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程教学流程及方法
(2011-05-22 13:13: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资料 |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程教学流程及方法
衡量学生掌握口语的能力,要看他运用如何,而不是懂了多少。在这方面,学习语言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一个学生学了许多语法知识却不会运用语言,就像一个弹钢琴的学了许多有关和声的知识却不会弹钢琴一样。因此,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并不看他懂了多少,而要看他在众人面前语言运用得如何。
作为新教师,我们跃文最害怕的不是出现问题,因为问题是必然存在而我们无法回避的。其实我们心底里最怕的是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短时间里掌握最基本的技巧是我们解决这一心理困惑的最主要任务。
一、组织教学——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5%
复习:
听写:
每次开始有一个听写,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必须学习单词的压力。听写的内容应该是课文里最重要的单词或词组。如果学生有能力的话,可以都听写。听写时可以让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写几个,写完之后,让学生纠错,指出黑板上的单词哪里错了,如果错了,正确的应该怎么写,让学生把正确的写在错误字的旁边,这样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比较。对加深记忆有很大帮助。
导入:
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切入本课学习内容,可以检查作业的形式。回答问题,教师提供的总结性参考答案具承上启下的作用,慢慢把学生引导到本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上来,由教师绝对控制到适当展开。
实例:
本节课讲手机。老师可以从夸奖学生的手机为切入点,让学生以功能为基础,每人都说一个自己手机里有的功能,比如说:打电话、接电话、发短信、闹钟、日程表、计算器、照相……适当可以扩展探讨一下其中大家感兴趣的一项或两项。
二、生词学习——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20%
单词讲解的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所有单词主次分类,分类原则是:常用或不常用,正式或非正式、中性的分类原则,这样做最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以后使用过程中不容易用错。
可以从话题出发,通过实物展示或者提问的方式导入生词。遇到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予以纠正,为后边的成段表达打好语言基础。
生词操练一般采用的是教师给情景、学生说句子的方法。要注意,一般由较容易的情景开始操练,但最后最好扩展到课文中的句子,为后边理解、复述课文作好铺垫。
由于是独立造句,一般说来,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造出来的句子很容易出现词的解释包括词的语法功能及特点、词在句中的位置、词的搭配、词的使用范围有很多不对的地方,需要老师重点的地方给予充分的讲解。
单词解释的方法:
实例:
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讲“当即”可以解释为“马上”、“立即”。
又如讲“姑姑”一词,可以这样做:
老师:
学生A: 不知道。
老师:
学生1:
老师:
学生2:
老师:
用学过的单词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地理解词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单词也是非常有效果。
根据语素推测词义
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语素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的意义。
实例:
学习“服装店”一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又如“自学”一词时,学生弄懂了“自”是“自己”的“自”,“学”是“学习”的“学”,自学的含义便不讲自明了。
利用旧语素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以后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问答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讲解词义和词的用法。
实例:
教“干”这个词,可以这样做:
老师: “干”是什么意思?(在学生预习过的情况下)
学生: “干”是做的意思。
老师:那组几个词呢?
学生:干活儿、干事、干工作(不同的学生回答)
老师: xx下午你做什么?(用学过的“做什么”带出“干什么”)
学生:我学习汉语。
老师: xx昨天下午你干什么了?
