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萱: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0年20期】

(2010-07-19 15:20:20)
标签:

电视

梦想照进现实

听众

一份

孟萱

天津

分类: 封面人物

    2010年对于孟萱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再过两个月,她踏入广播行业就整整十年了。回首这段与广播结缘的青春,孟萱坦言,身为一名主持人,坐在话筒前,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想起少年时的自己在收音机旁认真听着里面的声音,我就会从心底里油然升起一种感激和共鸣。对于话筒,那份早就印刻在骨子里的虔诚,让我时时感到敬畏。

 

                    孟萱:让梦想照进现实 <wbr> <wbr>【2010年20期】


    记者:先说说你对当主持人的感受吧?
  孟萱:我当上主持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年少时我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连出门买酱油都要在副食店门口转一圈才好意思走进去。同学们谁都想不到,有一天我会靠说话来养活自己。这一点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但是我喜欢广播,喜欢坐在话筒前自言自语的感觉,我说给听众听,让他们能够感到这座城市的些许温暖。
    那时候广播是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唯一的娱乐,给我寂寞的少年时代带来了很多快乐。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直播间,当时那个略显狭小的空间,在我看来神圣无比,坐在话筒前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阳光照了进来——梦想成真。是的,那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刻,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刻!
    记者:你从小就听广播?那时候的广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孟萱:上中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就像现在很多给我写信的孩子们一样,那个小小的收音机是我中学时代全部的快乐。说来有趣,我现在做的是音乐DJ,可是那些关于流行音乐的知识几乎都是在中学听广播的时候积累下来的。那时候妈妈认为,听广播不是学习,不应该过于沉迷,但是现在,我却靠那时候积累下的知识做工作,我想这真是人生中一种隐含的奇妙缘分。
    记者:看来你是广播的忠实粉丝啊?
  孟萱:说起那时候的我,真的没有现在我们这些听众们的勇气。我从来不敢去参加听众见面会,也从没有去见过我喜欢的主持人,因为我不敢去找他们说话、签名。高三那年我鼓足勇气打通了热线电话,参与了一档音乐节目。当时是要求我们评论一下许巍的歌,因为一直很喜欢许巍,所以就拨通了热线,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心虚、越来越害怕,怕自己说得不好,于是我把好不容易打通的电话挂断了——这就是那时候的我,一个对于“说话”都会发憷的人。
    记者:你是如何踏入广播行业的?
  孟萱:上大学的时候,我“被迫”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汉语演讲大赛”。那是以“文学名著”为题材的朗诵大赛,当时老师说:“咱们系古典文学基础最好的就是你,就你去吧。”当时师范大学有播音主持专业,我们都认为自己也就在“业余”的里面取得个好成绩就行了。赛前,我觉得不能和专业的学生拼现代文朗诵,没有专业基础只能剑走偏锋,从难下手,兴许有获胜的机会。于是我选了一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没想到竟然得了一等奖第一名。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我开始留意这方面的发展渠道。
    记者:那你是如何进入电台发展的呢?
  孟萱:念大三的时候,《天津广播电视报》刊登了一则招生启事,就是天津电台播音部招生,当时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来了。反正还没毕业,就算考不上也没关系,但是没想到,这就是我进入广播这扇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经过了层层考试,我从400人里考进了前40名。经过四个月的培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能进入天津电台工作了,很幸运,在考试后的等待中,我被当时考试的两位评委,林东老师和丁涵老师相中了,于是我进入了电台生活广播实习。
    记者:那你在电台的实习生活顺利吗?
  孟萱:应该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当时,实习并不代表你就能在电台留下来工作。但是我想,我必须要留下来。于是,在播音的同时,我开始练习写稿子,我的特长是写人物专稿、写故事。有一次,我偷偷地把自己写的一篇人物专稿假装忘在桌子上的,期待能有老师看见。结果,我又一次被幸运砸中了。从小练的一手好字帮了我,带我的师傅——现在生活广播的副总监王敬轩看到了这篇稿子,后来他告诉我他先是被漂亮的字体吸引了,然后看了稿子的全文,觉得很有细节、观察力很好,于是他给了我第一次写稿的机会。从此,我正式开始了广播采编播一体化的工作,成为一名广播领域的新兵。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心里依然深深记着这些曾经赏识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深深感念这份幸运的垂青。
    记者:在广播工作中,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
