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教材研读
(2010-10-29 13:15:30)
标签:
读书笔记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数与代数”教材研读
数与代数总体概述
内容概述 |
主要内容 |
结构形式 |
||
|
第一学段 |
第二学段 |
第一学段 |
第二学段 |
万以内的数、 简单的分数 和小数 |
整数、分数、 小数和百分数 |
数的认识 |
数的认识 |
|
常见的量 |
负数和方程 |
数的运算 |
数的运算 |
|
基本运算 |
有关运算 |
常见的量 |
式与方程 |
|
简单的 数量关系 |
借助计算器 探索数学问题 |
探索规律 |
探索规律 |
关于数与代数的各册主要教学内容
|
数的认识 |
数的运算 |
常见的量 |
探索规律 |
一上 |
认识20以内的数 |
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认识钟表、整时和几时半 |
|
一下 |
认识100 以内的数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
认识元、角、分认识时、分 |
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
二上 |
|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表内乘法 |
认识米、厘米 |
|
二下 |
万以内数 的认识 |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 |
认识克和 千克 |
稍复杂的图形数的排列规律 |
三上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万以内加法与减法(二);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时、分、秒 认识吨 |
|
三下 |
小数的初步认识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
认识年月日 24时计时法 |
|
四上 |
大数的 认识 |
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
策略优化问题 |
四下 |
认识小数 |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的加减法 |
|
植树问题 |
五上 |
简易方程 |
小数的乘除法 |
|
数据与编码 |
五下 |
因数与倍数 认识分数 |
分数的加减法 |
|
找次品 |
六上 |
认识百分数 |
分数乘除法 |
|
鸡兔同笼 |
六下 |
认识负数 |
|
|
抽屉原理 |
四、课堂教学建议: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板块: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数的认识——理解意义
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主要分为认识整数、认识分数、认识小数、认识百分数和认识负数五大块。
1、数的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包括:数的含义。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数学交流。数学活动。
针对此,具体建议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
(2)理解数的意义要与数的读写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二)数的运算——理解算理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如下问题:
1、建立四则运算概念
首先,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意义。
其次,应淡化概念形式,注重数学本质。
2、重视口算教学
在教学中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目标,应注意如下两点:
(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原理。
(2)科学合理训练,强化基本口算。
具体说来,一要注意加强课堂练习,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口算内容;二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三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建议教师每天对学生进行3----5分钟的口算练习。
3、加强估算意识
要体现《标准》中“加强估算”的要求,可以着力于以下两方面:
(1)培养数感是打好估算的基础。
(2)掌握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最常使用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简约、转换和补偿。所谓“简约”,是学生在估算时先把数简化成比较简单的形式。所谓“转换”,是学生在估算时把一种问题转换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而所谓“补偿”,则是学生在进行简约或转换时,进行一些调整,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估算比较准确。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要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1)找准算法多样化的前提。
(2)把握算法优化的标准。
过去我们仅仅用成人认为惟一合理的方法作为基本算法教给学生。现在我们认为的基本算法是什么呢?其实,基本算法并不是惟一算法,基本算法应该是指同一思维层次上的方法群。以此为基础,这里提出判定基本算法的三个维度:一是从心理学维度看,多数学生喜欢的方法;二是从教育学维度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方法;三是从学科维度看,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有价值的方法。理想的基本算法是三位一体的,在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科维度要求会逐渐增强。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运算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如下的思维过程: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中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是进行了简算的题目一定要进行检验,可以采用用原运算顺序再算一次的方法,以确保计算的正确率为主要的目标。
另外,在计算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是简算。
(三)常见的量——重视体验
2、要注意活动素材的选择应与教学重点相结合
3、要注意课内外的结合
(四)、式与方程——把握转折:从“算术”走向“代数”
“式与方程”是代数学习的开端,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只能择其主要,概述如下:
1,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也是在后续学习中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要在经历大量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活动中实现。
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
2, 认识方程,要体验“数学建模”
方程思想的首要方面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因此,教学应通过设计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在教学认识方程时,教师就要有“建模”意识。
3,解方程的教学,要突出“等式性质”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解方程的教学,一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后,再探索方程的解法。二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探索、理解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我们还要认识到:解方程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而是在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模型的变换,进一步体会“相等关系”。
(五)、探索规律------培养兴趣
1.从无序到有序
2.要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3.倡导计算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