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去那了----乾陵


标签:
旅游 |
武则天(624—705),字名曌,因其曾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人称为武则天。
武则天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
“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
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武则天灵驾还长安,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
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在乾陵的东南部,分布着17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
,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等。已经发掘了的陪葬墓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子这三座墓中100多幅绚丽多彩的唐代壁画!
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
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
似有腾飞之势。
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
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
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
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许多悬念!
“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
“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
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
,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
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
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
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
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
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
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
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右前侧另一块墓碑
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在乾陵的东南部,分布着17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
,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等。已经发掘了的陪葬墓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子这三座墓中100多幅绚丽多彩的唐代壁画!
懿德太子墓,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
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对其墓进行发掘。墓全长100.8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
、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等8部分组成。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
被发掘出的陪葬墓----通往懿德太子墓的地宫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懿德太子被处死于洛阳,时年19岁。
全长100.8米。此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十分丰富。墓内壁画比较完整,有40幅,
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等处。墓画色彩绚丽,姿态各异!
唐乾陵作为人类足迹和地下宝藏,饱含着前人对后人的奉献和功德,
与其他种类文化遗产相比更显得珍贵,
特别是作为7~8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东方帝王顶级权势造就的伟大陵墓,
唐乾陵历经千余年始终没有过被盗掘过,有一些陪葬墓未发掘,
一旦文物保护技术达到永久无损高水平时
,沉睡地下宝藏未来经考古出土的可能性极大,必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
被视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
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
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
据此来讨论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称为“乾陵”,完全不知道乾陵本身是唐高宗和皇后的合葬墓。
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
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