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家住湖北武昌的李先生,对儿子使用网络搜索工具做作业的行为,感到既苦恼又无奈。 李先生说,儿子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平时功课主要由妻子辅导,他没操什么心,因此对儿子的学习也不太了解。最近几天,他发现儿子做寒假作业总要打开电脑上网,凡是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在网上百度搜索答案。“这样上网找答案,能学到东西吗?” 李 先生翻开儿子的科学寒假作业,发现其中有不少概念,他自己也搞不懂,儿子说很多题目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只好求助网络。在这个寒假里,相信为孩子寒假作业烦恼的绝不止 李 先生一家,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非常多,可面对一些古灵精怪的问题,答案究竟往哪里求,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之所以要给孩子布置寒假作业,内在的道理不言自明,问题是如今的寒假作业确实存在超出教学范围的内容,美其名曰“智力拓展题”,比如小学二年级的寒假作业中,就有“奥运会的标志是五环,五环圆圈中有九个空白处,请将1-9这9个数字填入九个空白处,使每个圆圈数字之和等于13。”且不说很多孩子在面对此类试题时,本身肯定无法一一求解,就算是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家长,有时在面对这样问题时也须绞尽脑汁,甚至全家总动员可能都无济于事。站在一线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理解寒假作业者编写者的苦衷,在内容的设计编排上,既要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要体现新课改之创新理念。可不得不说的是,缺乏对孩子学段特点的准确把握,有些问题根本就是在拔苗助长。
于是乎,孩子自然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父母,本当孩子本人完成的作业却成了家长的额外劳动,难怪有人感慨“孩子的寒假作业竟成了家长作业”。而有些问题限于家长的知识水平或丢开书本多年,例如不会英语的家长就没有办法指导孩子的英语对话,孩子向家长求相应答案也未必就能得当有效帮助,于是,同学之间联系着相互帮忙并不鲜见,专门建立一个QQ群,各自分配完成一部分作业内容,随后再将答案在QQ群内分享,当然,上网直接在贴吧中搜索答案也常常可以见到,甚至,有孩子在网上征求枪手“代写寒假作业”,据说每到假期临近结束前这样的生意异常火爆,枪手们还言之凿凿“既挣钱也帮忙”。
现在的孩子们为完成寒假作业,对答案的求助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低年级的孩子主要依赖于父母,稍高年级的孩子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忙,贪玩的孩子则倾向于通过网络。从父母或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可以埋怨孩子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也可以批评他们为求轻闲而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应该着力加强对孩子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也要认真反思在寒假作业的布置上是否科学合理,存在不存在诸多偏题和怪题的问题,日常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教育有没有到位,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完成的寒假作业。否则,年年寒假都有大量作业洒向孩子,而为由此产生的烦恼困惑却难以根绝,长此以往,父母和教师头疼不已,孩子也未必就能通过完成寒假作业达到巩固学习之效果。
今天正式上课,常常是一些孩子为寒假作业苦恼不已的时候,或是因为过年玩乐耽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以至不得恶补作业,或是习惯了把问题集中到最后才想起必须完成以交差。拽着父母问这问那,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作业,甚至干脆直接花钱请人代写,都会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建议家长们此时要多加留心,适时督促孩子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寒假作业。当然,确实有不解的问题,也可以向他人(包括教师)请教或上网搜索,只不要完全依赖于此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