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南美洲气候带

分类: 张其昀李春芬赵松乔陈传康 |
第十一章 南美洲气候带
南美洲北约起于10°N,南止于56°S附近。宽度以赤道附近最大;从南回归线向南,大陆束狭,至大陆南端东西宽度只有500-600公里。
南、北美洲的大陆轮廓和地形布局极为相似:尖端南指的三角形,北部最宽,西部都有高大的南北向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之间,是宽仅300多公里的连绵的高原、盆地,陡峻的山脉从委内瑞拉东部南下直达火地岛。由于地质年代古老,南、北美洲东部的山地起伏不大。与北美阿巴拉契亚山地相应,南美洲发育了圭亚那和巴西高原。除去个别山峰海拔超过3000米外,一般山地海拔很少高于1500-1600米。北美中部密西西比-密苏里河流域,因长期接受了两侧山地、高原侵蚀物质的堆积,构成了广阔的内陆低地。无独有偶,南美洲亚马孙流域和巴拉圭-巴拉那流域,也发育了广阔的内陆沉积低地。
南北美洲地形上的相似,并不显示两洲气候总特征上的相似。这是因为两洲大陆最宽处所在纬度不同,北美洲在中、高纬度,南美洲在低纬。因此,北美洲的气候总特征,正如前面所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而南美洲则表现为海洋性较强的暖湿气候。譬如50°S南的火地岛年较差只有11.1。
一、南美洲的气压和气流形势
控制南美洲的行星风带主要有热带辐合带、大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风带当然因季节而有移动,但中心位置变化并不大。
7月份,行星风带北移。南美洲北部、中美洲,以及大陆西岸副热带地区,分别为热带辐合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陆东岸副热带地区虽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但与西岸不同。前者在大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气流控制下,气流经过广大洋面和巴西暖流已变得暖湿而不稳定。另外,当这一气流进入陆地,暖热的地表更增强了气流的不稳定。而西岸则在大洋副热带高压东侧气流控制下,加上寒流和上升冷水的作用,干凉而稳定。
温带地区7月受西风控制,在安第斯山障壁作用下,使气流在山前(西坡)抬升,成云致雨。过山至东坡,因气流下沉、焚风作用使巴塔哥尼亚高原干燥少雨。
南美洲温带地区东岸,在7月份极地气团可北上活动,顺巴拉圭-巴拉那谷地流向低纬;遇到热带气流同它交绥,便能形成锋面。
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热带辐合带和副热带高压区南撤,南回归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受到饱含水汽的信风、热带辐合带和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巴西东部和南部大西洋沿岸,因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交汇,常形成锋面。
与此同时,南美洲西岸副热带地区,在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侧稳定气流控制下,在40°S以北地区,干燥少雨。40°S以南仍为西风带。
在上述环流以及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下,加上安第斯山的作用,南美洲温度和降水,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如下特征:
1.暖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变动不大,其中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几乎都超过21。最高气温并不出现于赤道地区,而出现于赤道两侧的萨瓦纳气候带。亚马孙河流域全年湿润高温。大陆西岸因秘鲁寒流的作用,低纬气温反常地低,使等温线在西岸发生向低纬弯曲。
2.湿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亚马孙、智利南部和哥伦比亚西部地区,全年多雨;副赤道带属夏雨冬“干”区。西岸从4°30′S到28°S左右全年无雨或少雨;28°S到38°S左右为冬雨夏干区。东岸,巴西东南和阿根廷东北是夏秋多雨区;安第斯山东坡和东岸之间高纬地区为内陆少雨区(参见图10.2)。
