的。
     甲:那我给您介绍介绍,您是愿意听啊、打算听啊、还是想听啊?
     乙:哎,那不一样吗?现在倒是没什么事,您说吧,愿闻其详。
     甲:他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相声广播的编辑、主持人——张晨。
     乙:哦,他就是张晨啊!
     甲:天津电台相声广播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的相声频率。
     乙:对,也是唯一一家。
     甲:哎,你也知道啊!
     乙:我也经常听,天津人都爱听相声啊!
     甲:那怎么看不出照片上是谁啊?
     乙:光听了,没见过面。
     甲:别说啊,广播的特点就是只听声音见面难。
     乙:可不是吗!
     甲:张晨以前可不是学这个专业的。
     乙:哦,那他是半路出家啊。
     甲:什么叫出家啊,他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电台的。
     乙:电影里说过:“从来就没有偶然的”。
     甲:对,可能有必然的因素在其中吧。
     乙:到了电台就做了主持人了?
     甲:不是,2000年的1月,他是作为办公室的行政技术人员出现在电台的。
     乙:啊?技术人员?
     甲:因为他以前是学计算机应用的。
     乙:哦,难怪了,这也算专业对口,那怎么又当了编辑、主持人了呢?
     甲:当时有一档非常火的节目叫《娱乐磁场》,青年人都很喜欢,他最开始的时候是在那里做导播。
     乙:哦,知道,《娱乐磁场》的主持人叫“阿檬”,那是天津电台首届十佳主持人的得主啊!

话说“二伯”——记天津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张晨


     甲:行啊,看来你也没少听广播啊!
     乙:感兴趣自然爱听,那节目当时可火了。
     甲:张晨正做着导播呢,“茬口”来了。
     乙:什么词儿啊?那叫机会到了。
     甲:对,机会来了,当时文艺广播早间版的《每日相声》缺一位编辑。
     乙:那也不对啊,学计算机的导播能做相声编辑吗?
     甲:对啊,有您那么一说,不过张晨从小就喜欢相声,可以说过耳不忘,什么相声听一遍就能记住。
     乙:嚯!好能耐了。
     甲:领导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觉得他完全能够胜任,而且让他自编自播,播音名:张辰。
     乙:哦,和本名同音,明白了,这是他在编辑、主持人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甲: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把早间版的《每日相声》做到了收听率有史以来的最高点,直至节目取消,仍无人能出其右啊!
     乙:这也是跟从小的积累、平时的锻炼、个人的努力离不开的。
     甲:领导看得出来啊,这块料能造就!
     乙:什么叫这块料啊?那叫材料,可造之材。
     甲:后来文艺广播扩展出了娱乐广播,娱乐广播有两档节目也是非常地受欢迎。
     乙:哦,什么节目呢?
     甲:张辰主持的《一听可乐》和《新闻三句半》。
  
   乙:哦,这个太知道了,尤其是《新闻三句半》,那是家喻户晓啊!
     甲:对,当时一方播报,张辰用天津方言点评,于显光编辑,创造了娱乐新闻广播的新形势。
     乙:于显光和一方,不就是现在天津相声广播的总监和副总监吗?
     甲:嚯,您了解的也不少啊!
     乙:天津广播网上都有啊!
     甲:都有?那我问问你,为什么大伙管张辰叫“二伯(bāi)”呢?
     乙:他的声音老诚、低沉厚实,跟个大爷似的,所以叫“二伯”。
     甲:那为什么不叫二大爷呢?
     乙:有广播员叫二大爷的吗?
     甲:不对!
     乙:那是怎么回事啊?
     甲: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在相声《练气功》当中塑造过一个人物叫“张二伯”。
     乙:哦,张晨也姓张,也会练气功。
     甲:哪儿啊!娱乐广播有个广播剧叫《和平里的笑声》,里面也有个类似的人物,由张晨来演播。
     乙:嗯,扮演张二伯。
     甲:由于他成功出演角色,听众慢慢就习惯称他为“二伯”了。
     乙: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昵称倒不错,见人就大一辈儿啊!
     甲:嗨,这就是个类似的官称儿,天津卫老城里人的语言习惯而已,透着股亲切。
     乙:对,鞠萍不管多大还都被人叫鞠萍姐姐呢。
     甲:这也是张晨主持风格体现之一:亲切自然,如师长亲朋,似邻家二伯。
     乙:大伙要是不喜欢,也不能叫响了啊!
     甲:据说连他们家的亲戚,比他大的长辈都管他叫“二伯”。

