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专项训练范文点评
(2017-12-01 18:05:52)
标签:
记叙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优秀作文写作 |
分类: 博主文章 |
记叙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专项训练范文点评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自己的生活中自选题材,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1.文章必须有不少于两处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并在文中用横线画出。2.提倡写真实故事,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艺术加工。3.诚信作文,谢绝抄袭。
因为雨
103 黄洁仪
又是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雨点打落在窗台上,溅湿了草稿纸,勾起我对往事的追忆……
(入题简洁,“又是一个……雨天”,自然引出下文对雨中遭遇的回忆。)
那是一个天气十分阴郁的下午,没有太阳,也没有风,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嚣着,仿佛它这样叫,这闷热的鬼天气就会转凉似的。突然天空“轰”地响起一个惊雷,惊落了满地的尘埃,四处都在尘土飞扬,风,终于来了,我听那知了,它叫得更欢了。(场景描写1)
(大雨将至的场景描写得简洁生动,毫不拖泥带水;两处拟人很成功很亮眼,使文字显得性灵而富有情趣。)
雨来了,豆大的一点砸在身上发出“啪嗒”的声音,(细节1)我急忙骑着单车退回停车棚。“糟了!没带伞!”“算了,淋回去吧,感觉蛮爽的。”这是我心里两个小人儿进行的斗争,不分伯仲。“伞给你。”耳边忽然传过来一个充满善意的声音,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横在我眼前,(细节2)手里握着的是天蓝色雨伞。伞的主人,是班里不怎么熟络的同学。没等我反应过来,那天蓝色的雨伞已落入我车篮中,它的主人,只留下一个穿着雨衣在雨中扬长而去的背影,仿佛这天地对他毫无阻挡,何况这点风雨。
(典型情景一,同学雨中无私送伞。两个简练的细节、富有童趣的内心独白, “横”“落”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一个“不怎么熟络的同学”真诚无私的友情尽在其中,“穿着雨衣在雨中扬长而去的的背影”则隐隐让人感受到“伞主人”那种“天地任我行”的洒脱与不羁。“伞的主人”、“它的主人”从“伞”的视角落笔,与各自的上句“雨伞”的叙述主体无缝衔接,使行文自然流畅,又风趣巧妙。)
伞上豆大的雨点在天蓝色的防水布上蹦着跳着,抑或是轻盈地舞着,(细节3)伞下的我听着这富有节奏感的雨声,想到了一句诗,或许不怎么贴切——“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番光景却也是美极了。
(此段有“以景结情”之妙!使场景故事自然终结而余韵不绝。)
就这样(怎样啊?)保持着慢速行驶(“行驶”不如用“骑行”准确)在回家的路上,(过渡,引出新的场景故事)前方的土坑早已积满了水,迎面而来的还有一辆汽车,这下完了,白校服肯定要被染成黑色。出乎意料(地),汽车在水坑前缓缓停下,司机按了两下喇叭,开窗招手,示意我先过去。雨点打落在窗沿溅落在他手臂上,溅落在车里的座垫上,(细节4)他毫不在意地抹了抹,见我骑车经过了,便也缓慢行驶起来。(“便也”二字把话说坏了。)
(典型情景二:司机停车给我让路。本段写得稍微简略,这是详略处理的需要,也体现谋篇布局的匠心。但这段文字写得也有点粗糙,几处画横线的地方在表达上还可再斟酌润色。)
大约是在快到家的那个路口,急着回家轮胎却一打滑,(这话说得太急了,好好说)我整个人摔倒在地,天蓝色的伞布也被蹭上了泥渍。我挣扎着想爬起来,却有人先我一步用自己温热的大手扶我起身,又呼啦啦跑过来一堆人,扶起我的脚踏车,拿起我的书包,拾起那天蓝色雨伞,撑在我头顶。(场景描写2)这群可爱的人们,是路边修建亭子的工人叔叔们,在雨天里仍在工作,不停歇着。素不相识,却伸出了援手。有的叔叔用外地的口音,一直亲切地安慰我,见我没事,能自己回家,便笑了笑又转身跑回去工作。我看见雨水打落在他们宽厚的肩膀上,将他们的身心洗涤得清澈干净。我看见泥水溅落在他们的裤脚上,却脏不了他们清澈干净的内心。(这几句话说得欠妥,也有不合理之处)我发现雨伞天蓝色的伞面不知何时被冲刷干净,似他们清澈干净的内心。
(典型情景三,民工雨中扶助摔倒的我。扶助的场景写得很暖心,“素不相识,却伸出了援手”议论点题,中规中矩。最后几句议论升华则写得有点过了,过犹不及,反而给人不够真实之感,宜作修改或把画线两句干脆删去。)
后来啊,(说“回到家中”更好)天空又放晴了,阴郁的天色不复存在,风雨过后换上的依旧是天蓝色的背景,似天蓝色伞布,似一尘不染的善良的人们的内心,在我心中,留下了那么样深,那样深的印记。(980字,50+5=55)
