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双:“荷花”完成以后 |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吧--收藏 |
该来的始终会来,千万别太着急,如果你失去了耐心,就会失去更多。
该走过的路总是要走过的,从来不要认为你走错了路,哪怕最后转了一个大弯。
这条路上你看到的风景总是特属于你自己的,没有人能夺走它。
PS:
雷双:“荷花”完成以后
我曾说过,我画画的目的只是为了作品本身——倾心竭力地画出一幅满意的画。假如目的是为了其他的人(包括自己)与事,这个动机将是糟糕的,也往往出不了好作品。为了什么而画?我只能将画画的原因代替目的的提问:我不能不画,那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画画时只考虑绘画本身的因素。至于它的社会效果,那是作品完成以后的事情。
前一段抽象绘画是创作冲动的体现,近一段画荷是创作制约的一种收敛。现在我考虑的是完成这批荷花“以后”——与展览及市场有关的事。今年春夏在上海的个展如果实施,要有一部分荷系列。再者,也许我要将荷系列拿到2013年嘉德春拍。2012的嘉德秋拍成交价比较理想——是“红色书写.向日葵”(五十多万)。为什么不打算送拍向日葵而是荷花,因为我的联屏形式的荷花在紧接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嘉德秋拍及09年嘉德春拍、艺术市场崩溃之时都连续成交,我以为经受了这种考验的“荷系列”比向日葵的把握更大(向日葵在几年前曾于嘉德及荣宝两次流拍)呵呵,但愿我目前的选择是明智的。
我的荷花联屏几年前还曾被某大拍卖公司看中,但一谈参拍的条件,即:不允许流拍,那就意味着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风险是我要自己付出双倍的佣金,而我愿意承担流拍的风险,不愿自己出相当一笔费用只是做一个成交记录,尽管很多人愿意这样操作,大概那是于自己的艺术市场很有效的做法吧。我不具备那样的“前瞻性”魄力(我于94年就参加嘉德首次拍卖,假如我有那样的魄力和胆量,那么我的艺术市场早就不至于流落到现在这种状况了,哈哈)现在艺术品的市场价位似乎成了衡量艺术家的重要尺度,我不是完全超脱于这个范围的人,但我以为那个所谓的价位实在不足以衡量我本人的艺术水准,可这也是无奈之事,谁让你是这个艺术圈的人呢。再举个“比下有余”的例子吧。雷颐曾对我说(那是九十年代,他已是相当有名的学者):我要坐多长时间的冷板凳才出一本书,那点稿费还比不了你的一片花瓣,呵呵。
回想八十年代无艺术市场可言,并不妨碍我痴迷于绘画,那完全是自娱,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到后来有了对艺术本体的自觉追求,后来又有了艺术的虚荣,再后来又看到了虚无……
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作家(艺术家)当然有快乐,他为这些快乐而生,这些快乐足以使他感到满足……另一方面,艺术家也有虚荣心的快乐。作家的职业,特别是在法国社会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荣的职业。我这样说并不含轻蔑,稍许有些遗憾。在这一点上,我和其他艺术家一样,谁能说自己没有这一可笑的缺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