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略清代诗歌重要流派(一)

(2011-01-25 00:30:51)
标签:

杂谈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诗歌,作品数量丰富,题材广泛,艺术风格多样,具有特色,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诗人之多也是空前的,如近代徐世昌的《晚清簃诗汇》,便录入清诗人六千一百余家,诗二万一千余首,诗人数量比《全唐诗》所收的二千三百余人,几乎接近三倍。诗论上也多有建树,创神韵、格调、性灵、肌理诸说。清诗的成就,超明越元,可与唐宋抗衡,在中国诗歌实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又是与清代诗坛上,诸派蜂起群雄逐鹿,此落彼起,互相助进,密切相关的。

    有清一代,诗派很多,有名而见于书传者,即近二十派之多。这里择其影响较大者,按年代先后,分述如下:

    一.崇唐派

    崇唐派是清代初期产生于顺治(清世祖福临的年号,1644-1661年)、活跃于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1662-1722年)约八十年的一个诗派。因这派诗人论诗推崇唐人,作诗取法于唐诗,故后人以“崇唐派”名之。

    吴伟业(1609-1672年)是崇唐派最早的诗人,也是明末清初时颇负盛名的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江苏省)人。崇祯(明毅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年)四年进士,曾为东宫侍读,官至左庶子。南明弘光(福王朱由崧的年号,1644-1645年)朝任少詹事。明亡入清后,被迫官国子祭酒。他生活在明、清王朝更替的时代,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忧患、国破家亡的痛苦。由于作者槁木时艰,身经世变,所以发之于诗,多愤世哀时怀想故国、感慨身世之作。他的诗作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或描写人民的痛苦遭遇,或暴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或抨击投降清室的大臣将领等,有的作品抒写了自己屈节仕清的悔恨。情深意婉,辞藻绮丽,格调谐和,具有独特的苍凉风格。他作诗学唐,叙事言情宗法元稹、白居易,格律上师承“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以《圆圆曲》最为著名。这首七十八句的七言古诗,描写的是明末名将吴三桂与名妓、爱妾陈圆圆(名沅,字畹芳)的悲欢离合故事,反映了明末清初国家兴亡的大事,表现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对吴三桂为夺回爱妾不惜判变降清的恶行,进行了委婉的讽刺。他继承了白居易讽喻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感时伤乱,哀怜顽艳,情深意婉,令人“一读一缠绵”(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之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两楚生行》、《织妇词》、《永和宫词》等,也是他有名的作品。

    除吴伟业以外,崇唐派有名的诗人还有:宋琬(1614-1674年)、施闰章(1618-1683年)、朱彝尊(1629-1709年)、屈大均(1630-1696年)、陈恭尹(1631-1700年)和赵执信(1662-1744年)等。

    虽然,这派诗人都“崇唐”,被称为“正统诗人”或“古典诗人”,但是,他们崇尚的诗人、诗论见解、作品思想的深广度、诗歌的风格等是有差异的,生活经历也不同。如宋琬和施润章崇盛唐李白、杜甫,两人以诗齐名,号称“南施北宋”,宋琬是北方山东莱阳人,曾被旗子诬告,下狱三年。出狱后,又长期漂泊、闲居,因之,其诗多写个人的失意和愁苦,情调低沉、感伤。施润章为江南安徽宣城人。他尊唐抑宋,主张作诗要有学力、言之有物,反对浮华空泛。其诗内容比宋琬的要厚实,有较多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的篇什。又如屈大均和陈恭尹,两人与梁佩兰以诗齐名,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屈大均诗宗李白,诗法杜诗,长于五律。清军进攻广州时,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其诗富有民族意识,不乏感时伤事,怀念故国、图谋复国、揭露清军暴行、关心民生民瘼的作品,风格明健。如七律《偈文丞相祠》:“萧条柴市口/就义忆先贤/碧玉归无地丹心痛入天/武侯师未捷/箕子道空传/终古宗臣相/斜阳麦秀边”。吊古伤今,感慨良深,表现了作者对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无限敬仰与怀念,显示出他坚强的民族气节。陈恭尹幼时,父亲即为抗清捐躯。受父亲的影响,他坚持民族气节,出仕南明永历(桂王朱由榔的年号,1646-1662年)朝,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灭亡后,隐居匿迹,不肯事清。因而,其诗多歌颂抗清英雄人物,宣扬民族气节。其七绝《读秦记》,借咏史表示对清王朝的不满,借秦始皇焚书坑儒讽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迫害由明入清的爱国人士:“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