二、南美洲气候带
(一)西岸型
面积十分狭窄,主要发育于安第斯山西坡到沿岸地区。
1.赤道雨林气候类型
分布于6°N到赤道附近。高温多雨。在4°N附近哥伦比亚的布韦那文图拉,年平均气温为26.1。1-2月气温最高,达26.7;9-10月25.6。年降水量7129毫米,各月降水都超过50毫米。
2.萨王纳气候类型
分布于0-4°30′S厄瓜多尔西部。有明显干湿季,北部干季短,南部长。厄瓜多尔、瓜亚基尔(2°S,80°W)年平均气温25.7,最热月(4月)26.9,最冷月(7月)24.1;年降水量976毫米;6-12月为干月,各月降水低于50毫米。
3.西岸热带副热带凉荒漠气候类型
延伸很长,从4°30′S直到28°S。在副热带高压和寒流及上升冷水共同作用下,全年干燥少雨。偶尔(平均每25年一次)出现埃尔-宁诺(El-Nifio)异常,带来丰富降水,并导致自然景观的变更。智利的伊基克(20°S,70°W)年平均气温17.3;12月-1月,20.1;7月份,15.6。年降水量仅1毫米。稍南面的安托法加斯塔(23.5°S,70°W),年降水量也只有4毫米。
4.地中海式气候类型
分布于智利中部,28°S-37°30′S。9-3月,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几无降水。5-8月西风带北移,极锋气旋活跃,降水比较丰富。
这一地区夏季气温,除谷地外,都低于22,属地中海式气候副型。年降水量自北向南增加。智利的瓦尔帕来索和圣地亚哥年平均气温各为14.3和13.9,1月为17.6和20.4,7月为11.3和7.9;年降水量各为490和350毫米。
5.温带阔叶林气候类型
分布于37°30′S以南地区。全年受西风控制,气旋活动频繁,加上安第斯山脉的抬升作用,降水十分充沛;但全年气温十分凉爽。
北部,智利的瓦尔迪维亚(40°S,72°W)年平均气温为11.6;1月16.6,7月7.6;年平均降水量2676毫米,各月降水>50毫米。南部奇洛埃岛的莫洛罗布斯,年平均气温只有9.5,1渔业13.4,8月6.6;年降水量2817毫米。一些山地,降水量高达6000毫米。
(二)内陆干燥型气候
尽管安第斯山宽度不大,仅300多公里,但是中央安第斯山仍大部分发育了高原和盆地。这里降水不多,因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变性后的气流,干季相当长,如玻利维亚的拉巴斯5-9月为干季,由此向南干季递增。
属于温带的安第斯山东部、阿根廷南部到巴塔哥尼亚高原,是半干燥和干燥气候区。阿根廷北部内陆也属于半干燥区。在潘帕斯草原以西年降水量平均少于250毫米,在它以北属查科(Chaco)热带半干燥气候。
巴塔哥尼亚实际上是长有相当粗的干草草地,能放牧,大家通称它为荒漠,并不正确。
南美洲干燥气候分布不象北美洲和欧亚非大陆,其热带和副热带干燥气候地区分布不和温带干燥气候相连,这是由于安第斯山阻隔所致。不过,如果以28°S为坐标原点的话,那么大致可以把它们近似地依余切函数曲线联系在一起。
(三)东岸型气候
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以东的东岸和东部地区。
1.赤道雨林气候类型
分布于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西伸到安第斯山麓,以及圭亚那沿岸。内格罗河口的玛瑙斯,年平均气温为27.2,9-10月28.2,3月26.5;年降水量1771毫米,仅有一个月降水量<50毫米。依基托斯(3°45′S,73°12′W)年平均气温24.8,11月25.8,7月23.4。年降水量2623毫米,各月降水都超过50毫米。许多人以为亚马孙地区难以想象地炎热,实际上南美最热的地方在阿根廷西北部和巴拉圭查科地区,这里最高气温可达43以上。
2.湿萨王纳气候类型
分布于赤道雨林气候两侧,包括奥里诺科、马格达雷那平原、委内瑞拉沿岸、巴西高原(除去东部和南部地区)和亚马孙流域东部地区。全年分干湿季,干季2-4个月。库亚巴(15°36′S,56°06′W)年平均气温26.5,10月28.1,6月23.9;年降水量1392毫米,有3个月的降水量<50毫米。
3.干萨王纳气候类型
由湿萨王纳气候向极地为干萨王纳气候类型。马拉开波(10°38′N,71°37′W)年平均气温28,8月29.1,1月27;年降水量459毫米,低于50毫米的月份有8个月。巴西东南圣弗朗西斯科(16°S,43°W)年平均气温22.6,10月24.6,6月19.4;年降水量1448毫米。5-9月共5个月,每月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其中6月和7月各为1和3毫米。
