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效课堂的的教改之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当然也刮进了我们的学校,刮进了我们的课堂,实践一年多,我深有感触。
备写教案能指导课堂教学
以前备写教案实际上是抄写教案:或抄写往年的旧教案,或抄写某资料上现成的教案。总之备课流于形式,备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备与讲完全是两张皮。而现在自从实行高效课堂改革后,采取了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形式,一案要两用,即教师用,学生也要用。那教师在备课时就很慎重了,大家备课时能互相交流、探讨,从而取长补短,最后才定案印发给学生。现在教案能指导课堂教学了,老师也不必浪费时间抄写教案,做无用功了。
教学更体现新课程理念
以前上课是教师提问,学生即答,机械、单调的灌输式教学,而现在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充足的自学、交流、展示的时间,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也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了。在课堂上老师有了很多的助手,一些问题由优生代替老师给差生解答,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因为在老师面前学生会有所畏惧,不敢质疑,一味服从现象居多,而现在他们在小组交流时敢大胆提问,大胆争论。而分组展示这一做法的突出优点就是: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在这个课堂上学生成了主人,而老师要做的只是做好巡视,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点拨、补充,当好一个配角就可以了。
评价机制更加细化完善
以前评价学生也就是鼓鼓掌、表扬几句就罢了,而现在的评价机制更细化、更完善了。每天每节课都拿出几分钟时间,来根据每个人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每周再进行一次小结,评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进步之星等进行物质奖励。这一做法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很好地促进、鼓励,而实行积分法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长期的追踪,促使他们不断地努力。
有效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①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②查找不足,寻找对策。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一定有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无论是曾经的魏书生,还是余映潮,甚至如今的杜郎口,我们都不能盲目照搬,既要大胆尝试,又要不断反思,善于发现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敢于创新,做一个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老师。
当然,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以上内容仅仅是我谈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改进,和同事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