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10-08-03 15:59:49)
标签:

人物

航天

杨利伟

分类: 杂志文摘

文/杨利伟

 

2003 年10 月15 日9 时整, 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 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我曾经在现场看过火箭发射,那种情景令人非常震撼。

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 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此时身在飞船中,虽然能听到火箭点火、发射时的声音,觉得噪音很大,但远不像在外面感觉震耳欲聋。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因为很快就有动作要做,所以全神贯注,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仪表板,手里边拿着操作盒。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

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要提前做好准备。但当时,没有人有过坐火箭的真实经验,并不清楚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一看情况远不像训练中想象的压力那么大,心里稍有释然,全身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下来。“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了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 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这个时候,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 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 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要承受不住了。

当时,我的脑子还是非常清醒的,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不应当有这种情况出现。

共振持续了26秒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之后,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经过研究,我们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当时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飞船此后的飞行非常顺利。在将近十分钟时,飞船仿佛一下子跳进了轨道。我突然有了失重的感觉。

失重的确是突然来到的。因为一直有火箭推着飞船,一直在加速,加速就有过载,有相对重力作用。近十分钟时,最后一级火箭跟飞船分离,突然一分离,飞船没有推力了,身体感觉猛地往上一提,我意识到已经处在微重力环境了。

这时,我被束缚带固定在座椅上,人肯定飘不起来,但是我突然感觉离开了座椅,不贴着它了。我注意到飞船里的灰尘“噗”的一下,全起来了。

灰尘肯定是有,再洁净也会有灰尘。正好9点多钟的阳光从两个舷窗外边照下来,因为没有大气的原因,没什么遮挡,光线非常明亮,就跟早上把窗帘一打开差不多,细微的灰尘在光线里一下“升”起来。跟我一样,所有的物体在失重时都会“升”起来。好像舱里的万物一下有了生命和翅膀,会自由飞翔了。我的眼睛几乎不够用。

我低头往下看,只见所有的束缚带,在飞船里用来固定物体的绳子,全都竖了起来,微微摇动,挺有韵律感,特别好看。就像湖水中的水草一样,在水中蓬勃生长,舞动着生命的活力。

我太惊奇了,尽管读过关于失重的描述,也曾有过体验,但在地面不可能见过这种现象,也无论如何想不到这种奇特情形。

我明确地知道,自己已经真正进入茫茫太空了!

测控数据显示,飞船正确入轨,此时它的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7.83公里;轨道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是400公里。

入轨之后两分钟,飞船按指令调整姿势,我的工作是操作太阳能帆板,让它像两只翅膀一样展开。之后我按程序向地面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我的身体“感觉良好”。

在克服了初到太空的不适之后,除了要做的工作和与地面的配合,我就迫切地想赶快看看太空是什么情形。但这需要等地面的指令。10时31分,舱内环境监测正常,地面指挥人员下达指令,允许我摘手套、解束缚带。我内心的渴望早就迫不及待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摘下手套,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第一时间先往起一飘,然后拽着座椅很轻松地就过去了,飘到了舷窗边上。

哈,太空和地球一下子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选择先细看太空还是先细看地球这一点上,我内心涌动着对家园深深的眷恋,我贪婪地向下张望。

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

以前不理解文学描写中“美得让人窒息”是什么情形,而此时我真的是屏住呼吸,久久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动得不得了。

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和倾慕,啊,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您太完美了!

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任何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而唯一的机会幸运地降临到我身上,我一定要替所有的中国人好好看看她。我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我要留下所有我见到的奇异景色。

随着飞船的飞行,地球在我面前呈现着不同的景观,我动用了脑海里所有的地理知识观察她。上学时,我们经常看地图,平时我们会转动家里的地球仪给孩子讲述地形地势的概念,而现在,我眼前的地球却以无与伦比的维度伸展着她的壮丽身躯,她的形象使得所有的地图苍白简单,也使所有的地球仪呆板无趣,她真实地在宇宙中自如地、永不停歇地运转着,以她的宏大、美妙向我阐述着生命之星的往世今生。

她仿佛在告诉我,孩子,你一定要知道地球母亲在这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是怎样运行生存的,你要仔细看看你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她是宇宙的宠儿,而你们人类是她的宠儿。

地理知识告诉我,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海洋,我果然看到了大片蔚蓝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骄傲地袒露着广阔壮观的全貌;我还看到了黄绿相间的陆地,连绵的山脉纵横其间;我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天空,大气层中飘浮着片片雪白的云朵,那么轻柔,那么曼妙,在阳光普照下,仿佛贴在地面上一样。海洋、陆地、白云,它们呈现在飞船下面,缓缓驶来,又缓缓离去。

当飞行员的时候,我曾飞到内蒙古、新疆上空,看到下边的草原绿油油的、白羊一群群的。现在我看见云彩就像草原上的羊群,蓝色的海面和多彩的陆地,披着淡淡的白云,美轮美奂。我就随着这美轮美奂的星球一起转,乐此不疲。

在地球蓝色的弧形地平线之外,是深远幽黑的宇宙。

我以敬慕的心情凝望宇宙的远处,在太空看到的宇宙是黑色的,是那种纯净的墨一般的黑。宇宙是真空的,没有空气折射光线,所以它是黑色的,不像我们在地面看到的是蓝色天空。去过西藏的人都看到过透亮的、满天星斗的星空,而此时在太空中观看星空,是更透彻、更明亮的。没有物质的遮拦,没有大气产生的折射,星星眨眼睛的现象看不到,所有的星星就那么远远地耀眼地亮着,一颗一颗,像色调不一的晶莹宝石,悬在黑色天鹅绒般的背景上。我知道自己还是在轨道上飞行,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怀抱,冲向宇宙的深处,然而这也足以让我震撼了。我并不能看清宇宙中众多的星球,因为实际上它们离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很多都是以光年计算。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宇宙的广袤真实地摆在我的眼前,即便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飞天的人,我已经跑到离地球表面400公里的空间,可以称为太空人了,但是,实际上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仅像一粒尘埃。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怎么一点儿都不动呢,甚至眼睛也不眨。

后来,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当看到这段录像的时候,我感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盯着大屏幕掉眼泪,哭得像个孩子。

我看到我的大队长申行运哭了,一米八的大个子在那里捂着脸哭。我看到我的教练也在流眼泪,朝夕相处的航天员战友们,我的领导们,还有工程技术人员,那一刻大家都在流眼泪。

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牵挂我!那种真诚,那种真情流露,直到现在想起来,我心里都还有种暖暖的感觉。

(责任编辑 刘丽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