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侵陵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吧--养心 |
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
一个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自己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
【】
开始陆续收到礼物。各种各样的,有些是能想到的,有些却实在没有想到。
比如,上图的阿胶。这是上好的阿胶,价位在4位数之上。
有时候想想,过节是很无聊的。
看到广袤的南方田野上飘着几只风筝,车正从宁连高速转入同三高速。
在南京和GL告别时她说的“多写吧,写作是让时间停驻”,此刻还缠绕在耳边。
之前,我说明这趟急差的原由,为无聊的日子感到压抑。
她安慰与我。她总是那样严肃,又耐心(等你打开自己)。
从石大后门打车到清风湖只花了24块,和我从办公室打车回家一样。
这巧合也让我怀疑自己从没有真正有效的流动过,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有限的心灵图景上一段段地复制而已。
何况这次出差,看到朋友又努力想负起人性恶的轭,又终归没有宽恕的能力。
这挣扎在之前的四年里几乎算是我生活全部的荒诞,最后我把这个问题抛诸荒野。
而她则无法面对没有确定性的人生。在这种隔膜之间,似乎只有功利的“幸福值”才安慰别人。
但这样的我幸福么?我摊开手,窗外是咆哮的阴沉的天。
回来后,利用晚上哄丫头睡觉的时间,读完了新买的书《最大的一场大火》。
看到那句“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才想起当初看《塔荆普尔彗星下的海啸》时体会。
那种干渴。正因为这缺口,青春可以一再被书写,直到在文字里完成其自身晚到的成熟。
在车里跟着同路人在iPhone上看了一部叫《80后》的电影,虽然大时代仍然很媚俗地成为了爱情的背景。
最强烈的元素,还是那宛如天堂的青春本身。
可以有背叛、死亡的痕迹,但都无损它对自身信念的顽强。
90后的同路人觉得我为这部电影掉泪,简直不可思议。
确实,这部电影只是简单地模仿了一种生活的虚弱的理想而已。
不过这也够了,毕竟是90后们在电脑里随便拷贝观看的片子。
相比之下,最震撼的相遇还是在宾馆里看的《绿洲》。
没有《密阳》里对基督教背后的绝望的刻意放大,只有温暖的丑陋和对卑贱的敬意。
根本就没有什么伦理的困境,卑贱者自有卑贱者相爱的风格。
并且还能有那些不容易的变化,都是在道德、审美的惯性的夹缝里,自然存在的东西。
尤其是最后,打破小区宁静的、聒噪的收音机,真是棒极了。
【】
听音乐吧,音乐是能洗涤一切的心灵良方。
如果听不见,请手动刷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