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晓松醉驾殃及节目组  《中国达人秀》上演“评委穿越”

(2011-05-19 14:45:51)
标签:

娱乐

高晓松

陆川

中国达人秀

节目组

分类: 星迷基地

    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高晓松醉酒驾车案,一审判决高晓松拘役六个月,罚款4000元人民币。由于《中国达人秀》第二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将于7月10日在东方卫视播出,因此,原《中国达人秀》评委高晓松肯定将无法继续参与节目录制,节目组将更换一名评委继续录制《中国达人秀》剩余的节目。但由于时间紧张,《中国达人秀》节目对评委录制时间的要求又比较严格,原定录像时间可能会和新评委原定的工作计划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达人秀》节目组不排除将轮换多名新评委的可能性。

 

首次尝试“评委穿越”
   上周日的《中国达人秀》播出前,节目组的每一个人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突如其来的评委变故,让大家都对于这期有着“评委穿越”的节目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不管是总导演金磊,还是宣传总监陆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坦诚表示:“评委的更换必然会对于节目的品质有影响,因为《英国达人》这个节目模式的成功,稳定的评委阵容也是其中必要的一环。”开播前,节目组也向媒体表示,在高晓松出现的画面上都会打上几月几日录制的字样。记者在采访观众时,观众表示,评委的穿插变换并不影响节目整体的观看,“毕竟主角还是那些达人选手们,而且陈耀川、高晓松的点评,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正如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节目组所言,为了能够让这期节目尽可能地弥补评委变换造成的缺失,节目组全体工作人员都尽可能地在后期剪辑上达到更高标准。从播出的情况来看,上周日的“达人秀”剪辑堪称到位,评委们专注的表情、观众群情激动的大场面以及选手们表演时或搞怪或紧张的小动作,镜头无一遗漏,统统有机地串联起来,让人看得过瘾。

 

“达人秀”忐忑中创收视纪录
  虽然“高晓松醉驾”事件给《中国达人秀》蒙上了一层“阴霾”,但“救火队员”评委陈耀川发挥可圈可点,“达人秀”上下依旧忐忑对待首期出现“评委穿越”的节目。不过,新鲜出炉的节目收视率调查一举打破了这个担忧——全国收视2.53,排名同时段收视第二;上海收视18.53,创下第二季“达人秀”的收视新高,节目除获得上海地区同时段收视冠军之外,更是刷新了本年度以来上海地区的收视最高值。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程雷首度主讲开场前的脱口秀,让人颇感新鲜、惊喜的同时,也让节目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虽然在达人秀中,主角永远是“达人”,评委们甘为“配角”,而身为侧台主持的程雷更是“配角的配角”,但是凭借着偶尔亮相时的精彩表现,他依旧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下一个评委是谁
  高晓松已经不可能再参加这一季《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录制了,这也就意味着,节目组必须紧急寻找一名临时评委。《中国达人秀》节目组在“高晓松醉驾”事件后,授权新浪微博进行网络投票,请网友和观众选出他们心目中最适合临时接替高晓松的评委人选。目前,节目组提供的临时评委人选包括陆川、汪峰、徐静蕾、李宗盛、罗大佑、冯小刚、费玉清、王菲、许智伟等,曾在5月10日临时客串评委的陈耀川,也在候选人之列。
  事件发生后,节目组有一名导演紧急赶赴北京,与高晓松的经纪人协商处理这一特殊情况。高晓松的经纪人非常配合节目组的决定,并且对节目组表示诚挚歉意。目前,高晓松经纪人也在积极为节目组联系合适的评委人选。由于《中国达人秀》节目是提前密集录制,随后剪辑播出,因此在此后的节目中,仍会出现4月底录制的由高晓松担任评委的画面。这也就意味着,在后几期节目中,必然会出现陈耀川和高晓松轮流评点的场面。如果5月19日临时更换的评委不是陈耀川,甚至会出现三名不同的评委在同一个评审席上亮相的尴尬局面。节目组对此也是忧心忡忡,目前后期剪辑机房已经开足马力,力争体现最高的剪辑水平,以此减少评委变更对节目品质的影响。
 《中国达人秀》栏目负责人说,高晓松评委是《中国达人秀》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的专业水准和点评风格,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在庭审现场,高晓松发自内心的忏悔和“酒令智昏,以我为戒”的表态,也都表示出他对已经发生的一切感到非常后悔,愿意终身做义工来宣传“酒后不开车”的理念。希望这起醉驾事件,能为所有人敲响警钟,酒驾害人害己,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希望“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能够成为每一个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本报记者 王新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