圭亚那高原和低地,虽有干季,但从降水和温度来看近于湿萨王纳气候,因为它的干季只出现于秋季,其他各月降水皆很充沛。
4.副热带东岸湿润气候
分布于乌拉圭和巴拉那-巴拉圭河之间地区和潘帕斯的东部。夏季降水来自副热带高压西侧大西洋潮湿的东北风;春秋季因有极锋活动,也带来降水。冬温夏热。冬季可因冷空气北上导致降雪。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年平均气温16.1,1月23.1,7月9.4,最低温为-5;年降水量962毫米;11-12月各月大于100毫米,6-8月最少,但大于50毫米。
巴西高原东部沿岸世纪上也可划入东岸湿润气候类型。巴西的里约热内卢(23°S,43°W)只有7-8月的降水量每月少于50毫米;年降水量1102毫米。不过也有人把它划为热带雨林气候之中,也有人把它列为热带西风潮湿气候。
三、安第斯山垂直气候带
从图11.2(世界垂直带谱)可见,总的看,安第斯山山坡气候与其相邻的平地气候一致。例如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的东科迪勒拉山,降水丰富、气温年较差小,与赤道气候相似。而秘鲁、智利北部西科迪勒拉山气候,极为干燥,与邻近干燥气候类似。

安第斯山中段山地显示了干燥性,而北段和南段(尤其是南段)十分潮湿。
从山地垂直气候带来看,大致可提出如下模式:
热带山地气候带 一般在热带地区900米以下的山麓地带,热而潮湿,实际上是赤道低地气候的垂直方向的扩展。
温带山地气候带 在热带地区处于900-1800米高度,有时可高至2400米。
寒带山地气候带 一般讲,在热带地区高于1800米,其上界在赤道地区,约在3000米,向高纬,高度则降低。
高山草甸带 介于3000-4600米。
冰雪覆盖带 4600米左右是雪线所在,高于雪线处为冰雪覆盖带。
从雪线讲,安第斯山北段约位于4600-4800米;安第斯山中段因气候干燥,雪线位于6000-6300米,是世界雪线最高地区之一;而南段降到1000-1200米。
安第斯山间高原和盆地的气候,除前面讲的热带干燥型外,赤道型山地高原,全年有雨,春秋特多。如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年平均气温14.5(海拔2660米),3月15,7-8月14;年降水量1061毫米,各月降水量>50毫米。
温带型山地高原(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与赤道型不同之处在于冬季是干季。如厄瓜多尔的基多(2850米),年平均气温12.6,9月12.7,2-4,7,11各月,温度最低,为12.5;年降水量1120毫米,全年以6-8月降水最少,低于38毫米。其他各月都超过70毫米。
四、南美洲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由上述可见,南美洲气候不仅受行星环流支配,而且深受安第斯山及大陆轮廓的支配。
由于南美洲大陆最宽处位于热带、副热带,这里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值很高,为140-160千卡/厘米2,因而气温也很高。安第斯山位置偏西,东部并无高山足以阻止东来潮湿海洋气流深入,因而发育了世界上最大的赤道雨林气候区。赤道雨林区两侧,为地势不高而且起伏不大的高原,萨王纳气候也得到充分发育。
由东部向西,发育了赤道型和热带型山地高原气候。而西岸赤道雨林和萨王纳气候不仅东西宽度十分狭窄,而且热带干燥气候,因寒流和上升冷水作用,伸展到很低的低纬度。与热湿的东岸形成鲜明的对照。
热带地区气候类型尽管在热水对比上有所不同,然而从气温看,彼此大致相近。
副热带东岸,发育了全年有雨,夏季居多的湿润气候;而西岸则发育了冬湿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山地显示了干燥特征,这里雪线特别高。
温带地区太阳辐射值小于热带、副热带,只有80-120千卡/厘米2。不管东岸或西岸,温度大致相等:即使内陆,在温度年平均值上,与东西岸同属一个范畴。但是在水热对比关系上,可看出差异。
东岸缺失潮湿温带气候类型,而内内陆半干燥、干燥气候所取代。西岸为温带阔叶林气候。安第斯山也反映了温带特点,雪线降低到海拔1000-1200米。
南美洲由于陆地中止于56°S左右,因而寒温带、苔原和冰漠气候,一般不出现于地面;只有山地高处,可找到山地寒带气候。
前一篇:胡焕庸:北美洲气候带
后一篇:胡焕庸:近二十年来的地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