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06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吧--养心 |
和辽河油田来的帅哥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其实呢,今天周末,大家都各忙各的,他就跑我这呆着了。
帅哥是山西太原人。我说,太原,我忒熟。
0506那几年,常常去山西吕梁地区写生。离石。交城。汾阳。临县。岚县。方山。石楼。
吃莜面。喝假酒(当然是同去的男士们)。常在黄昏时分,爬上那些黄土梁峁,坐很长时间看那条黄河。
它那个时候不怎么好看,没有九十九道弯,只有两三道。
三两次后,对太原就很熟悉了。老住在迎泽大道边上的同一个旅馆,服务员们都认识我。
山西人热情,喜欢开玩笑,还说些挺荤的话。让人有些受不了。
最近一次去太原,大概是今年的五月,从北京直接去太原。
来回都坐动车。呵呵,在不同的公共场合,出现的人群有些差别。
候机厅里,玩儿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更多些。裙子更短。目中无人的更多。
与机场候机厅相比,在火车站候车室里,人们说话的方言味道更浓。
更多泡面和烟的味道,穿得通常更厚,人造革制品更多些。
排队的时候,跟得更紧,推搡得更多些。
动车上的人都在聊天。或者用手机在和远处的人聊天。
动车车窗密封比过去好,说话的声音都显得很大,不停地钻进你的耳朵,想不听都不行。
哼,其实我是真的不爱听滴。
有的在谈生意下单。有的在表扬对方善解人意。有的在说同事的八卦和坏话。
后面有个人用手机说:“我告诉你一个超级震撼的消息,这个与你们全体都有关系,与全国都有关系。”
挖,这个不能不听啊,我竖起耳朵:“告诉你,老杨要回来了。”
标题党嘛,切。后来,他接着说,“老杨回来,大家心里都有股暖流啊。”
咦,不错啊,老杨做人能做到这个份上。我单位里能有几个老杨就好了。
田野里有很多树,都挺好看,树冠很油画。
想起法国诗人Lautreamont的说法,他形容好看,会说“美得像缝纫机和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
迷迷糊糊睡着了。半睡半醒之间,有卖平遥牛肉的车厢服务员走过去,叫卖声相当地温柔。
还是迎泽大道。看起来没有太多变化,汾河两岸可不怎么认识了。
最开心的是,早上起来,直直的,抬头就看见了双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