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锐意进取 勇往直前 ——访天津电台经济广播主持人王锐

(2010-11-11 16:14:41)
标签:

王锐

天津

今日证券

主持人

节目

娱乐

分类: 封面人物

    记者听说你最初跟广播结缘也是很偶然的机会?之前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广播主持人吗?
   王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活动中结识了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曹山。曹山老师觉得我的外形和声音条件都比较合适做一名主持人,就收我为徒,指点我学习播音方面的知识。曹山老师培训很规范,从最基础的吐字发音到最后的情感表达,都是实战型的训练,可以说是非正式化的系统训练。其实,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过从事跟播音有关的职业,只想着艺多不压身,想要多掌握一门技艺。那时候觉得把播音作为自己的职业,似乎有点遥不可及,所以没报太大希望。直到1998年天津电台面向全市招考播音员,我参与了选拔考试,最终留了下来,走进节目组,正式跟广播结缘。
  记者刚进电台的时候,你做的是哪部分的工作呢?
  王锐:我刚进电台的时候就在经济广播,加入的也是证券类节目,合伙的拍档也是现在《今日证券》的合作班底。现在又回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回归。那会儿的证券节目在股民心中非常重要,那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来了解证券的信息和资讯。当时,如果市民买了一只股票,想知道它运行的最高价、最低价,以及开盘、收盘价都要通过广播或看转天的报纸才能知道。那会儿还没有高度普及的网络,大家炒股都是去交易大厅的。现在基本都是网上交易了,证券交易所里那种滚动大屏幕都已经很少了。简单说,那时我在证券节目组里就是协助编辑编稿。
  记者第一次在广播中出声是什么时候?
  王锐:那个时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是播报股票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那是节目的一个小栏目,我就报那一个环节,作为一个证券节目的主持人,我觉得至少自己要炒股。只有自己真真切切地进入到这个市场了,你才知道股民是怎么想的,因为这时你自己的身份也是一个股民。那个阶段我还没有想到要怎样去汲取经济、证券这方面的营养,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想要多了解一些股市的内容,所以,我在1999年的时候就入市炒股了。
  记者入行不久就转作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了,这样的转变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吗?
  王锐:我在这个证券节目组工作到1999年底,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我渐渐找到了点儿感觉,不像之前那么心里没底了。从1999年之后,因为工作的调整,我到了生活广播,开始播新闻了。应该说,刚入行的时候,让我感触最深、学习最多的是关于广播、播音方面的知识,那时我并没有对经济这个专业领域有太多的兴趣和向往。2007年1月1日,我又回到经济广播。一直没有脱离开播新闻,后来我又尝试专题类节目,比如《百姓嗜好》、《老年之家》等。
  我在做新闻类节目的时候,是把它当做一种职业,没有更多的思考,思考自己要走一条什么样子的路。现在作为一个播音员也好,主持人也好,我慢慢清晰了自己要走的是哪条路。我给自己重新的定位应该是从做理财、证券节目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记者为什么会有了这样的决定呢?
  王锐:在从业过程中,对我影响很大的有这么几件事。一个是我的老师曹山,他把我领进了播音主持这扇门。还有就是我刚进台的时候,播过一阵新闻广播的晚间新闻,那时我的搭档是现在新闻广播的著名播音员孙阳,和她搭档,让我在业务上成长很快。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就是2008年在经济广播的时候,我播的一档节目叫做《观点》,这和以前播新闻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更多的是客观陈述,而《观点》是一档评论类的节目,它要求主持人对所发生的事件要给出更多的思考和领悟,在能够充分理解编辑想法的基础上再度对稿件进行创作。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做一个有想法、善思考的主持人,比单纯的播报新闻更具挑战性。
    记者看起来你的选择如同名字的含义一样“锐意进取”,在这个寻求突破和自我转变的过程中是不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王锐:我刚才说自己刚入行的时候加入的是证券类节目,当时的合作搭档就是我现在的节目《今日证券》的搭档。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最终我的落脚点从新闻转到了证券类节目,算是我的新起点。
    我记得2008年我正式介入《今日证券》这个节目以后,从网站上看到了很多听众对我并不认可。比如“为什么要让这个人上来?”像这样的质疑声有很多。天津的股民,技术派的居多,听惯了一位主持人的播报方式,换上一个新人的时候大家难免会质疑:这个人行不行呢?那时我还同时兼任策划部的工作,负责网站的整理维护,每天一打开网站,看到的净是这样的质疑和负面评价,我心里的压力很大。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怎么面对听众的意见呢?最后我选择了坚持。我必须要把这个职业做下去,要把这个节目做下去。我鞭策自己,像我博客上的那几句话:做到职业是本分、做到专业是标准、做到专家是愿望。
    记者职业的本分、专业的标准和想成为专家的愿望,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呢?