学生:我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问答方式是一种非常使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学生预习情况较好、所讲词汇有比较容易、或者学生水平高过本课之上时,它的特点是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归纳,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的汉语表达能力。
三、课文学习——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30%
口语课的课文,一般是口语课的核心。处理好课文,是口语课的关键之一。
课文的学习内容及方法是:
1、课文听读——纠正语音语调
教师先读一遍,学生听一遍,让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个标记,又不会的字词标注一下拼音,然后让每个学生读一遍,由教师点名,这样学生时刻处在紧张的状态中。在每个学生读完之后,老师可以问大家,刚才他读的有没有错误的地方。这样做学生是时刻都在思考中。而不是别人在读自己在想着别的事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读时除了给学生纠正语音语调以外,还要注意示范自然口语的语调、语气、轻重音及停顿。再纠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让学生模仿自己,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模仿几次。如果遇到怎么也发不好的音时,可采取让他模仿一下旁边发音比较好的学生发音。
2、课文讲解之语法讲解
在讲解课文时,遇到有代表性错误的语法现象,给予充分的讲解。推荐方法是,句子释语法:
在举例句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a)
b)
c)
实例:动态助词“着”加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形式是 “……着……” 例如:
在举例子中注意的几点是:如果发现学生在通过例句解释之后,没有很清楚的情况时,应用图示或公式将语法点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便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视觉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写在黑板上,但不可过于繁琐。
实例:
比如解释“把字句的基本句型”,就可以这样写:
名词(施施者)+把+名词(受施者)+动词+其他
然后着重解释图示中的“其他”是什么,以及“动词前后总有一些别的成分”让学生在理解图示的基础上掌握其他使用条件。
比如讲“连”字句,就可以把强调部分所适用的词性情况用图示解释给学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
1、 名词
2、动词
连
4、小句
使用公式,比如在解释比较句中“比”字句的语义关系时,可表示为:
甲 + 比 + 乙 + 形容词
我比他大
又如结果补语的语义结构可表示为:
作业我写完了
他跑累了
3、课文讲解之深度理解文章内容
就课文内容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要注意的,教师设计的问题,除了要涵盖重点内容以外,还应该提问那些语法较难的句子,或者带有重点功能表达项目的句子,即个别重点句,此类讲解,除了说明句子的语义和结构形式以外,还要说明句子的使用功能。重点句的操练,一般采用教师给情景,学生用重点句进行表达或对话的方法。
实例:
关于“问路”的课文:
A:请问,去友谊商店怎么坐车?
B:在校问口坐101到人民广场,然后换地铁。
A:在哪儿下车?
B:在中山广场下车。
A:麻烦你了。
B:不客气。
实际操作过程是:
老师:
学生1: 老师,我还没去过友谊商店呢。
老师:
学生2: 坐101到人民广场,再换地铁。
老师:
学生2: 在校门口儿坐车。
老师:
学生2: 在校门口儿坐101到人民广场,再换地铁。
老师:
学生3: 在中山广场下车。
老师:
学生3: 不客气。
老师:
学生1: 在校门口儿坐101到人民广场,然后换地铁。……
通过这种方法,练习了本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点之后,再练习一两遍课文。有些对话引入之前,为了对会话进行限制,教师可以先画一个示意图或给出重要的词语,比如上例,如果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上从学校到目的地的示意图,效果会更好些。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突出本课的语言点,对它进行比较充分的练习,容易和实践结合起来;
四、交际会话(自由表达)——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10%
此环节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文内容为延伸点围绕本课要学生掌握的功能、情景点或词语,贯穿于整个课堂中。
实例:
在讲解这些词的时候,例句应用现有的场景为最佳。比如说头发一词,马上就可以以大家的发型为切入点,如果发现学生有兴趣,可以稍微深入一点的聊一聊。
再比如说抽烟一词,可以问有人抽烟吗?每天抽几根烟?抽了多长时间了?那你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吗?别的人呢?家里面,朋友有抽烟的吗?这样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就可以很深入的聊一聊,同时也是对这个单词的多重练习。
五、复述课文——环节约占总教学时间的10%
复读课文时,要板书提示词,在复读的过程中,提示词可以逐渐擦掉。
复述课文的一般步骤:
先由老师看着提示词,带着学生一起复述,适当时候给一些提醒。如果人多接着分组练习,最后抽查个别学生复述。分组练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集体分组练习,如一半学生集体扮演A角色,另一半学生集体扮演B角色,进行对话,然后交换角色再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两个一组,给两分钟自己分组练习。
课后习题:
在复述课文原话的基础上,老师选择一道二道有代表性的课后习题,拿到课上来让大家练习一下,巩固一下新学的单词及语法。
通过环环相加,层层铺垫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完成了由词到句、到整段的表达。通过用原文语句叙述,到语言框架的运用,由有准备的交际会话,最后到无准备的自由交际表达,越来越接近生活中的交际实际,基本完成了训练学生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本教案为大连跃文语言文化培训中心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