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2012-01-07 23:47:59)
标签:

是谁制造了风

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

东南风

教育

分类: 教学论文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们常常探讨的课题,可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我觉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教学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了,也就能达到我们构筑高效课堂的目标。  

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呢?  

要给教师、学生的角色一个正确的定位。  

教师就是整课的“导演”,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着重于启发、诱导、点拨、示范。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立学生自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再好的“导演”没有演员的配合也是不行的,学生就是整场演出的“主角”。课堂是学生的,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习,他们才能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尝试、体验、感悟。只有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我在科学教学中特别注重小组学习,给学生留出提出问题的时间,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分析解决问题。如能得出结论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更是不厌其烦的进行研讨,害怕在研讨中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探讨学习的空间,不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是谁制造了风》时,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他们经过思考后,发现了“风从哪儿来的?”“自然界的风是怎样产生的?”等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也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组讨论、探索研究,学生真正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使枯燥难懂的问题迎刃而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若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这些,教学将是何等的沉闷,教学效率也必定会大打折扣了。  

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在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要注意保证所提问题的可思考性和新鲜度,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和谐了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难易适当  

  如果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言或活动,则必须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难度太大或太小,学生都会懒得动。我在教学《是谁制造了风》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里夏天和冬天分别刮什么风”。而没有问:“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天常刮东南风,冬季常刮西北风?”这样的问题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学生来说解释这个问题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就会让课堂陷入沉闷。这一现象也告诉我们,所提问题不但要难度适中,还要尽量使问题完整集中,并给学生留下宽阔的发挥空间。“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天常刮东南风,冬季常刮西北风?”的问题我留在课后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解决,这样难易问题分层处理,既避免了课堂上的“冷场”,又给学生以自我探索的平台。  

   构筑高效课堂着力点是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外因作用得到放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体验到自信的魅力,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也才能够实现了我们构建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