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到11月底,城关镇过山中心小学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作为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兼辅导员朱瑰丽,早就期待着能与学生家长们见上一面。所以晚上放学,朱老师顾不上回家说一声,就迫不急待地叫上班上刚放学的柯金枝同学,(因为对这个地方不是太熟,所以我请了班上学生做向导),和过山中心小学的“张记者”一起骑着自行车带着我的学生穿梭在乡间的泥泞小路上,开始了我们家访的第一站——过山口社区二组。
我们首先准备访的是学生刘新哲的家。刘新哲,挺聪明的小男孩,可就是学习态度不踏实,老是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来他家前我就抱着去找家长兴师问罪的心理,准备把他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事情,以及他学习态度不踏实的问题合盘向他家长通报。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刘新哲的家,由于事先进行过电话联系,孩子的妈妈在家,一听到老师来了,孩子爸爸连自己开餐馆的生意都不做了,也专门赶了回来。朱老师首先向孩子的爸爸、妈妈说明了来意,先汇报了孩子在校的表现,特别是孩子不喜欢做家庭作业的情况,说到此处,两位家长显然感到很惭愧,他爸爸说:“也怪我们,前几年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光顾着赚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至于养成了他自由散漫,懒惰的坏毛病,后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我们这不,特意从外地赶回家乡来做生意,这两年,也没少对他进行管教,却发现他这坏毛病很难改了,有时生意一忙,也就顾不上他了”。听了孩子爸爸的话,朱老师首先对他们“能够为了孩子而放掉在外地赚钱的好机会”表示肯定和赞同,然后又重点跟他们交流了现在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孩子的父母听了朱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连连说“老师说的是、说的是”。他们表示对于今天老师能来家里他们感到非常的高兴,起初他们以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调皮,老师没有当回事,自己也无力改变,打算放弃孩子的学习,让他顺其自然。可没想到事实却不是这样,没想到老师这么重视自己的孩子,还专门来到家里找他们。他们后悔自己先前的不积极和不乐观的教子态度,并表示以后一定尽全力配合学校努力管好孩子,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就这样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将近半个小时,对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孩子的父母似乎一下子有了说不完问题,由于朱老师还要赶到下一个学生家,所以只好告辞,并相约下次再交流。
随着柯金枝的指引,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位家访对象——张波的家里,张波,贪玩,学习成绩不好,还总爱在学校惹事。这是一个一直让我比较头痛的学生,对他可以说我的心里充满了太多的不满。来到他家,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看起来年近六十的妇人,我们很热情地礼貌性地叫了声“阿姨,您好!您是张波的奶奶吧”,“我是张波的妈妈,请问,你们是——”,一句话让我尴尬了好一阵子,朱老师连忙向眼前的这位本以为是“孩子奶奶”的孩子的妈妈表求了歉意,然后做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听说朱瑰丽是张波的老师,这位妈妈表现的非常的热情,连忙把我们请进了屋里,并说自己快六十岁了,“不了解情况的好多人都以为我是张波的奶奶”。由着这句话,我们开始拉起了家常,本来准备来了就直奔的“主题”,朱老师也暂时搁浅,听了孩子妈妈的一阵讲述,我们才了解到。原来,张波的爸爸在张波还没出生时就不幸身故了,这么多年来张波一直由妈妈独自扶养长大,为了张波,妈妈也没再改嫁,他还有两个哥哥,大的已经有30多岁了,也常常帮着照看这个小弟弟。没想到这个孩子的家庭是如此的特殊,我们顿时感到无比的震撼:这个可怜的孩子,永远也无法看到自己父亲的样子,更谈何享受父爱。我们的内心一阵心酸,感觉很沉重,先前准备向家长倾泄的怨气此时一句也说不出了,想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再面对着这么个早已年过半百的为了自己的孩子独自支撑着家庭的伟大母亲,我还有什么怨言可发泄,先前对孩子的所有不满突然间都变成了对孩子的怜悯。当时我只感到自己的失职。若不是这次来家访,我可能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原来平时这个让我头痛的孩子竟有如此这般让人心酸的境遇。朱老师首先表露出了对张波妈妈的无比敬佩之情,然后表示了对事先不了解孩子情况的歉意。并把孩子的在校表现委婉地告诉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并暗暗下定了决心,今后会更加关心张波,爱护他,让他尽量能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好好学习,感受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临走,孩子的妈妈表示今后会配合老师好好管教孩子,并对我们这次能来家访连连表示了谢意!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感慨万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需要关心,需要了解。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学校和我们老师的关爱。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都可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成为他们奋进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我们更加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了。不能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我也更加体会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不断探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