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吧--读书 |
一直在听穆洛娃的小提琴协奏曲,让人的心里多少有些唏嘘。唏嘘什么呢,却是各有滋味了。
傍晚时分,天边出现了鱼肚白。
恰在此时,友人打电话来,要请我吃晚饭。
因为身体原因,纠结了半天,还是谢绝了友人。好在,人在外,很多话不用思量。
他说:那你给我推荐一些书籍吧,他要回国休年假了。
读书人百无禁忌,我自认自己读书的视角还是比较宽泛的。
认真的时候,我能看艰涩的文字。比如《冷记忆》。比如《尤利西斯》。比如:《雕刻时光》。
百无聊赖的时候,我也会翻翻几元钱买回来的木子美的《遗情书》。或者安妮宝贝。
友人说他的朋友里,我是他最为敬佩的读书人之一。
不辨此言真伪。不管怎样,在本地的圈里,我只敢承认自己是读书读得相当调皮的一个。
至于认真、严肃、专业的程度,有那么四五个我是自愧不如的,或者还有其他静静读书的人。
生活中,有极严肃认真的读书人谈书论字,心是敬重着他们的。
囿于精力有限,也就常常选择沉默了。
不过,友人的需要还是要满足的,姑妄在自己这两年购买的一批当当书目中,挑了这二十本出来,供其一选。
当然,这些书并不是我现在常读的,只是考虑到朋友的兴趣爱好,毕竟我多少还是了解他的。
1、《比亚兹莱:最后的通信》
暗淡忧伤的画作背后,生命之花尽情绽放。我喜欢300多幅黑白的画作。
2、《梵高奶奶的世界》
大概是在朋友的博里知道了这本书。
然后在网上搜索到了她儿子帮她在新浪建的博客,看了不少她的画。
3、《山南水北》
常常在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喜爱的地方。
有一所木房子,里面放满了我喜爱的书籍、碟片,和一个相爱的男子一起过着简单的日子。
一起相伴着,在这四季分明的地方,度过以后的人生路。
梦想吧。不能实现之时,于慰藉我的书籍之中,《山南水北》是一本。
恩,作者是韩少功。
4、《艾•辛格的魔盒》
短篇小说。艾•辛格因他的《傻瓜吉姆佩尔》和《卢布林的魔术师》等佳构得我欢喜无限。
5、《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只是因为作者是卡尔维诺,在这本书里他写轻、快、精确、形象、繁复等等概念。
他的备忘录原本可以写得更丰盛,不管怎么说,他实在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
6、《天堂沉默了半小时》
其作者曾为《南方人物周刊》“电光倒影”专栏作家,想来还是有些质量的。
7、《大教堂》
卡佛的短篇小说集。
卡佛的文字,琐屑,读他,有种感觉像是读很多人的读村上春树。
8、《伊利亚随笔》
9、《日本随笔经典》
10、《三杯茶》
11、《香港文学》精选集
这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香港文学》精选集,估计很难弄到手,真的值得一看。
一如看电影,像《性工作者1》和《性工作者2》。
还有《天水围的日与夜》、《女人四十》之类的香港电影,也不容错过一样。
12、《周作人左右》
13、《像自由一样美丽》
这是被囚禁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群孩子们所画下的美丽画册。
在死亡的阴影和魔爪之下,艺术的美,仍纯真地存在着,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和眼睛里。
就像喜欢梵高奶奶的画一样,殊途同归,我爱这些孩子的画。包括,爱这本书。
14、《乡村传》
海男写了那么多本书。我只买了寥寥的两三本。这其中就包括了这一本。
我要说,这是海男所写过的文字中,我最为喜欢的一本书。
对于远离自然界已久的我来说,这种朴素的妖娆,是值得一翻的。
15、《影响了我的五十篇散文》
16、《埃梅短篇小说选》
17、《塞耳彭自然史》
读了《赛耳彭自然史》,韩少功、海男的乡村写作就显得太矫情飘浮了。
18、《奇人录》
19、《永不枯竭的话题》
20、《影像:1979—2005最有价值影评》
这是我从日记本上摘下来的2009以前读书片段。
2010年以后买的书都不在此列。
Leigh N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