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课改同行

(2011-11-30 23:05:48)
标签:

教育

新课程

探索

评价

关注学生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很幸运第一批与新课程接触,经历了课改的风风雨雨,与数学新课程同行。但是站在三尺讲台之上还是常感无奈与困惑。教师精心的备课,并不能换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课堂上一如既往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几十年来的教学方式似乎已被认可而延续下来。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但又迷茫疲惫的眼神真叫我们心急如焚,我们渴望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指引我们走好今后的教学之路。当新课程理念化作雨露甘霖洒向神州大地时,我们如同干渴的土地看到了希望,期待着丰收。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去,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紧跟课改的脚步,用心探索,在课堂上力求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发展。课堂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从未有过象今天这样放飞思维、主动求知。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素质明显得到提高,显示了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勃勃生机。

    记得我刚刚参加课程改革第一年时,自己不了解课本和学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上完了半学期的课程,自己认为知识很简单,孩子们却很多都不会,参加教研活动才知道自己上得太快,于是又停下来复习。现在想来就像是昨天,十年之后的今天,我教的第一批课改年级的学生已经上了高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如何依据新课程标准去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经常思考和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年参加培训、听课、研讨和考察学习等活动。我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就数学教学谈一点自己粗浅看法和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转变师生角色,营造和谐氛围
  在开展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而应把自己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会、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9加4的加法时,以往我会在一开始就把凑十法教给学生,而现在我并没有急于把凑十法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你打算怎样算。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9再往后一个一个地数,10、11、12、13;有的说:10加4是14,那9加4就是13;也有的想凑十法。这样,能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有一种轻松感。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转变课程观念,灵活应用教材
  新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呈现形式丰富而开放,注重和学生的实践应用相结合。在教学中我就尽量用好、用足它,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但在实践中,我也意识到教材只是传授某知识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惟一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可以创造地使用教材。
  如:在一年级上册“愉快的周末”实践活动中,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这样设计:安排了4个小组活动——篮球组、跳棋组、踢毽子组、跳绳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份活动记录,由一个学生监督,另一个学生记录。4个小组分别开始活动,轮流记录,完成4项活动后,开始计算,填出得数,得分最高的还可以获得奖励,最后向全班反馈小组记录结果。教师把记录结果检查后,让学生根据记录情况继续提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谁最快谁就先获得奖励,最后全班统计结果,评选优胜小组。学生激动异常,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全班充分合作交流,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一切教学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样讲授才有利于学生接受,而是要首先考虑怎样设计学习情境,怎样引导才有得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去感知、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的“再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发展质疑批判,求导创新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和嘴巴等感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想象、实践,尤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不用老师的嘴代替学生的嘴,给学生充分“讲话”的自由。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由教师的讲授式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式,也许刚开始我们会觉得很不习惯,而且心里常会觉得有点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做行吗?可通过实践我发现,首先现有的教材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突出个性。在这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是牢固。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协调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我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我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结果通过交流发现学生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1按铅笔的颜色来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在这里学生不但自己开动了脑筋,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转变评价方式,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在过去重视终结性评价,现在注重过程性评价,由教师的单一评价已转向多样化互动评价,尊重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分数的高低作为标准。现在,我知道了,对学生评价时,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为了更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这个学期,我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如:在知识技能、情感体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表中留有一栏给家长对学生的合理评价。这样改变了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做法。
  另外在课堂中,也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而且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班内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小组内的相互评价等。如:我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节课中,用不同的图形拼成了机器人呀,轮船呀,汽车呀。让学生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用不同的颜色涂出来。完成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评一评,觉得谁找的正确而且涂的又漂亮的就是本组的冠军,并把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在小组内评出的冠军中再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评出本班的冠军。这样学生自己评出的冠军对他们来说是最公正的。重视学生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新课程的实践教学,我感到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做不成,做不好的。新课程改革,她用无限的动力让教育教学焕发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让我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新课程一切是“新”的。这“新”意味着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这“新”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数学教师付出艰辛的实践,付出智慧的创造。当然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新课程的同时,不能误以为新课程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不能误以为新教材只不过是换了一套教材,检验新教材的标准在于我们一代的教师。我们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使新课程真正地“新”得有理由。让新课程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