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4/02/21/13929707898624960.jpg
尽管马年“春晚”让人味同嚼蜡,但当搜狐网将美国版的政治剧《纸牌屋》第二季以“集束”的形式抛出时,这枚炸弹确实消耗掉很多人在长假期间累积的冗余能量。与此同时,一幕中国现实版的《纸牌屋》也不甘示弱,如果把财新网在年三十播出的《周道》看成是这部剧目第一季的剪辑版,那么马年上演的应该是它的第二季,而最新的两集应该是“冀文林的落马”和“刘汉的‘黑金帝国’”。与美剧不同的是,尽管这个剧目早被媒体“剧透”,但如何演绎依然成迷。
在“刘汉的‘黑金帝国’”这一集,终于轮到黑帮登场,剧情的迭宕起伏不仅丝毫不逊美国枪战大片,凶残冷酷嗜杀成性的黑老大刘氏兄弟也绝不输历史教科书中任何一个恶霸。但相对于美剧而言,中国人的心态却不在惊险的剧情上,他们更看重的是谁才是这幕剧的“主角”,因为不管你有没有“雅兴”,剧情早已经外泄。但根据中国观众的经验,“主角”们通常会耍“大牌”摆架子,或仅给观众一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这对于日益挑剔的“观众”而言,当然是非常不“叫座”的事情。但这一次似乎不同,不仅所有的媒体都加入“剧透”的行列,导演们也非常卖力,只是不知道它能演绎到第几季,最终以何种方式收场罢了。
前不久南风窗杂志发表的《打虎“路线图”》,就是为这部中国版的《纸牌屋》第二季“鸣锣”,而“老老虎”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一个“新元素”,这种“新元素”的加入让陈旧的剧情终于有了市场,导演的投入程度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尽管“主角”呼之欲出,但由于这个情节过于复杂,长于“剧透”的各大媒体在第二季都已经筋皮力尽,语言的过度透支让它们在第二季表现平平,倒是《环球时报》在冀文林落马后发表的社评可圈可点:“对今后,社会也已相信,反腐败不会有官阶限制,贪腐带给所有官员同等风险。无论多高的职位,只要一个人真的干了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事,都会被揪出来。”
就经济领域而言,相较于18年前举世震惊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而言,坐拥资产400亿的“刘氏集团”简直是更高层次的升级版,权力与血光充斥于迭宕的剧情中,让人难免后背发凉。非法武器库、9条人命案、开设赌场、随意撤换县官……这个坐拥70家海内外公司的“黑金帝国”简直是
“中国奇迹”,也自然让人联想到美剧《纸牌屋》中的冯山德,只不过现实中的刘汉可能仅是这类人的一个马仔和面首而已,而这位冯先生有如中国反腐败大戏中时隐时现的神秘人物“周滨”。马仔向来都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刘汉从来都是赢家,刘汉从不失手”的牛皮吹到了华尔街日报上去,但财富毕竟是靠权力和暴力得到的,如此积敛起来的财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与“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不同的是,刘汉的“黑金帝国”凭借的是权力与暴力的结合,其凶残暴虐的程度让刘涌们也无法直视。在“远华案”中,落马官员被“钦定”为“赖昌星有预谋地腐蚀拉拢”的结果,那么通过分析,刘汉的“黑金帝国”则得益于权力与暴力的完美合作,只是二者各占多大股份不为外人所知。当然,二者在成因上存在着因果关系,尽管“远华案”被称为中共建政以来的第一大经济犯罪案件,但最后只拍了一大堆“苍蝇”便草草收场,如此反腐当然会让贪得无厌的“老虎”们眼热,从而改变了“闷声发大财”的节奏。由此分析,刘汉确实生逢其实,权力与暴力一拍即合,以刘汉做掩护的“黑金帝国”便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
在腐败这个链条上,暴力不过是权力的马仔,《新京报》引述与刘汉接近的匿名人士称,有特殊背景的商人周滨2002年前后到四川投资,刘汉高价从其手中购买项目,“为了维护关系。”报道指2001年,为讨有关领导欢心,刘汉在阿坝州投资建设两座水电站。2005年,刘汉把经济效益良好的天龙湖电站和金龙潭电站卖给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四川汇日电力公司,汇日转手以27亿元卖给五大国有电力集团的大唐旗下桂冠电力公司,净挣22亿元。
这仅是权力与暴力结合后的一次操作而已,但却惊的人目瞪口呆。维尔京群岛一类的离岸公司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法眼”,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它往往成了洗钱、避税的代名词。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08年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中,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算排名,维尔京群岛以159.54亿美元高居第二。更有数据显示,80多万家岛上注册的公司中,就有近20万家与中国企业有关。
大部分人在观看美剧时不过是跟风,中美毕竟是两种政治生态,那么一些情节就显得极为突兀。“纸牌屋”作者道布斯曾当过撒切尔夫人的幕僚长,对于这段历史,他在《纸牌屋》后记中自嘲说:
20多年前“犯下的一个最光荣、最了不起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错误,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我的一生”。可见,作者要表现的是民主政治阴暗的一面。这部片子涉及很多中国政治层面的敏感内容,但并没有遭到禁止,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其实,政治生态无法改变权力的秉性,区别只是哪一种能让肮脏减到最低。
对于《纸牌屋》在中国受到追捧的原因,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月17日报道说:“该剧火起来的最重要原因是,展示了中国的腐败、精英内斗和有钱阶层发挥的巨大影响力,而这些是国内电视剧不敢触及的。八面玲珑的冯山德暗中设计、迫使中国政府官员实行更自由的金融政策,更不用提对中国高官的直接贿赂了。”在剧中,那个可疑的中国商人冯山德有句这样的台词:“在中国,我们这个阶层的人只会为那些有用的人付钱。”可见,美国人在演绎这个剧目时,确实还是考虑了中国观众真实感受的。
《纸牌屋》的主角是老谋深算的政客安德伍德,由于未能进入内阁任职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和向上攀爬,最后凭借不择手段跃上权力之巅。但观众在观看时往往会忽视一个细节,安德伍德夫妻在实施每一步计划时都有精巧的算计,而这些算计无不围绕着法律和民意这两根主线进行的,这也凸显了民主国家博弈双方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民意的重视。
相对于美剧而言,我们的这出戏没有什么水准,完全由权力主导全部戏码,想抛出一个其它的“包袱”非常之难,而暴力和美色不过是权力的点缀而已。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下中国现实版的这一幕如果在未来拍成电视剧的话,如何演绎都成了问题。当然,如果他们当初对法律和民意有所顾忌,这出戏也根本不会在现实中上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