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3/large/6972147bjw1en3baum5cxj20hs0ddab0.jpg
#我独立制片眼中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核心精髓应该是记录在未知旅程中,重新发现的真实感受。写出大纲、梗概可以,为什么要提前写出具体的分集梗概?为什么要提前控制片比?片子还没有拍摄!为什么要多次改稿、审稿?为什么在拍摄之前,提前设定集数?要给自己束缚,无数的条条框框,过于理性,会让自己的片子没有"情感共鸣"。纪录电影的拍摄方式除外,片比可以达到1:1。那是在用电影的制作方式,拍摄纪录片!或许是因为中国纪录片最早的拍摄方式沿袭电视台制作专题片的制作模式。所以更多的纪录片看上去,更像是专题片。自己前期的主观设想越多,不会让自己变得从容,只会让自己在创作拍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矛盾,迷茫。生活当中真实发生的现实状态,怎么可能和你的稿子想的一样?虽然有时生活比戏剧更加狗血!但就像是你在生活当中碰到更多的事情,是无法按照你自己的主观意识转移一样,更多的是需要你有解决、应变的能力......在纪录片的世界里更不可能像所谓的工业化流程一样,有什么统一模式、标准!因为每一个片子都有属于他自己到属性,就像是有生命到种子!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是永远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我是一个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人,也可以说我的性格任性,因为我是摩羯座!因为我的中方摄制组还在办理签证,我自己带着大约150公斤的设备到日本拍摄,感谢日本NHK的摄制团队,似乎文化、语言都没有阻碍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我们合作非常愉快。我中方的摄制团队还有大约150公斤的设备即将启程。3台4K摄像机,几百T的数据硬盘,两套MAC
PRO苹果Final
Cut剪辑工作站,两套苹果笔记本,两套雷电硬盘底座传送系统。方便于分组拍摄时,可以随时将机器里用SSD卡视频采集卡到数据即时传送到移动硬盘,回到基地转入到数据阵列,再传送到另一个数据阵列备份素材,保证数据安全!同样的素材用USB3.0传送需要2个小时,如果我用雷电系统传送同样的数据,只需要18分钟。8支镜头,足够给4组摄影团队,每组配上一个长焦头、一个广角头在碰到拍摄不同场景是更换使用。每组都配有一套ND2、4、8灰片。每台摄影机都有一套森海无线话筒、进入1声道、一套随机有线话筒进入2声道,日方的NHK摄制组有两套音频调音台、挑杆。一套可以360度逐格拍摄的自动遥控滑轨。一套如影陀螺仪三轴稳定器,就好像把斯坦尼康架在移动轨上,陀螺仪稳定技术来源于航拍飞机。我的装备就像是每一组拍摄的人都是特种兵,要承担摄影、摄影助理、录音、录音助理、灯光、后期视频传送等一系列工作。至于我,还是忘掉我自己所谓的一些制片人、导演称谓吧。以身作则:从我决定坚持排除万难,也要坚持把这个项目完成!我早已经忘了和官官改了一遍又一遍的稿子,因为所有的文案已经和我的人生经历、电视制作经验在我的心中、脑海里融为一体。如果你要是领导一个俱备特种兵素质的团队,就要拥有特种部队队长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从制片工作开始到外联、摄影组、录音组、哪怕是传送素材的场记工作、中国与日本的所有音视频不兼容的转换解决方案,我都要亲力亲为。是我选择用最新的设备技术,我当然必须要为可能要出现的任何状况负责,只要我掌握了全部技术难点,我才可以告诉团队所有成员!忘掉自己的过去,心态归零,重新开始,了解学习最新的设备、影视技术,让自己更加专注的把一件事情做好.......
一年前的今天,足球的项目诞生于梅地亚的一楼茶室。在我偏执的坚持下,项目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与复活中徘徊,最后顽强的走到了今天!可惜这1岁的孩子,命运波折,只是刚刚开始......感谢在这条路上陪我走过来的小伙伴:官官、胡江波、颜强、朱晓冬、铃木、杨昭、姜波、崔曦、章弘、夏昕、梁杰、张雪、郑志、宝宝、张淑丽、阿仑、小魏、大言、李君、田中奈美、王豪、朋飞、高帅、周超、王爱军、徐秋丽、晓涵、慈鑫、陈斌、丛枫、大井、真由美、重野、远藤、山田、刘佳、板仓......我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