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直赢的人,都有一套好运气公式【经纬低调分享】2

(2024-06-26 15:36:44)
分类: 创业者资料大全

3

第3个玩家


第3个玩家,和第2个玩家一样,进场后也先看了一会儿。


然而,他做的选择,却和第2个玩家恰恰相反:


“正面”经常出现?那我就偏不押“正面”。


因为,“正面”都已经出了那么多次了,接下来,总该轮到“反面”了吧?


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


没错。第2个玩家的背后,有“贝叶斯定理”撑腰。


是不是还挺有气势?


但第3个玩家的背后,也有一个定律在撑腰:“大数定律”


但其实,翻译成普通话,只需要一句提示,你就能听懂全部:


硬币,是没有记忆的。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贝叶斯定理,没错。观察概率找趋势,没错。根据趋势下注的人,也没错。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被你观察到的那个“大概率事件”,真的是“趋势”。


什么是趋势?


因为汽车兴起,所以马车会消失在马路上。


因为智能手机兴起,所以主打移动电话的诺基亚会四面楚歌。


因为移动互联网兴起,所以基于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会不再占据聚光灯。


所谓趋势,就是一连串有因果关系的事,组成的发展动向。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因果关系。


比如,你上一次投出的硬币结果,和下一次投出的硬币结果。


硬币,是没有记忆的。


每一次投硬币,都是一次独立事件。


哪怕你之前已经连续投出了100个“正面”,第101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大,而是依然和第1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一样,是50%。


理解贝叶斯定律的人,会看概率,找趋势。


但理解贝叶斯定律的同时,还理解大数定理的人,还会再多做一步:


判断事件和事件,是真的存在“因果关系”,还是都属于“独立事件”?


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可以靠贝叶斯定律,帮自己调整赢的概率,帮自己改运。


但如果,那些事,就是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独立事件”呢?


还能怎么帮自己改运?还可以靠“大数定律”。


概率论里对“大数定律”的定义是:“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随机变量各数学期望的算术平均值收敛的定律。”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在重复实验中,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趋于平均值。”


翻译成更没有口音的普通话,就是:“抛硬币,如果你抛的次数足够多,你会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各占总次数的50%。”


这种基于“大数定律”的现象,也被称为“均值回归”:


只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一切的起起落落最后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回归到原本的均值。


这个常被人称为“市场最敬畏的规律”,会体现在股价、房价等社会现象里、也会体现在气温、降水等自然现象里。


理解了这个,你就能理解:


为什么,很多市场里的老玩家,会教人要牢记号码分布,而更老的玩家,记完还喜欢反着出。


为什么今天很多人会说:“凭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凭本事”亏掉。


又为什么芒格会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


现在,再重新看一遍喻老师的“好运气公式”,你会不会又有新的理解?


什么是“做对的事”?


只是判断先验概率高不高吗?还不够。


要避免误判,你还要先判断,几个事件之间,是不是真的有因果关系?


“顺势而为”能成事的前提是:你看见的那个“势”,是真的。


什么是“把事做对”?


只是不断重复,不断迭代吗?还不够。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如果是“独立事件”,比起不断“调整”,更好的做法是尊重“均值”。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小步迭代”能成事的前提是:你迭代的那个方向,是对的。


理解了这些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道好运气公式:


好运气=做对的事+把事做对。


所以,第3个玩家的打法,会是运气最大化的打法吗?


也不一定。


因为大数定律、均值回归要“显灵”,需要2个前提条件。


除了要是“独立事件”,还需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什么叫“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那个硬币,有可能第1次抛,是“正面”,第2次抛,就“回归均值”,出来了“反面”。


但,也有可能,那个硬币连抛了1000次,都是“正面”,第1001次抛,才开始“回归均值”,抛出“反面”。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保证自己选“反面”的那次,刚好是那第1001次?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喻老师的回答是: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留在牌桌上。”

4

最后的话


在好运气公式之外,喻老师在书中还有一个总结:


留在牌桌上,好运自然来。”


牌桌,是不确定的,甚至是残酷的。


凯恩斯就曾说:


“市场保持非理性状态的时间,可能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


这种情况,怎么办?


一个常见的选择是:“听天由命”。


就像,第1个玩家那样。


但是,总有人在敬畏“听天由命”的同时,还相信“事在人为”。


就像喻老师总结的那个能帮自己提高“赢的概率”的公式:


好运气=做对的事+把事做对。


然而,知易行难。能真正理解和用对这个公式的人,都是真正理解和尊重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的人。


他们的手里,通常还会先掌握2套能辅助自己理性决策的工具:


一套,是“贝叶斯定律”。


先判断是不是“因果事件”,再基于“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做决策。


就像,第2个玩家那样。


一套,是“大数定律”。


先判断是不是“独立事件”,再基于“均值回归”做决策。


就像,第3个玩家那样。


可是,就算是第3个玩家,就一定能保证成功吗?也不是的。


毕竟,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在书的最后,喻老师感慨地说:


也许,过去这几十年太美好了,以至于我们忽略了概率游戏的神奇性:即使是最好的游戏,哪怕胜率很高,赔率很好,也是有胜有负的。


那么,在牌局看起来好像胜率不再像以前那么高的时候呢?我们,还能怎么帮自己提升运气?


让自己,尽可能长久地留在牌桌上。


喻老师说:运气,其实是一个全局性的概念。


短期来看,运气具有偶然性,就像“狩猎”。


但是,时间越长,运气的比重会越小,玩法也会越趋向“耕耘”。


当时间被拉得足够长,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时,那个一直在“做对的事,把事做对”,一直在“帮自己叠加赢的概率”的人,总会迎来“赢”的那一天。


但前提是:他能活到那一天。


所以,稳住、挺住、坚持住。


至少,在好牌终于来了时,别让自己不在牌桌上。


真正的高手,人生的叠加态是: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乐观地幻想,悲观地计划,平静地实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