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勇往直前 ——访天津电台经济广播主持人王锐
(2010-11-11 16:14:41)
标签:
王锐天津今日证券主持人节目娱乐 |
分类: 封面人物 |
记者:刚进电台的时候,你做的是哪部分的工作呢?
王锐:我刚进电台的时候就在经济广播,加入的也是证券类节目,合伙的拍档也是现在《今日证券》的合作班底。现在又回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回归。那会儿的证券节目在股民心中非常重要,那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来了解证券的信息和资讯。当时,如果市民买了一只股票,想知道它运行的最高价、最低价,以及开盘、收盘价都要通过广播或看转天的报纸才能知道。那会儿还没有高度普及的网络,大家炒股都是去交易大厅的。现在基本都是网上交易了,证券交易所里那种滚动大屏幕都已经很少了。简单说,那时我在证券节目组里就是协助编辑编稿。
记者:第一次在广播中出声是什么时候?
王锐:那个时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是播报股票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那是节目的一个小栏目,我就报那一个环节,作为一个证券节目的主持人,我觉得至少自己要炒股。只有自己真真切切地进入到这个市场了,你才知道股民是怎么想的,因为这时你自己的身份也是一个股民。那个阶段我还没有想到要怎样去汲取经济、证券这方面的营养,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想要多了解一些股市的内容,所以,我在1999年的时候就入市炒股了。
记者:入行不久就转作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了,这样的转变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吗?
王锐:我在这个证券节目组工作到1999年底,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我渐渐找到了点儿感觉,不像之前那么心里没底了。从1999年之后,因为工作的调整,我到了生活广播,开始播新闻了。应该说,刚入行的时候,让我感触最深、学习最多的是关于广播、播音方面的知识,那时我并没有对经济这个专业领域有太多的兴趣和向往。2007年1月1日,我又回到经济广播。一直没有脱离开播新闻,后来我又尝试专题类节目,比如《百姓嗜好》、《老年之家》等。
我在做新闻类节目的时候,是把它当做一种职业,没有更多的思考,思考自己要走一条什么样子的路。现在作为一个播音员也好,主持人也好,我慢慢清晰了自己要走的是哪条路。我给自己重新的定位应该是从做理财、证券节目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记者:为什么会有了这样的决定呢?
王锐:在从业过程中,对我影响很大的有这么几件事。一个是我的老师曹山,他把我领进了播音主持这扇门。还有就是我刚进台的时候,播过一阵新闻广播的晚间新闻,那时我的搭档是现在新闻广播的著名播音员孙阳,和她搭档,让我在业务上成长很快。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就是2008年在经济广播的时候,我播的一档节目叫做《观点》,这和以前播新闻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更多的是客观陈述,而《观点》是一档评论类的节目,它要求主持人对所发生的事件要给出更多的思考和领悟,在能够充分理解编辑想法的基础上再度对稿件进行创作。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做一个有想法、善思考的主持人,比单纯的播报新闻更具挑战性。
记者:除了工作之外呢?你的业余时间也在做跟节目相关的事情么?
记者:做了两年的证券节目主持人了,你希望自己成为哪种风格的主持人?希望你的节目能带给听众朋友什么信息?
王锐:我在2009年4月开始正式接手《今日证券》。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头绪,摆在面前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我现在逐渐对经济、证券感兴趣了,所以我打心里愿意去经营它,把它弄得越来越好。如果自己始终在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话,我更愿意做“纠偏”。我可能不会一一地去解决个体问题,我更希望灌输给广大听众的是一种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经营意识。如果没有这个做导向,那么在茫然进入这行的时候,注定会失败。
王锐:没有个性的主持人不是个好主持人,我认定了这个方向,就会勇往直前积极地把它做到最好。比如,有的听众会在节目中通过短信平台问分析师,某支个股什么时候补仓比较好?可是,补仓并不是一种好的操作习惯,那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能就不会给解答了,希望能让听众朋友们意识到这一点,慢慢地给大家灌输,慢慢地让大家接受正确的理念。也许有的听众朋友会不太习惯,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我的初衷,我希望大家在进入证券这个领域的时候都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王锐: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能用付出和收获来衡量你是不是值得。比如,我参与做经济广播的报纸,每期报纸出来的时候我就很有成就感。还有我的博客,一开始就是大家闲聊,这个博客也荒废了一段时间。后来我把很多分析师的观点聚集到博客当中,让更多的人在节目有效时间之外也能享受到投资指导,我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再度学习的过程。
记者:听说你还在博客里做了一个视频节目《聊斋智奕》,广播主持人做视频节目,这个挺新鲜的。
王锐:对,《聊斋智奕》是天津经济广播的网络视频节目,其实也是我们《今日证券》节目在广播之外的一个延展。因为随着现在科技手段的发展,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而广播随着听众年龄的老化,受众群体也在萎缩。那么怎么样能培养年轻的听众群,怎么样能让年轻人也能从你的节目中获益呢?我觉得必须要多触角、多渠道地传播信息。现在,我们经济广播有自己的报纸,报纸是易于保存的,这样就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信息难以保留的弊端。而年轻人又很青睐网络媒体,那么我就尝试在博客上做视频节目,这样不仅直观,而且也进一步扩大了广播节目的影响力。虽然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实践起来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大家不要小看短短十余期的视频节目,这从策划、预约分析师、找地点录制、后期剪辑、加字幕等等,所有从大到小的事情都是我头一次尝试,也都是自己亲手一点点弄起来的,每一期节目上传到网上的时候我都很有成就感。
记者:工作有快乐满足的时候就肯定有忧愁担心的时候,你在工作上会为什么事儿发愁呢?
王锐:时间,我最愁的事情就是时间不够,我总是想一天要有29个小时就好了。因为在这一行我始终是半路出家,我奢望能有系统学习的时间,但我有工作的岗位要坚守,人家上课的时候我必须坐在话筒前上节目,我也有家庭要照顾,所以只能是自己挤时间去学习。其实做证券节目的主持人跟做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音乐、文艺类的主持人播报的可能是一种娱乐享受,因为你在和听众一起分享快乐,听歌、听相声,播一条新闻的时候是传递信息,很少需要自己去思考你要问什么问题,下一句你要说什么。而证券类节目辛苦的是你需要随着大盘的变化而时时变化,盘面的信息点、亮点要你随时关注,要及时提出专业的问题来。我每次上节目都想要把更多的信息替听众朋友们问出来,让分析师多解答一些,所以每天的节目可以说都是一次挑战。
记者:半路出家,从门外汉到专家型主持人,这条路非常艰苦,你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希望听众怎样评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