    王锐:职业是本分就不用多说了,干哪行你就必须吆喝哪行。至于做到专业是标准,我认为作为一个主持人必须要达到这个标准。不管是什么节目的主持人,都要把专业性作为衡量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像我做证券类节目,自己就必须够专业,要是认识不全面、提的问题不专业,那我就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及格。而做到专家是愿望,这句话应该是对我自己最高层次的要求。当然,这个专家如果按经济学家的标准来要求,对我来说就是奢望了,我说的这个专家是主持人中经济类节目的专家。比如说,你了解到那些纷繁复杂的经济信息后,可以设身处地地为你的听众、你的嘉宾提出专业问题等。我现在年过三十,我在博客中同样写道:已过三十而立,亦在三十而励。我鼓励自己在新的起跑线上能够坚持下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记者听说你入行前的专业并不是新闻播音,而入行后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从门外汉走到了主持人的行列,又站在主持人的行列里去挑战难度极高的经济专业类节目,是不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王锐:就一个字——勤,我始终认为勤能补拙。在经济这个领域来说,我入行很晚,而且也不是学经济出身,更没有什么深厚的基础。最多也就是在经济台播早新闻的时候,涉猎的经济类新闻多一些。在每天播报重大的经济类事件过程中,我对这个领域的一些专有词汇开始有了了解,再加上我又参与了一段时间理财类节目的播报,对证券、保险、基金这些东西接触就更多了。那一段时间我成长得非常快,也为接手《今日证券》奠定了一些基础。
  记者除了工作之外呢?你的业余时间也在做跟节目相关的事情么?
    王锐:那肯定的,本来时间就少,几乎全天忙活的都是这些事儿。经济证券这个领域专业性非常强,而我起步晚,自己必须不断地去抓住一切时间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多的知识。我晚上回到家,孩子早就睡了,差不多晚上十点了,这段时间是完全属于我的。我可以看书、上网浏览网页、看专业人士的博客等,或者和分析师聊天,向他们多学习,跟他们请教。
  记者做了两年的证券节目主持人了,你希望自己成为哪种风格的主持人?希望你的节目能带给听众朋友什么信息?
  王锐:我在2009年4月开始正式接手《今日证券》。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头绪,摆在面前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我现在逐渐对经济、证券感兴趣了,所以我打心里愿意去经营它,把它弄得越来越好。如果自己始终在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话,我更愿意做“纠偏”。我可能不会一一地去解决个体问题,我更希望灌输给广大听众的是一种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经营意识。如果没有这个做导向,那么在茫然进入这行的时候,注定会失败。
  记者给听众朋友“纠偏”可是个得罪人的差事,你不担心听众说你太有个性么?或者大家不欣赏、不认可你的风格?
  王锐:没有个性的主持人不是个好主持人,我认定了这个方向,就会勇往直前积极地把它做到最好。比如,有的听众会在节目中通过短信平台问分析师,某支个股什么时候补仓比较好?可是,补仓并不是一种好的操作习惯,那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能就不会给解答了,希望能让听众朋友们意识到这一点,慢慢地给大家灌输,慢慢地让大家接受正确的理念。也许有的听众朋友会不太习惯,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我的初衷,我希望大家在进入证券这个领域的时候都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记者感觉你一直都在积极进取,而努力的过程也非常辛苦,这样值得么?
  王锐: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能用付出和收获来衡量你是不是值得。比如,我参与做经济广播的报纸,每期报纸出来的时候我就很有成就感。还有我的博客,一开始就是大家闲聊,这个博客也荒废了一段时间。后来我把很多分析师的观点聚集到博客当中,让更多的人在节目有效时间之外也能享受到投资指导,我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再度学习的过程。
  记者听说你还在博客里做了一个视频节目《聊斋智奕》,广播主持人做视频节目,这个挺新鲜的。
  王锐:对,《聊斋智奕》是天津经济广播的网络视频节目,其实也是我们《今日证券》节目在广播之外的一个延展。因为随着现在科技手段的发展,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而广播随着听众年龄的老化,受众群体也在萎缩。那么怎么样能培养年轻的听众群,怎么样能让年轻人也能从你的节目中获益呢?我觉得必须要多触角、多渠道地传播信息。现在,我们经济广播有自己的报纸,报纸是易于保存的,这样就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信息难以保留的弊端。而年轻人又很青睐网络媒体,那么我就尝试在博客上做视频节目,这样不仅直观,而且也进一步扩大了广播节目的影响力。虽然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实践起来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大家不要小看短短十余期的视频节目,这从策划、预约分析师、找地点录制、后期剪辑、加字幕等等,所有从大到小的事情都是我头一次尝试,也都是自己亲手一点点弄起来的,每一期节目上传到网上的时候我都很有成就感。
  记者工作有快乐满足的时候就肯定有忧愁担心的时候,你在工作上会为什么事儿发愁呢?
  王锐:时间,我最愁的事情就是时间不够,我总是想一天要有29个小时就好了。因为在这一行我始终是半路出家,我奢望能有系统学习的时间,但我有工作的岗位要坚守,人家上课的时候我必须坐在话筒前上节目,我也有家庭要照顾,所以只能是自己挤时间去学习。其实做证券节目的主持人跟做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音乐、文艺类的主持人播报的可能是一种娱乐享受,因为你在和听众一起分享快乐,听歌、听相声,播一条新闻的时候是传递信息,很少需要自己去思考你要问什么问题,下一句你要说什么。而证券类节目辛苦的是你需要随着大盘的变化而时时变化,盘面的信息点、亮点要你随时关注,要及时提出专业的问题来。我每次上节目都想要把更多的信息替听众朋友们问出来,让分析师多解答一些,所以每天的节目可以说都是一次挑战。
  记者半路出家,从门外汉到专家型主持人,这条路非常艰苦,你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希望听众怎样评价你?
  王锐:我现在就想,如果哪天没上节目,如果有的听众会问,王锐去哪儿了?我就会很高兴。至少有人惦着你,至少证明我在话筒前还是有点儿价值的。我不希望有人评价我,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同我所付出的这些努力就足以了,如果有人按照我希望传播的这种理念去做,有所收益了,我就会很高兴,如果受益的人越来越多,我就会更加满足了。

 

                                                     本报记者  王燕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