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9739fa1t95c1bd7908e3&690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dance as if nobody was watching,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
Work as if you didn't need the money,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
love as if you've never been hurt , 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
live every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像就要死去那样活着。
在生命中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而它也不止一次的发生在我身上。在她送我的书中,我竟然神奇般地找到了这段时间令我痛苦的一个症结的药方。
李欣频,台湾的女作家,畅销书的作者。在她的书中,她说到她很喜欢看电影,为了能“应付不断深入消费者内心欲求的广告创意工作”,看电影成为了她在最短时间内体察人性最合理便捷的学习方式。
她的观影经验告诉自己如果现在自己是电影里的主角,那会怎样应对接下来的剧情呢?会怎么反应呢?做哪些不一样的决定和思考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呢?这个思维令我豁然开朗,解除了心中困惑多时的疑团。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对话,思考,情绪不正是电影里的角色和剧本吗?当电影用一种艺术化的方式来展现人生的悲欢离合时,这样的现实其实正在发生着。只是我们看多了电影,以旁观者的身份为之悲喜、为之叹息,却不曾觉察到电影只是将自己拉长的人生浓缩了而已。
“但当我在过我的真实生活时,我反而把自己当成与不同人演对手戏的演员,通过不同影集的对戏过程,学习不同的课题,例如信任、爱、勇气、自由、创造等等,于是自己就不会入戏太深,不会即使对方已经出戏了,我还在继续生气、悲伤、沮丧、兴奋、困顿,因为一起演戏的演员此刻已离开剧场,当现场只剩下自己时,就应该立刻脱离角色,回到真实的此刻,回到本我。”
有多少次我入戏太深而不能回到本我,我们在演戏时情绪肆无忌惮,可是在冷却过后带来的是深深的悔恨和自责。很多时候对自己的不满,指责,让忧心忡忡的压力一波接着一波像潮水般泳来;对未知的恐惧如同平静的湖水表面暗藏着翻江倒海的痛苦;在光鲜的外表中,充溢着很多脆弱的哀伤。李欣频做到了入戏和出戏的游刃有余和豁达潇洒,那我们呢?
“试想一下,此刻你正同一人演很多部戏,有的戏你扮演父母,有的戏你扮演子女,有的戏你扮演伴侣,有的戏你扮演同事,但只要一离开剧场,就应该立即脱离这个角色,回到当下,回到你自己,于是你可以瞬间脱去其他演员投射给你的期待、压力、批评、负面情绪等等。但有太多人一到自己独处时,脑袋里萦绕的还是上一部戏其他演员说的台词,还在继续生气、继续担忧、继续悲伤、继续恨,或是提前烦恼下一部戏的剧本........于是,久而久之就忘记自己真正是谁(他以为自己是谁的父母、谁的子女、谁的伴侣,这些都是剧中的对应角色,他没有自己真实而独立的纯净身份)。”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我们是否在匆忙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自我觉察而变得越来越疲惫了?
我们那个纯净的身份到底去哪里了?
《钻石途径》里说“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保持自我觉察而不认同它,这是所有有智慧的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烦恼大多来自我们认同了我们的情绪,我们入戏太深,我们找不到那个纯净的身份。
张国荣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dance as if nobody was watching,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
Work as if you didn't need the money,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
love as if you've never been hurt , 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
live every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像就要死去那样活着。
那就是没有入戏的智慧生活。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相信生活会更加幸福一点,内心会保留有更多的宁静与祥和,速度会慢慢减下来,情绪会慢慢释怀,与内心的真我接触会慢慢融合,言行一致、安分守己的做自己。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