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2015-09-08 06:17:52)
标签:

旅游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则天(624—705),字名曌,因其曾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人称为武则天。

武则天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

“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

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武则天灵驾还长安,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

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

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在乾陵的东南部,分布着17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

,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等。已经发掘了的陪葬墓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子这三座墓中100多幅绚丽多彩的唐代壁画!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
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
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

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

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

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接着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

似有腾飞之势。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

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则天的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

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

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

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许多悬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目前主要有“德大说”、“遗言说”等。

“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

“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

,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

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

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

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

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

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

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
“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
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
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
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
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

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

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乾陵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的石像没有脑袋,原因众说纷纭,
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
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
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

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右前侧另一块墓碑

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在乾陵的东南部,分布着17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

,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等。已经发掘了的陪葬墓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子这三座墓中100多幅绚丽多彩的唐代壁画!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懿德太子墓,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

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对其墓进行发掘。墓全长100.8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

、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等8部分组成。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被发掘出的陪葬墓----通往懿德太子墓的地宫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懿德太子被处死于洛阳,时年19岁。

 其墓有封土堆及围墙,由墓道、前后甬道及墓室等8部分组成,

全长100.8米。此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十分丰富。墓内壁画比较完整,有40幅,

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等处。墓画色彩绚丽,姿态各异!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唐乾陵作为人类足迹和地下宝藏,饱含着前人对后人的奉献和功德,

与其他种类文化遗产相比更显得珍贵,

特别是作为7~8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东方帝王顶级权势造就的伟大陵墓,

唐乾陵历经千余年始终没有过被盗掘过,有一些陪葬墓未发掘,

一旦文物保护技术达到永久无损高水平时

,沉睡地下宝藏未来经考古出土的可能性极大,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

被视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

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

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

据此来讨论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称为“乾陵”,完全不知道乾陵本身是唐高宗和皇后的合葬墓。

 

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地宫: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

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

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

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一代为皇,几代戏说,文章出处各家网媒及导游词,准确度还需考证!

 

 

 

 深情的双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黄帝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