话说“二伯”——记天津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张晨


     乙:好么,这什么辈儿?哎!那怎么他又跑相声广播去了?
     甲:后来由于电台频率调整,娱乐广播被取消了。
     乙:哎呦,怪可惜的。
     甲:天津广电成立集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刚刚成立的相声广播就成了试点儿。
     乙:那像张晨这样喜欢相声、了解相声的人才肯定少不了啊!
     甲:理所当然,他就成了天津相声广播的一员了。
     乙:在相声广播肯定是如鱼得水。
     甲:可不,从筹建开始,他就递交了多套节目方案,像《老活儿听不腻》、《春来茶馆》、《你点我播》、《满不懂和假行家》等节目中,都有他的智慧的闪光点。
    乙:哎!他就是广播里那个假行家对吗?
    甲:没错。“满不懂”和“假行家”这两个人物,是脱胎于刘宝瑞先生在相声《假行家》中塑造的人物。
     乙:还有个节目叫《笑笑江湖》,也有张晨吧?
     甲:那是和穆岩做的一档话题类娱乐节目,是相声广播唯一一档不播相声的直播节目。
     乙:别看不播相声,我听他们俩说话,比有些相声段子还可乐呢。
     甲:哎,你算说着了,这个节目就是运用相声似的语言来达到娱乐效果的。
     乙:那我认为,这是相声广播最“相声”的节目了,化相声于无形,溶相声于血液。
     甲:好么,听你说的怎么那么瘆得慌呢!
     乙:我听过这个节目,正好是下班时间,马路上堵着呢,听他们说话光顾乐了,经常被后面的车催。
     甲:这个节目原来不是他俩组合的,可是他们俩一搭档,当月收听率就排同时段儿第一啊。
     乙:嗯,他们俩早就该搭上。
     甲:什么?
     乙:他们俩早就该搭档。
     甲:说清楚了啊!
     乙:这算是优化组合。
     甲:不光他俩优化组合,还有一个组合也不能不提。
     乙:1068夜航班……
     甲:周六双人版……
     乙:这个更得说了,周六只要有一回不听,总觉得少点什么,无论多困,一听就精神。
     甲:他跟王琳组合做这个节目,到现在也就两年的时间。
     乙:每周播一回,播一回想一周。
     甲:反响可是不小啊,不管要睡觉的、不睡觉的、要睡睡不着的、想睡睡不了的,都听!
     乙:哎,怨不得人家小伙子获了不少奖呢!
     甲:从一个学计算机的播音门外汉,到今天的天津电台十佳主持人,已经过去十年了啊……
     乙:这也叫十年磨一剑。
     甲: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不得而知啊。
     乙:就是,张晨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给大家带来欢笑和愉快。
      甲:十年来取得的成绩都变成了证书、奖状,摞起来了。
      乙:那也不比在听众中产生的影响给力啊!
      甲:咳,神马都是浮云,忘了哪位名人说的来着:“要想逗人乐,自己先得哭”啊!
      乙:这是哪位名人啊?
      甲:就……就我们门口叫小明的那个人说的。
      乙:那叫名人啊?虽然有些道理,不过越说越往悼词那儿出溜了,太煽情了。
      甲:我也觉得感慨得有点儿过。

话说“二伯”——记天津电台相声广播主持人张晨


      乙:那广播之外的张晨您知道吗?
      甲:那也知道,他经常出入电子商场。
      乙:对,怎么说也是计算机专业啊。
      甲:他还爱打电子、电脑游戏,什么《魔兽世界》啊、《星际争霸》啊、《街霸》啊,一堆了。
      乙:好么,大男孩啊!
      甲:张晨还热爱烹饪,他说烹饪是他的休闲方式。
      乙:这倒不错,做得一手好菜,实惠还不惹祸。
      甲:这孩子小时候爱画画,满书满本的变形金刚,小人儿全画满了,因为这个没少挨打。
      乙:打回去一个小画家。
      甲: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配音演员。
      乙:跟现在倒是差不太多!
      甲:总是一副没心没肺、没愁事儿、乐乐呵呵的模样。
      乙:要不看着怎么这么喜庆呢。
      甲:您要是光听声音啊,怎么也没办法说服自己,把照片上的他跟他本人扯上关系,但这确实是真实的“二伯”——张晨。
      乙:哎呀!您怎么对他这么了解啊?
      甲:那没法不了解啊。
      乙:怎么?
      甲:因为这些词儿都是我写的。
      乙:别挨骂了!
                                   ■本报记者 王燕  相声广播 张晨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