(结尾照应并承托上文,简洁的语言而富有余音意蕴。)
【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文章以饱含感恩情思的笔调,巧妙地选取雨天里发生的三个生活片断故事连缀成文,表达对善良的人无私帮助、善意关怀等行为的赞美,讴歌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释放满满的正能量。几处场景、细节描写的呈现生动细腻,加上修辞运用及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内容具体充实,中心鲜明集中,过渡衔接自然严谨,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整体上行文简洁流畅,拟人等修辞的运用使语言显得灵动而富有情趣。
又见花开
103 彭立杰
阵阵秋风袭来,带着些许寒风,直钻进人的衣缝中。许多昔日艳丽的花在狂风的威逼下耷拉着脑袋,与地共色,似乎想把自己掩盖(用“掩藏”好)起来。只有那菊花,仍高傲地昂起头迎接秋风。那菊花,又开花了。望着后院的菊花地,回忆便涌入脑中。
(秋风至,落红满地,只有傲菊独立寒秋。首段成功运用拟人手法,场景描写很出彩。末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的回忆。)
小时候,我特爱在菊花地里玩。每到秋天时,母亲便去浇她那些菊花,我则在一旁采露珠,捉蝴蝶,追蟋蟀,摘菊花,玩得不亦乐乎。我时常摘一朵又大又美的菊花,蹑手蹑脚地走向正蹲着浇花的母亲,悄悄地踮起脚尖,轻轻地将那朵又大又美的菊花插在母亲的头发上。母亲发觉了,摸了摸头上的菊花,又点了点我的鼻尖,说:“你个小调皮。”说完,我们就都笑了。我的童年,是在菊花香和笑声中度过的。
(往事之一:菊花田里的欢笑。有场景、有细节,语言有张力,文字简洁而意蕴丰富。)
上了初中后,我便成熟了许多,也明白这些是小孩子才玩的事情,因此菊花田也逐渐被我忽视了,深深地埋在回忆深处,只有当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偷偷瞥上一眼,回味其中的乐趣。
虽然已无了儿时的嬉戏,但菊花却仍伴我成长。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对回忆的思念中(表达有瑕疵)度过的。
(以上两段,一是过渡小结,抒写内心深处对菊花的怀想,一是以简笔略写初中生活,使文意继续向前推进。)
上了高中,远离家乡,但菊花仍未离开过(加上“我的生活”之类的字表意才完整)。闲暇之余,菊花糕的香味使我欲罢不能;疲惫之时,菊花茶的清凉使我神精(清)气爽;烦躁之时,菊花香囊的香气使我心平气和。(排比写得很好,不足的是失却照应。上文应先做好伏笔铺垫,比如在第二段可以提一下小时候妈妈时不时给你做菊花糕、熬菊花水等)每当我眼睛发酸时,我便用抬起头,看一眼在秋风中怒放的菊花来激励自己,(这个句子说的有点别扭,也不合事理)连一朵菊花都不畏狂风,你又有什么理由不拼一把呢?菊花的色、香、味伴我一同学习,一同成长,蕴藏其中的是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期盼。
(往事之二:菊花伴我成长。以菊花糕、菊花茶、菊花香囊等具体的事物来写菊花伴我成长,很巧妙,末句总结点题明旨写得很好。)
又一阵秋风吹过,那菊花又开了。在金黄色叶子的衬托下,那中间的花蕊显得异常灿烂,仿佛向四周撒下了金粉,闪闪发光。那看似柔弱的花在狂风一次又一次的拍打中坚强地挺立着,抬着那高傲的头直面狂风。那一片菊花田不顾狂风,怒放着(“菊花田……怒放”?),绽放出只属于它们自己的光芒。
(照应开头,思绪从回忆回到现实。再次运用场景描写,突出菊花高傲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秋天,又见花开,心中无限澎湃。十几个秋天,它都坚持着盛开。吃着菊花饼,抿一小口菊花茶,闻着菊花香,念着菊花美,望着菊花田那开得深沉而又灿烂的菊花,心里突然释然:又见花开,我也要像那菊花,不畏风雨,坚强地开出属于自己的灿烂花朵。(820字,48+5=53分)
(结尾总结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强调并升华文章中心。)
【点评】
这是一篇带有托物言志色彩的叙事抒情散文,全文以菊花为线索,开篇触景生情引出回忆,而后按“童年——初中——高中”的顺序依次展开,层次条理清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在表达方式上把描写、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场景、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菊花情思。文章对材料的详略处理得当,内容充实,中心鲜明,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既简洁流畅又生动形象。