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山深处一棵松—记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襄阳师德楷模”谭承斌

(2013-03-15 15:08:27)
标签:

另类

笑容

军令状

我的老师

家庭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他,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也是校长。晚上通过视频向女儿学英语,白天再教给学生;爱人义务当“校医”,吃药打针不收费;开荒种菜、圈猪养鸡;为孩子们买袜补鞋洗衣服,用爱与责任打点学校,瘫痪多年的小女儿却疏于照管……

    他,就是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襄阳百杰·师德楷模”——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英语教师谭承斌。

坚守校长:不让一个山区孩子失学

    白水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学校5名教师平均年龄53岁,60名学生大部分来自三四十里远的沟沟岔岔,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四岁,最远的孩子要坐1个小时的船,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家长不放心。想到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毅然立下“军令状”:不让一个山区孩子失学。

在山区小学当校长,谭承斌最朴素的愿望便是为孩子们走出大山铺好路。为保证学生安全,谭承斌成立了巡河队、巡路队、护送队,每周亲自带老师在白水两岸码头接送学生,与家长搞好交接、登记,与船主签订接送协议、明确职责,书写交通安全“零”记录,从此家长满意了,放心了。

    在山区,买菜仅运费就能使“豆腐盘成肉价钱”。师生吃不上、吃不好、吃不起菜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不愿意上学,老师不安心工作,学校还能办下去吗?谭承斌下决心改变这一切。2004年4月,当谭承斌看到校外大片撂荒地时,心里顿时亮堂了。课余,老师们和谭承斌一起开挖梯田;活动课,几十名孩子分班在菜地里劳动;双休日,妻子也赶来和他一起干。经过两个月的开垦,建成4亩多的菜园子。

    为改善学生伙食,谭承斌又在低洼处搭建了两间猪圈和鸡棚,每年喂4头猪、50多只鸡,全部供应食堂。从2004年底开始,学生的饭钵里有了新变化,每周有肉、蛋,师生们的脸上笑开了花。

为了消除学生们的生活负担,谭承斌四处“化缘”。从企业到社区,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单位与学校接成帮扶对子。靠社会各界的捐助和各级领导的帮助,学校食堂基本不用买米,生活补助和贫困生补助基本实现全覆盖,学生用的被褥、日用品学校免费提供。

    当问及学校还有什么是免费的,学校老师告诉我们,谭承斌的爱人是当地的赤脚医生,但从不向拿药、打针的贫困学生收费。我们初略为谭承斌算了一笔账,一年免医疗费1500元,当了10年校长,免收费用少说也在1万元以上。这对于既要供养一个大学生、一个脑瘫的孩子,又要接济两个特困生,还要维持家庭运转的普通山区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如今在学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希望校长:我的老师是女儿

    学校5名教师中,没有一个科班毕业,老师们戏称自己是一群“土八路”。2004年,接受完课改培训的谭承斌把新教材拿到老师面前时,老师们笑着说:“这么薄,几个星期就上完了。”望着面带轻松笑容的老师,谭承斌难过极了,思索如何带领老师“挑战”农村课改。 通过耐心解释、交谈、示范、沟通,谭承斌摸索出“三变”工作法,即把课改内容变活、教法变实、问题变小,引导老师揣摩、理解。一年过去了,老师们在这样反复讲、反复磨中逐渐吃透了教材,慢慢融入到新课改中。在谭承斌的引领下,这群已近退休年龄的老师们学会主动反思,钻研课改,形成一股比学习、比进步、比成绩、比奉献的新风尚,学校教学质量跃入全镇先进行列。

    2010年,学校唯一的英语老师患脑瘤病休,这可难坏了谭承斌。他和在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女儿一商量,便每天晚上通过视频跟女儿学起了ABC,然后现学现卖、边学边卖教给学生。好不容易熬到暑假,他又买了复读机、磁带,配了教材,俨然成为女儿的正式学生。通过父女俩一个暑期的努力,秋季开学后,他的英语教学已经不那么吃力了。

“另类”校长:学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白水峪中心小学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寨包子最高处。2011年4月17日下午4点,突然一阵龙卷风从河面肆虐而来。短短几分钟,楼顶瓦砾乱飞,教学楼3个窗户被鼓掉,校园里一片狼藉。谭承斌立即组织教师开展自救,迅速把学生集中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等一切安顿好,已近凌晨。第二天,县教育局领导赶来检查灾情时,谭承斌还在教学楼顶捡瓦补漏。

    为了结束学校桶挑盆端的用水历史,谭承斌积极争取东平村的支持,和村民一起砍荆棘、挖沟渠、架水管,在高山与沟壑间引来了山泉水。通水那天,县教育局局长亲自查验了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并安排拨款。钱到手后,谭承斌“挪用”维修宿舍、建蓄水池。所有工程结束后,谭承斌才拿上剩下的3000元钱找到村支书:“只有这些,嫌少就算了。”村支书气愤地说:“你就是个赖子!”说起欠债,谭承斌向我们透漏:“村支书不过是一时气话,他对学校非常关心,知道学校困难,去年村里还无偿为学校修引水渠5000米,更换水管500米,再次解决师生用水问题。”

    看到我们到来,正在菜地里忙活的阮老师说:“谭校长一直把学校的事当自己的事。检修房屋、修水电,为学生洗被子,他都是利用假期自己干。哪怕是给学生买袜子、宝宝霜,出差、开会、办事,每年不知要跑多少趟,从没为这些报销过。”谭承斌说:“学校学生少、经费紧,我每月有2000元工资,这点开支完全可以对付了。”说完,他平静的脸上流露出毫不在意的表情。

    如今,谭承斌依然由衷地享受着责任的幸福,因为这里有他奋斗的足迹、放飞的梦想,我们仿佛看见他用男人的坚韧和担当,撑起山区孩子希望的天空。

http://s4/mw690/6972c21agd7f16ca965a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