  孟萱:从事播音主持工作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新闻的认知,我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播报早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工作的前沿,每一条消息、每一份稿件都要通过我们的播报来传达给听众,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思考每一份稿件的内涵精神、把握稿件的情感基调,精心地对稿件进行播音主持的再创作。我很感激领导在最初的日子里给予我鼓励、教导,给我锻炼的机会。当外出采访的任务交到我手上的时候,除了兴奋、欣喜之外,我更感到了一份沉重的责任,我要真实地去面对新闻,并且通过原创稿件去报道新闻,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同时又对我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看来你更喜欢做一名记者啊?
  孟萱:是的,采访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我写的第一篇专访是一个普通打字员的故事。她给大学里的学生们无偿打印复习材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在她奋力的敲打声中,我看到了她感人至深的微笑。而最令我难忘的稿件,是当年《为了西部的孩子》系列报道中那个有着朴素梦想的山村女教师,她一个人从县城到山沟里去教孩子们念书,整整四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徒步走过来,深切地体会到她有多么的不容易,她的人生有着多么不平凡的意义。
 我是个幸运儿。我写过的第一篇获奖稿件是天津有名的“高记糖堆店”的老板,这个高大哥身上有那种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乐乐呵呵的精神,他让我笑中带泪地写完了那篇稿子。就是这个生动的人物,令当时只有实习记者身份的我获得了当年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三等奖。
    记者:那你现在做的是主持人的工作,还采访吗
  孟萱:现在,我做的节目是专题节目和文艺节目,似乎与新闻已经没有多大关联,但是正是因为前几年新闻工作的积累和对新闻的一份责任感,让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即使不在新闻节目岗位上,我们所作的事情也是与新闻息息相关的。不怕没有新闻,怕的是没有发现新闻的眼睛,其实,专题节目也同样一刻也离不开新闻,有了新闻背景的专题节目才更具有时代意义;同样的,有了新闻背景的文艺节目,也才更具有丰富的内涵,更有广播时效性。
    记者:说说你现在在做什么节目?
  孟萱:现在我在交通广播编辑主持两档节目,一档是午间12:00的音乐节目《音乐高速路》,另一档是晚间20:00的广播人文类节目《动听天下》。
  听听音乐、推荐歌曲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它对主持人的音乐修养要求很高,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去填补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包括流行音乐领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知识和故事,对歌曲的鉴赏能力以及对歌曲的认知度等等。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大部分的歌曲都能在前奏响起来的时候就知道它是谁的歌,叫什么名字,出自哪张专辑,甚至是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发行公司都要知道。在音乐主题的方面,汇总歌曲,是一项琐碎麻烦又让人头痛的工作,当你想要做一个主题的时候,你的头脑里首先要有大致的选歌方向,这就要求你心里有数,有些歌是不需要查的,要在自己的脑子里,否则会无法将如此庞大的歌海捋顺,也就会在汇总编辑歌曲的方面出现漏洞。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成为一个有着深厚音乐底蕴的音乐DJ,我说的话,我推荐的歌曲是具有引导意义的,让听众通过我的带领去了解歌曲,欣赏歌曲。
  而《动听天下》是一档2009年1月开播的新节目,它的定位是广播人文类节目,我们要做的是把人文气息融入到诙谐有趣的节目内容当中,通过主持人的讲述,让它变成简单易懂又快乐好玩的东西,要是能让听众记住一些知识,那就更好了。这个节目完全没有可以借鉴的实例,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也心里发虚,现在,节目依然在摸索阶段,我希望能够让自己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等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我必须要努力去填满自己空白的部分,即使是原本从未关注过的领域我都要开始涉猎,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够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做这个节目让我重新找到了上大学的感觉,我经常从图书大厦抱回一摞书来研读。
    记者:说说你的家庭吧?
  孟萱: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缘分”这个东西的重要性,我就是和音乐很有缘。我喜欢音乐,做了跟音乐有关的工作,嫁了一个音乐人。老公是天津的一个音乐人,现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小朋友弹吉他唱歌,他是个典型的天津男人,踏实顾家,我的工作很忙,他经常要为了家务而忙碌,我喜欢吃他做的饭,喜欢听他弹吉他,我们一家的娱乐方式是老公弹琴、我唱歌、女儿跳舞,这就是我的幸福。哦,对了,我还和姓许的人很有缘,最喜欢的歌手是许巍,最喜欢的超级女声是许飞,最近比较喜欢的歌手是许嵩,老公也姓许。
    记者: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孟萱:很多听众都知道我喜欢唱戏,我对中国戏曲有一种深厚的情谊,少年时代曾经学习越剧表演,获得过全国越剧票友大赛二等奖,我喜欢在绚丽的舞台上表现那些古典爱情故事,那同样是一种释放,一种与祖先的对话,一种走进中国古典文化的方式。
  其余的爱好还有看电影和摄影,我喜欢影像带来的奇幻与真实结合的感觉,喜欢电影里所蕴含的人性的光芒,喜欢摄影时快门按下那一刻,那种因为捕捉到生动一幕而带来的快感,现在我用的相机是佳能EOS 7D,我给它起了个昵称叫小7,我喜欢佳能的标志语:感动常在。
    记者:最后对你的听众说点什么?
  孟萱:最后我想说,“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们,所有帮助我塑造这个名字的人们,所有与广播有关的人们,我爱广播,我爱你们!”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